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前,涉法涉诉信访事项数量不断增加,程度日趋严重,已经成为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这是我国法治建设尚不完善,人治思想仍较严重以及群众法治意识淡薄导致过度依赖政府情势下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与我们建设的法治国家的目标不相一致,必须加紧解决,本文试图从产生上述问题的法理情三大产生因素着手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夜晓语 《商》2013,(21):285-285
涉诉信访是信访制度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一直发挥着权利救济、民意表达、监督法院的功能。有人说涉法信访的存在是对现代法治的破坏,也有人说涉诉信访的存在,百利无一害。笔者认为对涉法信访问题应当客观,理性,辩证地分析,既不能绝对地肯定也不应绝对地否定。  相似文献   

3.
娄明悦 《商》2014,(12):186-187
涉诉信访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属性是在弱势群体维权,是中国社会转型期救济制度失灵所引发的相对剥夺感、嵌入型司法导致的维权心理异化以及当前司法信访化所发酵而成的深层次矛盾产物,对于法律权威、政府管理和社会秩序都会造成一定的冲击,为了较好的从根本上预防涉诉信访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将“亡羊补牢”式的处置机制引向“防患未然”的控制模式,研究涉诉信访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机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在转型期的中国,各种矛盾齐聚法院,也把法院自身推向了矛盾的风口浪尖,涉诉信访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一大焦点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也成为社会各界所高度关注。围绕涉诉信访问题,分析了涉诉信访的概念、现状、产生的原因,并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一些预防和减少涉诉信访的对策建议,希望对解决我国的涉诉信访问题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高庆国 《消费导刊》2009,(15):144-144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相对突出。作好新形势下的涉诉信访工作是夯实党的群众墓础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有效手段。这类案件数量多、涉及面广,问题突出表现在信访案件日益增多与信访工作手段、能力及基础相对不足等。因此,理论上,应加大信访调研工作力度,提高调研服务水平;立法上,应设置相应的调查程序,明确赋予信访机构在信访工作中拥有调查问询、责任追究、工作评价等权力;制度上,应从办信到接访,建立一整套规范化、公开化制度。  相似文献   

6.
涉诉信访案件,作为司法救济之外的蹊径,已然成为信访案件中的"主力军"。涉诉信访严格来说不能被称之为规范意义上的司法行为,但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它又是我国司法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涉诉信访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同时,其作为法院审判工作的域外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审判质效。因此,涉诉信访工作是当前人民法院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何辛 《商业科技》2010,(33):99-100
与日俱增和居高不下的涉法信访,其人次数量足以构成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涉法信访作为一种现象,它所反映的真正问题是司法公正问题。针对影响司法公正或社会民众对司法公正认同的因素,对涉法信访进行“综合治理”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出路。为此,应该加强法律意识教育;提高司法人员素质;合理构建民事诉讼程序。  相似文献   

8.
与日俱增和居高不下的涉法信访,其人次数量足以构成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涉法信访作为一种现象,它所反映的真正问题是司法公正问题。针对影响司法公正或社会民众对司法公正认同的因素,对涉法信访进行"综合治理"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出路。为此,应该加强法律意识教育;提高司法人员素质;合理构建民事诉讼程序。  相似文献   

9.
营龙云  潘竹梅 《中国市场》2010,(22):151-151
近年来,涉检信访工作备受各地检察机关关注,形势很严峻。综观高居不下的涉检信访案,我们只有深入分析,查找原因,才能寻求解决问题的合理对策。本文通过当事人、检察机关、社会其他方面三个方面对涉检信访的成因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我国信访制度运行现状及问题对策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莹 《现代商业》2011,(6):84-86
随着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同样作为一项法律制度的信访制度,却日益暴露出其种种弊端和不适应性。因此,研究当前我国信访制度的运行现状,进而探析信访制度的改革对策,对于我国整个法制进程的推进和依法治国的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我国2008-2013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分析师跟进对企业诉讼风险的影响及其制约因素。结果发现:分析师跟进能够显著降低上市公司的诉讼风险,且分析师跟进数量越多,上市公司面临的诉讼风险越低;将法律环境纳入考虑,发现较之法治水平低的地区,分析师跟进对上市公司诉讼风险的降低作用在法治水平高的地区更为显著。本文丰富了分析师在证券市场发挥外部治理作用的情景素材,也为现实中国家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经验佐证。  相似文献   

12.
三类特殊涉外合同的准据法制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根植于计划经济的土壤,其浓厚的法律属地主义倾向与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及国际通行规则不相吻合。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推动该制度的转型发展已势在必然。国家层面正在推进的民法典编纂工作为该制度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法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地位已经确立,但是法经济学要进一步发展,首先,需要对效率与公平进行价值整合,定量分析方面则需要进一步改进;其次,法经济学的发展应该立足于实务应用研究与本土化研究,而不能满足于一般的文献介绍;最后,要重视对法经济学的学科整合研究,否则从经济学的进路研究法经济学在本质上是制度经济学或者是单一的成本收益的工具分析,从法学的角度来说,如果没有溶入经济学理论,则完全陷入法哲学的分析进路。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经济与法律全面渗透和融合的今天,法经济学的兴起,无疑是一种顺应时代的全新思维方法,它运用包括成本—效益在内的经济理论方法和价值观研究分析评判几乎所有的法律问题,给人以更深的启迪,对最具经济性的经济法无疑更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在经济法中,合同法研究如何使财产动态调整到最佳使用者手中,从而使效益最大化,这是经济法学中的重点问题,也是它得以不断完善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领域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和学说对中国传统婚育观念和传统家庭伦理关系、妇女地位的影响,就儒家的“仁”与“礼”、“忠”与“孝”、“富”与“教”几种观念以及儒家提倡的和谐观与阴阳观发表了独到的见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6.
论公司法与反垄断法的良性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共同保护和规范的重要市场主体。但在法学研究和执法实践中仍存在碎片化和孤岛化的现象。在两法双双迎来修改之际,立法者应推动两法的无缝对接、有机衔接、同频共振、相辅相成。两法和而不同,都致力于提升公司活力,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都遵循民法基本原则。公司并购反垄断执法应秉持包容审慎、处罚谦抑、服务能动的理念,充分尊重并有效保障公司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公司并购反垄断审查应采取“原则放行、例外禁止”的政策。建议反垄断执法机构继续保持法治定力,坚持反垄断执法的常态化、法治化与专业化;新《反垄断法》基于“谁主张、谁举证”的理念,确立由反垄断执法机构就公司并购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的一般原则。从公司并购限制性条件的适用范围而言,应确立“可限可不限的,坚决不限”的立场。反垄断处罚措施的选择和使用应体现过罚相当的公平原则和比例原则。建议《反垄断法》专章规定“垄断行为的预防”,增加执法机构事先预防和事中监管的法定职责。落实《反垄断法》的治本之策是激活公司治理机制。公司并购反垄断中的控制权认定规则应尽量对标对表《公司法》。自我预防垄断应成为大型公司的核心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7.
法的价值是社会价值系统中的子系统,一般包括公平、自由、平等、安全、效率和秩序等内容。涉外经济法蕴涵了现代公认的法的共同价值,但又有自身的调整视角与运作模式。以此为参照,检视台湾地区相关祖国大陆经贸法规,显见其与法的价值出现了明显背离,并严重窒碍了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究其原因,就规范角度而言,可归结于规范选择的偏差,即政策超越了其所应扮演的角色,特别规范及"公法"规范泛化并沦为执政者限制两岸经贸往来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唐朱昌  丁骋骋 《财经论丛》2008,106(1):43-50
本文通过对48个国家(地区)国际收支平衡表两个账户顺差、逆差年份的均值检验发现:普通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在国际收支表现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普通法系国家更多地表现为资本账户顺差和经常账户逆差,而大陆法系国家正好相反。作者认为法律制度由于影响到国际间资本流动,从而它是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之一。法律不仅通过影响一国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从而作用于国际资本流动,同时它本身就是一个影响资本流动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9.
We report an experiment examining the effect of three factors on professional Hong Kong liquidators' decisions to bring legal action in negligence against auditors. Factors were (a) the strength (merit) of the supporting evidence (arguable vs. overwhelming), (b) the type of alleged audit failure (failure to report financial statement errors vs. management fraud) and (c) audit firm type (Big 6 vs. non-Big 6). We find evidence that liquidators' litigation decisions are influenced by case merit. We also find that liquidators were marginally more likely to institute legal action against a Big 6 than against a non-Big 6 auditor. However, we find no evidence that the type of alleged audit failure influences litigation decisions.  相似文献   

20.
由于立法的缺乏和滞后,我国环境公益的现状是先有司法后有立法。环境公益诉讼立法的滞后造成司法救助环境公益困难重重。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相关国家有关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保障公民环境权益的实现、促进环境法制良好实施以及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等方面无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增加了一条环境公益诉讼,表明这项制度已在我国施行,但是条文的单薄给司法实践带来了很多问题和困惑。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需要在立法上进一步明确、具体,同时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增强该制度的司法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