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对于扩大市场内需、增加市场就业率保障各种资源的供给等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发展情况,并提出评价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合作发展情况的相关指标体系,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合作进行综合的绩效评价。  相似文献   

2.
基于扩展Solow增长框架,本文采用空间Durbin模型对长江中游城市群40个城市2001-2012年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发现:人力资本和FDI对所在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其中FDI的效应有增强趋势,但二者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控制空间效应后,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增长依然具有β条件收敛趋势,但收敛速度较慢;城市间增长存在显著的且随时间增强的空间竞争效应即负的空间外部性, FDI的进入加剧了这一效应;劳动力增长对本地城市增长影响不显著,但存在正向空间外部性。上述发现对于长江中游城市群推进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3.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为创新创业发展带来新动能,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与中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用熵权法构建了数字经济指数,并利用2011年至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实证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创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至2019年长江中游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处于蓬勃态势,且湖北省相较于其他两省增幅最大。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创新创业发展,经过内生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和主要工业产品变异系数考察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分工,发现该区域内三次产业结构趋同度非常高;深入到产品层面后,发现不同区域间的工业结构存在一定差异性。在运用区位熵分析区域内主导产业后,结果表明其产业集群程度有待提高。在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的进程中,长江中游城市群应积极展开密切的产业分工协作,不断提升其发展水平和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实施扩大内需、中部崛起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长江中游城市群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增加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而且承担着探索区域发展新模式的历史使命。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核心是利益协调,关键是体制机制创新。针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围绕城市群各地区共同关注、单一省市又难以自行解决的重大问题,长江中游城市群应重点探索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机制、跨区域合作协调机制、横向利益分配机制和生态文明建设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下的区域合作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格局不断调整的形势下,长江流域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正逐渐突显。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长江流域重要的经济社会承载区域,从理论上研究该城市群的发育发展基础,有利于把握城市群的现状条件、引导城市群的全面发展,继而为带动全流域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  相似文献   

7.
产城融合是一种重要发展理念,产业和城市的有机结合,促进城市一体化建设和整体水平的提升。现如今,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如何完善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工业园的产城融合就越来越重要了。文章通过相关数据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产城融合现状,进而分析此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洞庭湖生态补偿机制政策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应从基础性支撑制度、政府补偿机制和市场补偿机制三个层面构建洞庭湖生态补偿机制政策体系,以实现洞庭湖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产业竞争是区域竞争的核心,产业一体化建设也是城市群建设的关键。产业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无疑将有助于荆门借力发展、缩减领跑。文章从分析荆门产业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现实条件入手,设定了荆门产业融入城市群的目标与策略,然后从交通联网、创新驱动、市场统一等方面提出了融入路径,最后从具体的操作层面给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城市流强度定量描述了城市群的对外服务能力。本文通过对长江中游三大城市群城市流强度及外部贡献率的计算,分析其辐射集聚能力,并据此提出了整合三大城市群,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长江经济带集中了中国大部分的高技术与高能耗产业,过度依赖能源已成为影响该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采用面板数据从时间序列和截面两个维度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可以克服样本量小的缺点,更好地观察区域差异的动态变化。以人均能源消费量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横纵坐标,构建二维组合矩阵,将长江经济带划分为4个不同的区域:江苏、江西、湖南、湖北、重庆、四川属于经济高增长能源消费高增长区;浙江、安徽、贵州属于经济高增长能源消费低增长区;云南属于经济低增长能源消费高增长区,上海属于经济低增长能源消费低增长区。  相似文献   

12.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黄河流域经济空间二次开发的立足点,黄河流域经济开发的突出问题是开发缺乏整体性、开发轴线实力弱,发展不平衡、缺乏强大的经济增长核心区。促进黄河流域协调发展,应建立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区域开发模式,培育壮大经济增长核心区,加快重点开发轴线的建设。只有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政绩考核体系;充分利用国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的契机,提升经济增长核心区的发展能力;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加快经济增长核心区和开发轴线建设步伐,完善并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才能促进人口与产业聚集,加快推进城镇化。  相似文献   

13.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长三角地区经济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势头。其中.外国直接投资(FDI)的大量进入,无疑是促进其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从FDI与东道国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理论入手.针对FDI对长三角地区不同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考察了FDI占GDP比重的演变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并构建了实证模型,对FDI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三大区域经济增长速度与FDI流量的变化之间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不同区域FDI的产出弹性有很大的区别.且FDI对国内资本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合作进程自身的动态演化路径是逻辑自洽的,当前泛珠三角地区存在的次区域跨边界经济合作现象,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路径选择和过渡战略。在正视区域发展落差与借助比较优势互补的基础上,推动泛珠三角整合的外源性动力是谋划区域的对外经济战略。在考察双方区域经济合作的可行性方面,成本收益的分配日益成为双方推进合作的重要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15.
粤港金融合作与长三角金融合作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核心—边缘模型为理论基石,研究粤港金融合作与长三角金融合作的异同点。发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使两地区的金融合作都有很好的发展空间;相对“强”势的政府将使长三角的金融合作中相互交叉融合的特色更明显,而珠三角的金融合作体现相对明显的“分工”特色;两地区何者金融合作更成功主要取决于地区产业转型和经济差距情况。  相似文献   

16.
珠三角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已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突出。文章通过对珠江三角洲九市服务业2000~2008年的相关数据进行面板数据分析,剖析了影响珠三角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其FDI的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我国零售业外贸经营权的全部放开,沃尔玛等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进入了快速扩张时期。本文运用空间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沃尔玛(购物广场)从2006年至2011年在长三角各城市的扩张时机和区位选择特征,发现长三角各城市在经济发展水平、利用外资规模、市场运营成本和信息化水平等方面的差距,直接导致了沃尔玛每年在各城市新开大型购物广场数量的差异;城市的贸易外向度、外资吸引能力、信息化水平、市场潜力、运营成本和市场竞争状况等,成为影响沃尔玛在长三角扩张的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8.
以“人口迁移和人口就地非农化是中国城市化两种并行不悖的实现形式”为立论,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方法,从人口入迁和人口非农化两个角度对影响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区域经济因素做了分析。第二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对推动长三角地区城市化进程的作用显著;工资水平是影响长三角地区人口入迁的最重要因素;人均GDP虽然对长三角地区人口非农化的作用显著,但对人口入迁的作用是不确定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依存度等开放经济因素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化的作用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