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以人的平等为基础和前提,也以人的平等的最终实现为目标.但是,资本主义的平等只是资本尺度的平等.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设想提出了人的平等中的劳动尺度和人的尺度两个发展阶段,分别执行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的分配方式.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处理好分配中的劳动尺度和资本尺度的关系.在知识经济时代,垄断现象的大量出现也使得收入分配对劳动尺度和资本尺度都出现偏离,平等目标的实现需要更多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2.
贸易与中国收入不平等的计量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基尼系数基本上升的变动趋势表明中国收入差距日益扩大。检验贸易与中国收入不平等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贸易扩大总体上对中国收入不平等起到了改善效果;出口改善收入分配的效果比进口更加显著;制成品出口比重增加对收入分配产生显著的改善效应;制成品进口比重下降可能恶化收入分配。可见,贸易对中国收入分配的影响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地用包括H—O理论在内的某个贸易理论来解释。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贸易政策,必须结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和特色。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收人分配时,往往会涉及所谓的平等与不平等问题。然而收入分配怎样才是平等的,怎样才是不平等的,以及当前的平等与不平等的程度是否过大。基于此,本文先简要地分析了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变动的特点,然后主要分析了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变动对长期和短期平等的影响,并提出在短期内不均等分配看来要相对更合理些,而从长期来看,我国收入分配的变动对平等分配的作用在逐步减弱,不利于长期平等。  相似文献   

4.
货币政策不仅是应对突发冲击、在短期内迅速实现经济复苏的政策工具,而且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功效。通过将异质性家庭和货币政策引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分析框架,文章考察了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分配效应。研究发现,降息不仅能够促进李嘉图和经验规则式家庭的消费和就业,而且有助于降低消费不平等和收入不平等。与不考虑不平等因素的货币政策规则相比,考虑消费不平等和收入不平等的拓展规则引致的社会福利损失显著降低。因此,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规则时,不仅应当考虑家庭的异质性,而且应当考虑可能的消费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5.
当前出现的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和贫富悬殊的现象,主要是机会不平等造成的.因此,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必须从机会平等着手,一方面重视解决生存与发展机会起点的不平等;另一方面重视解决机会实现过程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6.
程雯  姚琼 《现代商贸工业》2008,20(7):243-24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也逐渐扩大。在影响收入分配的诸多因素中,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收入分配不平等对教育也有着极大的影响。通过研究教育与收入分配不平等之间的这种密切联系,对解释和分析我国教育不平衡及由此决定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平等思想是康有为大同思想精髓。其来源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同时糅合西方空想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民主理论。在他撰写的《大同书》中,主张去九界,建立公政府,消除等级制,消除家庭,实现人人独立,男女平等,集中体现其平等观。虽本身具有许多局限性,但在当时,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打破了封建正统思想对人们的束缚,为妇女解放运动兴起和蓬勃发展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8.
统筹城乡就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按照城乡一体,逐步建立劳动者自由流动、自主择业、平等就业的新型就业制度,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地区间有序转移,消除城乡劳动力市场制度、体制和政策性分割,逐步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老年人健康不平等的演变趋势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老年人健康不平等对于实现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3-2006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运用广义熵指数和Shapley值分解法,考察了中国老年人健康不平等的演变趋势及其成因。1993~2006年中国老年人健康不平等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健康不平等主要集中在城市、女性、教育程度较低和收入水平较低的老年人。Shapley值分解结果表明,收入水平、教育程度和个体特征是决定老年人健康不平等的主要因素。要缩小老年人健康不平等,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提高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加大对老年人的人力资本投资,同时应关注健康不平等所存在的城乡差异、性别差异、教育程度差异和收入水平差异,明确政策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使用1998—2007年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检验了贸易自由化对71个制造业的行业内工资不平等的影响。实证分析得到的基本结论是产成品进口关税和有效保护率的下降显著地降低了行业内工资不平等程度。另外,外资开放度的提高对收入分配均衡有着不利影响,而出口导向程度的增强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收入分配效应。采用不同的工资不平等度量指标并不会对基本结论产生影响。贸易自由化的作用机制在于其提高了企业生存门槛,降低了行业内生产率差异,进而反映为行业内工资差距的减小。本文的研究发现表明贸易自由化对我国解决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探讨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形成机理,对于揭示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问题的本质,寻找缩小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途径,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全面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劳动者个人基本特征差异、人力资本水平差异、地区因素差异、效率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制度因素与垄断等方面对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形成机理进行文献回顾与评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效率与平等的关系是经济学等领域中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平等与效率都具有相当广泛的内涵。在分配原则上存在着平均主义、按需分配、按贡献分配、按劳分配等各种主张,而在对于平等的理解上,也存在着收入平等、机会平等之类的不同观点。但现实可行的原则并不完全满足其中的任何一个,而是这些原则的不同程度的综合。  相似文献   

13.
以教育基尼系数作为刻画教育不平等的指标,选取相关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对我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关系进行动态研究发现:我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显著正相关.教育不平等每上升1个百分点,收入分配差距将扩大0.412~0.618个百分点,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不平等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随着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延长,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不断扩大。因此,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发展高级人才市场。以缩小由于教育不平等导致的收分配差距扩大。  相似文献   

14.
高璐 《致富时代》2011,(7):205-206
通过分析比较哈耶克与罗尔斯对平等的不同定义与观点,从而揭示出不同的平等观对社会制度的不同影响,对和谐社会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民平等物质帮助权的法律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民平等物质帮助权,存在着立法上的不平等和实际上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是城乡二元体制所造成的后果,但和农民自身权利意识缺乏也有着一定的联系.这种不平等已经开始危及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本文认为,农民平等物质帮助权的实现需要通过增强农民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培养农民的权利意识,建立农民的利益组织,并通过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完善,解决由城乡二元体制造成的农村生存保障机制的缺失,是当前实现农民平等物质帮助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市场化转型中的城市女性失业:理论观点与实证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劳动力市场性别不平等的研究 ,现有文献涉及了根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性别歧视和旧的国家再分配体制与新兴市场机制的交互作用。围绕就业 (失业 )的性别不平等 ,归纳、提炼理论观点 ,提出研究假设 ,利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抽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析显示 ,在两性就业差异上 ,没有发现性别歧视的作用 ;旧的国家再分配与新兴的市场机制对失业性别差异的交互影响作用于中低学历女性劳动者 ,而且这种作用是暂时的。这意味着 ,性别不平等的“自身逻辑”可能成为未来研究的主要关注点  相似文献   

17.
孙早  刘李华 《财贸经济》2019,40(2):131-146
创新型经济的本质要求在于有效激发全体社会成员的企业家精神。降低不平等程度及其对企业家精神的负面影响,对于转向创新驱动的增长方式,进而实现更"充分"和更"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的动态模型,从企业家精神(创新供给)的角度出发,刻画了不平等影响企业家创新的机理,并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及相关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不平等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本文发现:(1)机会不平等显著降低了企业家精神,努力不平等对企业家精神有积极影响,收入不平等与企业家精神呈现倒U型关系;(2)社会保障水平提高能部分抵消机会不平等带来的不利影响,激发企业家精神,人力资本投资成本的下降能部分抵消机会不平等对人力资本积累的负向作用,提高人力资本水平;(3)机会不平等仍然是制约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因素,而努力不平等尚未起到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本文具有深刻的政策含义: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要降低社会成员的机会不平等同时增加努力不平等,保持适当的社会保障水平、降低人力资本投资成本,从而有效激发全体社会成员的企业家精神,催生经济增长新动能。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劳动力市场性别不平等的研究,现有文献涉及了根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性别歧视和旧的国家再分配体制与新兴市场机制的交互作用.围绕就业(失业)的性别不平等,归纳、提炼理论观点,提出研究假设,利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抽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析显示,在两性就业差异上,没有发现性别歧视的作用;旧的国家再分配与新兴的市场机制对失业性别差异的交互影响作用于中低学历女性劳动者,而且这种作用是暂时的.这意味着,性别不平等的"自身逻辑"可能成为未来研究的主要关注点.  相似文献   

19.
罗浩  周延 《消费经济》2022,(5):64-74
消费不平等问题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难点。养老保险降费政策作为调节收入再分配的主要手段,可以有效减轻企业负担并提升低收入群体收入,从而减缓消费不平等,推进实现全民共同富裕。文章基于2012-2018年CFPS四期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养老保险降费会显著降低家庭消费不平等;对于不同的消费不平等类型而言,养老保险降费均可减缓其不平等程度,但对发展型消费不平等的减缓作用更明显;进一步的研究检验了养老保险降费通过减缓家庭收入不平等进而减缓消费不平等的作用机制;此外,异质性分析发现,养老保险降费对户主年龄较小群体、家庭养老保险参保率较高群体、中低收入群体、家庭不健康率较低群体的消费不平等有显著减缓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分配正义是在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范围内与道德相连,其中按劳分配与平等相连,按需分配与人的自我实现相连。而邓小平关于分配正义的思想是对当下中国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如何通过分配实现平等的探索,是对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