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深入全面地研究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中国各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因素,从而使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作用。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0-2019年间的多个指标数据,通过构建不同权重矩阵下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测度了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公路、铁路)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非常显著,若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会高估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种类交通基础设施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存在差异,一个地区公路的建设不仅对本地经济发展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益于周边地区的发展;而铁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多地体现在其自身的网络属性,加速地区间的要素流通,使得生产要素主要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  相似文献   

2.
从市场潜力的角度考察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形成的原因,通过建立一个市场潜力与地区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运用2002—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市场潜力显著地影响了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为促进内陆省份市场潜力的增长,应改善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极,并加大对西部地区财政支持。  相似文献   

3.
崔勇 《商》2013,(19):259-260
从所周知,我国东西部经济差距明显。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交通基础设施能降低交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但我国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交通基础设施是形成东西部经济差距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自2000年以来,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加快不断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投资与规模的变化对经济效率具有重要影响。货运量对西部地区的GDP有着正向的作用,客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为负。  相似文献   

5.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资本,交通基础设施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探索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策略,可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且有利于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我国29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4-2017年面板数据主要对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省际差异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是非单项影响关系;并且两者间的影响关系在地区间存在差异,这与地区的发展阶段与发展战略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立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并在此基础之上,从立足区域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政策、统筹交通与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体阐述了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8.
基础设施建设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具有实质性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基础设施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的分析可以看出,基础设施投资的区域差异是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重要原因。政府加强落后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根本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交通基础设施时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交通便利可以加快要素流动,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的研究,判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全要素生产率以及经济长期增长的影响,从而揭示出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5年~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Gini系数、Theil指数和MLD指数测算了物流业发展地区差异的演变,运用Shapley值分解法考察各影响因素对物流业省际差距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物流业发展地区间的差距明显,且没有明显缩小趋势;推动省际差距扩大的影响因素依次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固有因素、交通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劳动力成本因素成为促使省际差距缩小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以数字经济的内涵和本质为基础,建立我国30个省市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2013~2017年我国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状况。研究发现,区域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效率短板;各地区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呈上升式发展,但仍存在较显著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增长速度高于东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相对差距略微缩小、绝对差距依然扩大。根据研究结果,我国应从推动数字经济技术创新、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和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我国29个省25个产业面板数据研究了动态外部性、外国直接投资与地区产业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全国样本内,专业化水平与地区产业增长之间存在着负向关系、竞争程度与地区产业增长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多样化水平与地区产业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非线性关系,当多样化程度较低时,多样化不利于产业增长,而当多样化水平较高时,多样化则会促进产业增长、外国直接投资对地区产业增长存在着显著促进作用;在分地区分产业分析中,外国直接投资对地区产业增长促进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的相对技术水平以及产业的地理区位。  相似文献   

13.
刘英 《国际贸易问题》2007,289(1):30-37
1999年以来,我国加快了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居民消费对市场的导向作用日益增强,通过启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资源分布不平衡,对外开放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较大,使得居民在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研究地区差异对居民消费水平以及消费结构的影响,对于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缓解国内市场需求不足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分别从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两个角度来研究地区对外开放水平的差异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展馆视角的我国会展区域竞争力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我国各省区展览馆位序和经济适应程度着手,引入展馆位序比和展馆经济比,采用四象限法把我国不同省区的展览馆发展分成竞争潜力大-开发超前型、竞争潜力大-开发不足型、竞争潜力小-开发超前型、竞争潜力小-开发不足型等四种发展类型,并从提升区域会展竞争力的视角提出了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距,这必然会影响到地区经济增长,进一步拉大地区差距,对于整个国家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不利的。文章采用中国1992-2005年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研究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因素。文章的重要发现是,外商直接投资并未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中国的创新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是节约能源的诱致性创新。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30个省(市区)为横截单元,以1985-2008年的时序数据组成综列数据,研究我国开放经济体系的区域差异,并研究经济开放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特征。研究发现:(1)改革开放30年来,对外经济联系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入增长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2)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贸易开放度对中西部地区影响甚微,同时贸易与资本和劳动要素使用效率之间关系不显著,这与我国加工贸易型经济体系的区域分布是一致的;(3)政府过度参与经济牵制了区域经济增长,但比较而言,开放度较高时这一效应会减弱。  相似文献   

17.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驱动一个地区GDP增长的最终根源。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使得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比较和探究地区间经济发展的根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我国各大区域间经济增长的特点,对于我国决策机构有效地统筹区域发展具有极大帮助。然而,由于过去我们一直缺乏可用于这一方面研究的有效的实证研究工具,因此对于我国区域间GDP增长根源的研究很不深入,始终停留在表面的定性研究上,未能揭示出我国各大区域间经济增长的真正根源。本文就是要通过研制的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从我国各大区域的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的贡献做实证性追溯。希望通过此项研究对我国的区域发展给予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采用熵权法和因子分析法测算了经济增长质量综合指数与金融发展综合指数,选取2003~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检验了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相关性与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后,构建了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研究了不同金融发展水平下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金融发展处在较低水平时,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当金融发展处在较高水平后,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促进作用明显。进一步在地区异质性分析中发现,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东部地区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质量影响的门槛效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研究表明,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有巨大的促进作用。CAFTA开放前沿涉及我国广东、广西、云南和海南四省区。基于四省区经济与金融发展现状,文章认为构建区域金融支撑体系意义重大。建立区域性金融机构、拓展金融机构支撑网络、完善金融生态环境支撑、强化金融资源支撑等是CAFFA进程中构建我国周边省区金融支撑体系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20.
There is significant academic evidence that growth in one country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growth in neighbouring countries.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this literature by analysing the heterogeneous strength of growth spillovers across world regions and by investigating the contribution of transport and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to explain this heterogeneity and promote neighbourhood effects. By defining neighbourhood on the basis of membership of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we focus on spillovers that work through regional integration and trade. The analysis finds significant evidence for heterogeneity in growth spillovers, which are strong between OECD countries and essentially absent in sub‐Saharan Africa (SSA). We further find strong interaction between infrastructure and being a landlocked country. This suggests that growth spillovers from regional ‘success stories’ in SSA and other lagging world regions will depend on first strengthening the channels through which such spillovers can spread – most importantly connective infrastructure such as transport and telecommunication lin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