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占华  郭娇玉 《消费导刊》2009,(21):144-144
"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如何将"宽严相济"落实到司法实践中,是司法工作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明确了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内涵,进而着重分析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不起诉裁量权的行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完善裁量不起诉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企业合规不起诉制度是指涉嫌犯罪的企业在进行专项合规计划后检察机关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广义的合规不起诉制度还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应建立合规体系。企业合规可以减少企业犯罪的情况,也可以降低股东抽逃出资的概率。文章将对抽逃出资进行分析,就如何规制股东抽逃出资的现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赵鹏 《商》2015,(3):202
我国新颁布的2012年《刑事诉讼法》关于不起诉制度的规定,主要是依据案件的事实和证件,把不起诉的种类分为法定种类的不起诉,酌定不起诉以及证据不足不起诉制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存疑不起诉制度。证据不足不起诉制度是从"疑罪从无"价值理念到"无罪推定"价值理念转换过程中在刑事诉讼法中的具体体现。因而我们要重视并完善证据不足不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4.
企业合规不起诉在我国加强民营企业司法保护,促进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已经获得了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土壤。本文的核心是从企业合规不起诉的本质,即如何正向发挥合规激励机制的角度,探究我国建立企业合规不起诉制度的路径。本文探究了国内企业合规不起诉与酌定不起诉、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适用边界划分以及合规不起诉适用范围界定。对中小微企业和大型企业的合规计划侧重分别提出了建议,重点探讨了企业合规不起诉立法中关于该制度适用范围、程序等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静 《致富时代》2011,(3):201-201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是时下刑事司法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加之司法资源紧缺和刑罚效果的弊端,如何发挥好不起诉制度应有的价值成为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该文以各国的刑事不起诉制度为基础,从制度和实践上进行比较分析,对不起诉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国外刑事不起诉制度的比较研究完善我国的不起诉制度,这不仅有利于在公诉环节贯彻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也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经济、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社会矛盾加剧,犯罪率上升,司法资源有限,因此,检察机关实行刑事犯罪繁简审查分流势在必行,推行暂缓起诉制度是公诉环节刑事犯罪繁简审查分流的应有之义,以此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预防、减少犯罪. 一、暂缓起诉的内涵 所谓暂缓起诉,是指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对于触犯刑法的犯罪嫌疑人,根据其犯罪性质、危害程度及犯罪情节、认罪态度、犯罪后的表现等情况,依法认为没有必要立即追究其刑事责任而作出的在一定期限内附一定条件和期限暂时不予提起公诉,待一定期限届满后根据被暂缓起诉人履行和遵守义务的情况再作出起诉或不起诉决定的一项制度.  相似文献   

7.
存疑不起诉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40条第4款规定的不起诉的形式之一,当然也是疑罪从无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本文从检察实务的角度来探讨存疑不起诉产生的价值、适用条件、证据不足的理解及产生原因等相关问题,进而提出完善存疑不起诉制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商品房预售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晓庄 《商业研究》2006,(19):161-163
商品房预售制度即期房制度的存与废,都存在着政府、开发商、购房人三方利益与冲突,然而,期房制度的取消与否既不是由开发商决定的,也不是由购房人决定的,而是取决于政府利益的出发点,是对政府智慧的考验,是真正为民众利益着想,还是为强势利益着想。  相似文献   

9.
胡冰 《商业会计》2012,(11):13-14
构建会计主体民事责任制度,能够从经济利益机制上预防会计领域违法行为的发生,能够弥补受害人的损害并直接调动受害者检举、起诉违法行为的积极性。在《会计法》中构建会计主体民事责任制度,需要界定承担民事责任的主体、承担民事责任的形式、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等。  相似文献   

10.
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主要在罚与不罚、罚多罚少、处罚因素以及是否并处上裁量;税务处罚自由裁量目前存在法律规定不科学、裁量幅度过大以及缺乏统一裁量基准等问题;规范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可考虑采取以下措施:完善税法关于裁量因素的规定,统一全国税务处罚裁量基准,明确处罚裁量情节的适用以及推行说理式税务处罚决定书。  相似文献   

11.
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主要在罚与不罚、罚多罚少、处罚因素以及是否并处上裁量;税务处罚自由裁量目前存在法律规定不科学、裁量幅度过大以及缺乏统一裁量基准等问题;规范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可考虑采取以下措施:完善税法关于裁量因素的规定,统一全国税务处罚裁量基准,明确处罚裁量情节的适用以及推行说理式税务处罚决定书。  相似文献   

12.
为规范随意裁量、弹性执法等行政执法常见问题,自2004年8月以来,我们绍兴市工商局先后制定了《行政处罚工作规则》和《行政处罚罚款裁量实施办法》等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使行政  相似文献   

13.
股东派生诉讼(Derivative action)是普通法国家创设的一种独特的责任机制。它指公司的合法权益受到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等的不法侵害而公司却怠于起诉时,公司的股东代表公司起诉,而所获赔偿归于公司的一种诉讼形态。这一制度最初形成于19世纪初的英美国家,是衡平法上的一种特殊制度,它的确立和日益完善是同20世纪公司法倡导股东地位平等和强调公司少数股东利益保护的思潮密切相关的。大陆法中通常把这种特殊的制度称为代表诉讼。  相似文献   

14.
作为规范地方性事务管理的地方行政许可设定权,其实质是在不抵触中央立法的前提下,权衡本地实际需要,以决定是否设定行政许可的立法预测和评估权力。但在目前中央立法授权模糊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把握该项权力的行使界限,则是一个现实课题。本文在解析该项权力的实质内涵基础上,提出了内外部界限的观点。在中央与地方这一垂直关系的划分基础上,以设定目的与事项的不同排列来阐释地方行政许可设定权的外部权限;从是否设定的决定裁量与如何设定的选择裁量这两个既是立法规律又是立法裁量的空间角度,来阐释地方行政许可设定权的内部界限。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企业制度使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这种分离使得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地位不同,最终决定了各方的不对等。这种不对等使人们认识到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正>股东派生诉讼(Derivative action)是普通法国家创设的一种独特的责任机制。它指公司的合法权益受到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等的不法侵害而公司却怠于起诉时,公司的股东代表公司起诉,而所获赔偿归于公司的一种诉讼形态。这一制度最初形成于19世纪初的英美国家,是衡平法上的一种特殊制度,它的确立和日益完善是同20世纪公司法倡导股东地位平等和强调公司少数股东利益保护的思潮密切相关的。大陆法中通常把这种特殊的制度称为代表诉讼。对这一诉讼形态赋以  相似文献   

17.
李颖健 《对外经贸》2019,(10):19-22
WTO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应当遵守,但客观上其裁决的执行存在裁量空间。美欧否认裁决在国内的直接效力,而将国家利益作为对裁决执行与否的首要考虑。通过对不完全执行所具备的积极效果考察,认为苛求裁决完全执行并非理想的解决途径,存在国内利益矛盾进而执行困难的情况下,败诉国需要重视磋商机制的价值,通过磋商平衡双方利益。  相似文献   

18.
要防止自由裁量权的变味 ,杜绝行政处罚中的随意性 ,关键是加强对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专业培训 ,提高其公正执法的自觉性和抵御不正之风的能力 ,同时要建立、完善行之有效的监督、审查制度 ,加强行政执法的纵、横向监督和制约。行政复议制度为纵向的监督提供了保障 ,行政诉讼法确立了法院对行政行为的审判监督 ,案件核审制进一步加强了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和制约。这些使行政自由裁量在某种程度上有了一定的制约。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应在立法上对自由裁量作进一步规范 ,将自由裁量的适用准则定得更具体明确 ,有灵活性而不…  相似文献   

19.
制度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体系,也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制度总是由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同时又对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起着巨大的反作用;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制度能促进和刺激经济发展,不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制度则是经济发展的桎梏。制度的创新能使创新者获得追加利益或潜在利益,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制度的演变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起诉期限是行政相对人寻求权利救济时的法定期间,属于时效制度的一种,是行政诉讼合法性的根本性要件。明确行政公益诉讼起诉期限可以帮助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从而能够及时地对公共利益进行保护。行政公益诉讼的起诉期限应当包括一般期限规定、期限的延长规定以及最长期限等。当前《行政诉讼法》中的起诉期限与行政公益诉讼不配套的问题可以通过制定《公益诉讼法》或者修改《行政诉讼法》的途径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