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强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6):80-81
当前,加大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对改善民生、增加投资、扩大消费、促进社会和谐和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其中,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有利于城市"夹心层"居民住房问题的解决,而其用地供给又是重中之重。从土地供给总量、价格和区位三个方面,分析了武汉市公共租赁住房用地供给状况,并提出了确保武汉市公共租赁住房用地有效供给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城市夹心层群体住房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城市住房夹心层的含义和构成的基础上,探讨了这一群体的形成原因。本文认为房价收入比偏离、不完善的住房保障制度以及收入分配不均是导致住房"夹心层"存在及扩大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探讨了解决住房"夹心层"群体住房问题的保障性对策。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的发展与住房保障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城市化带来住房问题,需要向城市住房困难居民提供住房保障,另一方面城镇住房保障的发展也对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影响.中国正处在大规模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住房保障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新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被拆迁居民、进城农民工和城市新增人口是城市化过程中新增的主要的住房保障需求群体,住房保障的发展应努力满足他们的住房保障需求,按照积极鼓励、稳步推进的原则促进住房保障的发展,通过建立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方式促进保障性住房供给的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发展迅速,正逐步取代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制度,成为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主体.然而,由于起步较晚,我国公共租赁制度发展中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其发展的突出问题,比如融资渠道窄、房源供给不足、保障范围窄、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建议.在当前房价持续上涨的背景下,完善和发展公共租赁房制度可以实现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房的“无缝连接”,构建起全面覆盖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保障体系,具有很强的政策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研究我国传统住房保障政策和对比研究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及公共租赁房制度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社会公平性问题。指出在政策覆盖面、保障对象和补贴方式等方面,公租房的公平性,由此笔者指出我国住房保障供给体系必将从传统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限价房逐步演变为以公租房为主的格局。  相似文献   

6.
城市流动人口中知识青年群体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我国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重点保障对象。本文通过2160份入户问卷,对厦门租赁住房市场的新就业青年进行画像。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较高、家庭结构单一、职场经验尚浅、个体收入水平和家庭经济禀赋有限,是新就业青年群体的人口学主要特征;租赁住房的地理位置和租金水平,是影响青年租赁行为的两个决定性要素;实现较好的职住关系且租金可负担的短通勤低成本租赁住房,是青年人的理想追求。比较各主要城市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意见,发现各地缺乏落实职住平衡的具体办法和评价机制,面积标准过大可能影响租金可负担性。基于上述发现,本文从顶层制度设计、中观的空间规划以及微观层面的设计协同三个维度,探讨解决新就业青年阶段性住房需求的可行策略。对促进保障性租赁住房有效供给和可持续发展、解决我国人口流入型大城市的青年人住房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由政府建设,所有权归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用低于市场价向新就业职工出租的能长期稳定居住的保障性房--公租房,已成为当前社会比较关注的热点,随着经济的发展,政策的革新,结构的调整,我国将住房公积金参与到了公租房建设当中,本论文就其可行性及相关内容做了深入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由政府建设,所有权归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用低于市场价向新就业职工出租的能长期稳定居住的保障性房——公租房,已成为当前社会比较关注的热点,随着经济的发展,政策的革新,结构的调整,我国将住房公积金参与到了公租房建设当中,本论文就其可行性及相关内容做了深入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间的演进,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住房保障工作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武汉市的住房保障工作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将根据武汉市住房保障工作开展的实际状况,分析体系现存问题,同时提出政策建议,旨在为武汉市住房保障工作顺利开展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统称为公共租赁住房。通过研究可知,武汉市收入中等偏上家庭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在市场上购买商品住房,不会影响城镇居民的整体居住水平,中等及中等偏下收入家庭通过租赁公共住房才能维持生活的稳定,因此在现有经济水平条件下,应进一步加大武汉市公共租赁住房的供给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镇住房问题源于消费者支付能力的不足,因此财政补贴是政府提供住房保障的基本内容。与廉租房和经适房相比,公租房是副作用最小的一种住房保障方式。中国城镇租金市场化的公租房供给不能发挥住房保障的职能,其继续存在只能降低住宅市场和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公租房租金市场化的实质是继续和维护现行的劣质土地财政。中国必须将公租房租金确定在劳动力再生产成本的水平上,排除城市地租的干扰,才能扩大公租房的覆盖面,有效解决中国城镇的住房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冲突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组织内外随处可见。随着我国劳动力人才市场化配置的日趋完善,组织的人员流动也日趋频繁,组织新聘员工与原有员工冲突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然而针对该现象的研究却是凤毛麟角。本文以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导致此类冲突的动因及其有效的消减方式。研究结果表明:性格差异等七项因素是导致此类冲突的动因;针对不同动因引发的冲突,有着不同的有效消减方式。  相似文献   

13.
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住房,尤其是非盈利性住房是加拿大成功解决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的基本经验,也是作为福利国家政府社会福利措施的重要体现。本文对加拿大社会保障住房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概括介绍,对加拿大社会保障住房的主要形式包括公共住房、非盈利住房、合作住房等从供给主体、融资来源、租赁对象、运作管理等进行了梳理与概括,对政府在加拿大社会保障住房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政策实际效果进行评价,并结合我国住房保障事业发展的实际思考加拿大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为从根本上解决住房建设资金问题,形成住房建设与消费的良性循环,结合目前居民资金供求的大缺口给我国住房制度的改革带来很大困难的实际,迫切需要住宅抵押贷款证券化引入资金,从而将资本市场的资金引入住房金融领域,解决金融机构抵押贷款资金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住房保障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长远发展,而居民消费则是启动国民经济成长的主要宏观变量。随着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推进,对居民消费变动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住房保障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理论路径,并以中国东部地区1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为例,对住房保障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住房保障对居民消费数量和消费结构都存在着显著性影响。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居民消费对经济成长的带动作用,政府应完善住房保障政策,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力度。  相似文献   

16.
国外住房保障模式主要分为廉价实物配租和货币租金补贴两种模式。目前,我国在住房供给的模式上还存在很多问题,与国际相比,差异很大。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健全廉租房制度保障模式,明确政府在住房保障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完善住房保障工作机制及法制法规建设,解决好中低收入群体住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住房保障是政府的重要责任,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多种因素影响,以财政分权因素为例,分析发现:我国分税制改革尚未形成激励地方政府自觉增加住房保障财政供给的机制,现行财政分权模式不利于增强地方政府住房保障供给能力。今后需要结合分税制改革,明确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住房保障责任,并将其作为财政投入的依据,结合我国住房保障供给与城镇化进程、城镇贫困和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保障需求,合理规划和制定住房保障政策,增加财政投入,提高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社会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建立OLS模型,从灵活就业人员的角度,研究影响其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意愿的主要因素。对于被解释变量的处理,将灵活就业人员自身情况、家庭影响及主观态度纳入考察,建立评价受访者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意愿的统一指标,再采用因子分析等方法提取政策认知、整体认识、收支能力、职业附加、环境压力五个因子作为解释变量,构建回归模型,在对比归纳中进一步实证。根据研究结果,为商业养老保险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提出建议,并对商业保险及社会保险的一体化融合途径得出启示。  相似文献   

19.
Since the attack on the World Trade Center in New York, and on the Pentagon in the United States, concerns over security issues have been at an all-time high in this country. Both state and federal governments continue to discuss legislation on these issues amid much controversy. One key concern of both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is the extent that employers, espousing a “need to know” mentality, continue to expand their capability and implementation of surveillance of employees in the workplace. With the technology typically growing faster than the speed of legislation, protective or permissive, the management and legal issues involved in electronic monitoring of employee communications in the workplace, are and well should be on the agenda for discussion of every management and legal team in American business today. Companies have a legitimate right to protect their trade secrets from disclosure by disgruntled employees. Similarly, companies also have a duty to protect their good names and reputations from unauthorized employee communications with outside parties, and even other employees, that may damage them. It is also a prime duty of management to ensure, in their direction of their workforces, that the employees execute their responsibilities by working full time on their stated objectives. In this regard, any management that fails to oversee its workforce to ensure that employees are not expending valuable company time, for which they are being compensated, on personal business, including unauthorized communications, is remiss in its responsibilities to its shareholders. The company may see a reduction of the price of its shares in the marketplace if it does not protect the economic interests of its shareholders.  相似文献   

20.
对于农民而言,土地具有重要的社会保障功能,而其养老保障功能尤为突出。在城市化发展背景下,城郊农民失去土地的风险增加,其面临的年老时收入降低的风险也增加,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对于保障失地农民年老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武汉市的实证研究表明,在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背景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失地农民自愿参保积极性不高、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定位不清、失地农民个人缴费负担过重、各区养老待遇差距较大等问题,而将失地农民纳入统筹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