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刘秀玲 《技术经济》2012,31(7):40-46
利用2005—2010年我国7个行业405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和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上市公司的专利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和收敛性。研究结果显示:R&D资本投入和R&D劳动投入对专利产出具有正效应,其中R&D劳动投入的正效应更大;上市公司的专利生产技术效率总体上较小,具有增长趋势和收敛性;上市公司的技术装备利用率、资本密集度、国际化水平、国有股比例和公司规模对其专利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席利卿  彭可茂 《经济师》2014,(7):71-73,75
文章运用超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利用Frontier软件分析了1992年—2011年中国大豆产出及要素投入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大豆收获面积、化肥、农药及劳动对产出的边际贡献程度,并分区域、分阶段测定了大豆生产的技术效率。研究表明,最近20年,上述四类投入要素的边际贡献率均为正值,且面积贡献率>农药贡献率>化肥贡献率>劳动贡献率;同期平均生产技术效率为67.07%,东部、中部及西部分别为73.57%、67.35%及63.48%。并在最后做了相关的分析与讨论,为政策调整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城市群是引领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区域,城市群的投入产出效率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果,有效发挥城市群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经济效益和资源配置作用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基于经济增长效率视角,建立非意愿产出的DEA模型来考察城市群内部与外围的效率差异,并对城市效率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发现多数城市群平均效率要高于外围地区,主要表现在城市群的纯技术效率方面,而非规模效率方面.就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的影响因素而言,金融环境和地方政府干预程度是限制综合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对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表现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研究对于高技术产业竞争优势提升、产业结构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建立省级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全国省级区域的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分别从"八五"至"十一五"期间四个时段进行动态评价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在全国的地位明显低于创新能力在全国的地位,且创新绩效低于历年的全国平均水平。湖北省创新效率低的主要原因体现在规模效率偏低,创新资源投入利用不足,创新产出不足。  相似文献   

5.
基于SFA的中国柑橘生产技术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1-2007年中国五个主要柑橘产区的投入与产出面板数据建立了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并对中国柑橘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分析了技术效率的时间差异、地区差异.结果发现柑橘生产技术效率稳步上升但地区差异明显,各产区之间的柑橘生产效率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相似文献   

6.
我国区域科技创新二阶段效率评价及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研究并设计了我国区域科技创新从科技投入到经济产出的二阶段模型,以专利技术、学术论文等作为中间产品,分别对我国各省级区域从科技创新资源的投入到科技成果的产出效率,再到形成创新效益的转化效率进行了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照产出效率和转化效率的有效性设置两个维度,并据此对我国各省级区域按科技创新效率划分为4个不同的类别。最后在分析各类地区形成特征及原因的基础上,为各类地区制定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长吉图先导区开发开放战略是中国第一个沿边开放国家战略。物流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成为长吉图区域建设的重点。以城市物流为理论基础,以民用汽车拥有量、通车里程为投入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和货物周转量为产出指标,引入DEA方法,对长吉图区域的长春、吉林、延吉、龙井、图们、珲春等6个节点城市的物流从城市物流系统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对比分析,从实证的角度对当前6个物流节点城市物流效率进行了客观评价并探讨其存在的不足,为当前经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第三产业生产服务投入产出的视角,从理论上分析第三产业生产服务成为第三产业重要的生产要素并提高第三产业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并利用中国1995-2009年15个细分服务行业数据对理论分析进行了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三产业生产服务的投入产出弹性较大,超过了资本投入和实物投入的产出弹性;当第三产业生产服务投入在第三产业总投入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时,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将随之提升。  相似文献   

9.
运用随机前沿方法(SFA)和面板数据,就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区的R&D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机制及其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R&D投入对技术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地效应;②随着R&D投入逐年递增,三大经济区的R&D技术效率水平整体上都存在逐年上升的趋势;③三个不同经济区之间内部存在较大差异,但这种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各区域经济也在向着均衡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各省市农业投入与产出的效率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贺正楚  吴艳  周震虹 《经济地理》2011,(6):999-1002
发展两型社会农业的重要前提就是对农业生产效率进行评价。将DEA评价方法应用于2008年我国31个省市农业生产的效率评价。通过各个省市农业生产的投入与产出数据的分析,发现北京等5个省市农业生产的产出已达到规模最优,农业生产在投入结构上也是技术有效的;我国其它的26个省市农业生产效率还比较低,这些省市农业生产投入结构不够合理。总体上,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化程度还不高,在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方面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时期,我国西部区域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西部大开发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化科技投入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在总结已有研究文献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西部区域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以DEA模型为主要分析工具对西部区域12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局部和全局性的比照分析,最后,对西部区域科技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7,(6)
文章利用2014年河南省18个地市农业投入与产出相关指标的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河南省农业生产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进行了测算与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总体技术效率较高,鹤壁等8个省辖市的纯技术效率为1,其中综合技术效率最优是鹤壁和信阳2个地市,说明农业综合技术效率不单受到经济条件、地理区位及相关的农业资源投入等因素影响,经营规模的无效率也会制约各个区域农业综合技术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最终引起地市之间农业生产效率高低相同。河南省需要在合理配置资源投入、加速农业科技进步与扩散的同时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绿色发展理念,设定物流业增加值作为期望产出、区域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非期望产出指标,引入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分析2014-2018年中国各省区物流发展效率,并通过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分解,验证分析区域人口、经济活动、物流交通基础设施等对区域物流碳排放的影响.通过分析提出了基于碳排放约束的区域物流效率相对较高的省区市,物流需求高发展快,同时由于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整体效率较高.各省区市人口、经济发展程度、交通基础设施等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等相关结论,以期为开展新形势下碳达峰和碳中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前,物流成了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成了企业管理研究者研究的重点。不管是企业的实践还是研究者的研究,大都关注于企业间的物流,也就是外部物流。而对企业的内部物流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然而企业内部物流关系到了企业的生产服务效率,也关系到了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因此本文论述了企业内部物流,并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的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效率是对工业固体废物管理过程中各投入与产出指标间关系的综合评价.文章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纳入非期望产出指标,构建了"投入-期望产出-非期望产出"效率评价模型,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效率进行综合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我国不同地区的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的效率值高于中西部地区;通过对天津、青海、黑龙江、重庆四省市进行个案比较分析发现,不同的投入与产出指标对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效率值产生显著影响.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提高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资源有限和技术水平给定的条件下,农业经济发展依赖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改进。近年来,关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研究不断涌现,但是鲜有研究考虑到技术效率测定中的随机误差。基于2010年的农业投入和产出数据,采用四阶段DEA方法测算了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利用Bootstrapped DEA方法对技术效率值纠偏并计算其置信区间。实证结果显示,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对各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均产生了明显影响,经典DEA方法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存在高估,各地区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均没有达到生产前沿面且存在差异,各地区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891;在保持农业产出水平不变时,通过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平均可以减少10.9%的要素投入。  相似文献   

17.
李强  庞鈺凡  汪玥 《技术经济》2020,39(9):135-143
基于农业投入、产出视角,分别从纵向和横向层面入手,利用 DEA 模型对 2004—2017 年吉林省及 2017 年吉林省 9 个地 市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测算,采用投影分析和 Malmquist 指数对吉林省的农业生产水平进行评价研究,以此测算吉林省及其 9 个地市的农业生产效率,为吉林省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研究发现,在纵向层面,2004—2017 年吉林省整体农业 生产效率较高,较多年份达到 DEA 有效,但仍有提升空间,动态观测表明,全省技术进步率较低,制约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在 横向层面,2017 年吉林省 9 个地市的综合技术效率整体较高,但区域差距明显;总体来看,DEA 无效的主要原因在于地区差异 大、技术和规模效益没有充分发挥。通过投影分析发现,各地市在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林牧事务支出投入中都存在 不同程度的冗余量,投入资源未曾有效利用,存在浪费情况。为此,政府应实施全面性的农业生产现代化战略、差异性的农业 生产区域化策略和统筹性的农业生产高效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不同类型工业企业生产效率的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工业企业生产效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各种类型企业由于所有制形式不同,其运作机制和效率也有差异,本文通过应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并利用充足的数据分析了分省加总的不同类型工业企业的生产及其效率。研究得出我国1999~2002年,对几乎绝大多数省份而言,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生产效率最低,而生产效率最高的企业是三资企业,同时研究也表明,在区域层面上来看,东部地区的各种类型企业生产效率比其他地区的生产效率高20%以上,这要求以后在研究区域差异时应更多关注区域生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在资源有限和技术水平给定的条件下,农业经济发展依赖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改进。近年来,关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研究不断涌现,但是鲜有研究考虑到技术效率测定中的随机误差。基于2010年的农业投入和产出数据,采用四阶段DEA方法测算了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利用Bootstrapped DEA方法对技术效率值纠偏并计算其置信区间。实证结果显示,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对各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均产生了明显影响,经典DEA方法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存在高估,各地区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均没有达到生产前沿面且存在差异,各地区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891;在保持农业产出水平不变时,通过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平均可以减少10.9%的要素投入。  相似文献   

20.
利用我国"一带一路"背景下十个重点内陆省市2012—2016年的物流数据,将非期望产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投入变量之一,构建碳排放约束下的物流效率评价体系,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干扰前后的地区物流效率进行评价。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和随机干扰对效率的评估具有重要影响;考虑碳排放的地区物流业发展不均衡,安徽、湖南和河南三省的物流效率最高达到效率前沿面,其余地区均存在物流业投入过剩、产出不足等问题;部分地区应科学规划物流业发展规模,合理配置物流资源降低碳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