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与版画     
夏丹 《投资与理财》2014,(20):100-100
所谓“巨匠”,就是在他专业之外所关注到的事物,也会因为他的染指而彰显出非凡的品质。鲁迅与中国新兴木刻就是这样。说到鲁迅与木刻的关系,版画大师赵延年先生说道:鲁迅先生是中国新兴版画的母亲。此话道出了鲁迅与版画的渊源。  相似文献   

2.
<正>1932年夏秋之间,鲁迅与陈赓将军曾有过两次会晤。这在党史上无疑是件大事,因为它证明了鲁迅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既表明了党对鲁迅的真诚关怀与信任,亦印证了党与鲁迅是休戚相关的。其时,红军正在陕北与敌人浴血奋战,党派陈赓向鲁迅传达武装斗争胜利之喜讯,意在鼓舞于白区坚持斗争的同志。从此,一文一武两条战线相结合,中国革命斗争的面貌为之一新。  相似文献   

3.
重读鲁迅     
中学生学语文,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周树人也就是鲁迅。在中学课本里面,鲁迅可能是作品被收录最多的作家。但是鲁迅的文章,往往因为艰涩难懂,不大受学生们的欢迎。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学生不了解鲁迅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一方面也 是由于当时正处于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时期,文章的语言文白混杂,语法和现在不一致。但我认为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学生没有足够的生活阅历,所以在理解上难免有障碍。现在,中学毕业二十多年过去了,经过了许多世事变迁和人生起伏,再回过头来重读鲁迅的文章,才真正体会到鲁迅文章的深刻和精美,发现鲁迅其实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是中国真正有思想、有良知的作家。他既是严肃的,又是亲切的。既是冷峻的,又是温情的。  相似文献   

4.
1916年,北洋政府在北京设立中国首家证券交易所,上海随后也成立了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市场迎来交易所时代.到1921年,中国的交易所数量高达200多家,竟然位居世界第一. 当时,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也混迹在上海股民之中,这个人就是蒋介石.蒋介石这时是上海市场上的一名经纪人,他进入股市淘金,是和孙中山的辛亥革命有莫大关联的.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笔者趁着闲暇阅读了薛林荣先生所著的《鲁迅的饭局》一书,跟随作者从一次次饭局中走进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管窥鲁迅从1912年5月至京到1936年9月在上海辞世这24年间的生活、创作和思想轨迹。在“鲁迅的饭局”上,光照时代、名传后世的大家蔡元培、钱玄同、刘半农、林语堂、萧红、郁达夫、茅盾、郑振铎等先后相聚,实乃人生快事。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厦门大学资深教授、经济学家、财政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邓子基执教65周年、90华诞,值得庆贺。最早使我向往厦门大学的第一人是鲁迅先生。我在青年时代读鲁迅的《两地书》,第一次知道有厦门大学,才知道鲁迅先生在那里执教过,于是厦门大学成为我神往的地方。第二位使我关注厦门大学的是王亚南先生。那时是文革时期,上大  相似文献   

7.
声音     
《投资北京》2012,(4):63
我们正考虑按照原貌修复,查找历史档案,找到当年鲁迅居住的房子照片,将这里作为重要历史信息承载地加以保护。——面对各地对名人故居的"保护性拆迁",西城区区长王少峰近日表示,西城区政府决定暂时不拆除鲁迅  相似文献   

8.
忘年友谊     
吴念鲁 《金融博览》2012,(21):41-41
我的父亲吴朗西是上世纪著名的编辑家、出版家和翻译家.曾经创办过《漫画生活》画报社和文化生活出版社。父亲和鲁迅先生因出版而结缘.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几乎全部交由父亲出版。父亲和鲁迅先生在长期交往中,也因为对家国的共同忧思和一致的民主进步思想.而结下了深厚的忘年友谊。  相似文献   

9.
笑谈方言     
翁礼华 《新理财》2005,(9):64-64
据说在上世纪50年代初,由于台湾人大多不懂国语(普通话),而蒋介石宁波腔调的所谓国语人们也很难听得懂,因此闹出了一个大笑话.  相似文献   

10.
一、卢汉政权的巩固 1945年底,卢汉就任云南省主席。从卢汉就任省主席的背景及所面临的实际情况看,他的当务之急还是扩充地方武装, 充实自己的实力。 1946年5月30日,曾被蒋介石誉为“国军中之劲旅”的滇军第184师,在师长潘朔端率领下于海城宣布起义。这是国民党内战战场上最早的起义,震惊之余,蒋介石觉得还是只有利用卢汉来羁縻和控制在东北的其他滇军部队。6月,电召卢汉进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金融战永载史册回顾新中国成立后70年金融发展,不能不从新中国成立前夕的金融乱局说起。历史的镜头拉回1948年7月29日:蒋介石在莫干山秘密召开会议,决定发行金圆券。至1949年6月金圆券发行量增至130万亿元,比10个月前发行时增加24万倍。由于贬值太快,早上的物价到了晚上就已大幅改变,商人及市民为避免损失都不想持有甚至干脆拒收金圆券。蒋介石在1948年10月曾声称“共产党最怕两件事”,其中之一即“改革币制,稳定经济”。  相似文献   

12.
忘年友谊     
我的父亲吴朗西是上世纪著名的编辑家、出版家和翻译家,曾经创办过《漫画生活》画报社和文化生活出版社。父亲和鲁迅先生因出版而结缘,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几乎全部交由父亲出版。父亲和鲁迅先生在长期交往中,也因为对家国的共同忧思和一致的民主进步思想,而结下了深厚的忘年友谊。我父亲早年游学日本,后因"九一八"事变爆发,怀揣救国理想,舍弃即将到手的文凭和待遇优渥的官费生资格,毅然回国。父亲回国后,先是经亲戚介绍,进入当时国内一流  相似文献   

13.
王颖平 《金卡工程》2010,14(7):339-339
美国翻译学者劳伦斯.韦努蒂在其著作"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中提出归化与异化,鲁迅也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其相关文章中提倡异化翻译策略。作为中西翻译理论界的领军人物,鲁迅和韦努蒂都主张异化翻译策略,尽管两者提出异化翻译策略的社会文化背景,动机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钱--高雅的说罢,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这话是谁说的?中国现代文豪鲁迅.正是为了维护属于自己的"最要紧的"东西的神圣权力,当年,鲁迅曾经拿起法律武器与北新书局进行了一场追索版税的斗争.  相似文献   

15.
朱学勤 《银行家》2007,(1):128-130
70年后谈鲁迅--已经是争议而不是盲信,这一步来之不易.倘若鲁迅活到今天,他首先高兴的应该是争议,而不是磕头作揖.他留给后人的遗产是精神,不是商业或学术利润.满城鲁氏广告,以及为商业利润阻止人们对鲁迅的争论,只能证明鲁迅生前即开始疏离那座城市,确有几分远见.这个人也不会希望围绕一本书、一个人形成一个"学科",养活那么多文学教授,这从他当时对"红学热"、"红学界"保持距离,大致可以推断.  相似文献   

16.
李为 《深交所》2006,(5):50-52
在中国文学史上,鲁迅先生有一名篇《一件小事》,是我在30多年前读初中的时候能够倒背如流的文章,但大学时代及以后的生活岁月接受了太多西学的文化冲击。不仅淡忘了给过我少年时代许多精神给养的鲁迅先生,他的这个名篇也彻底从我的心目中消失了。直到近  相似文献   

17.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中国农历牛年新年就要到了。牛,在中国老百姓心中既是任劳任怨的化身,也是对他人充满敬佩的赞美之词。与牛有关的成语多如牛毛,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长辈们老牛舔犊;偏执者目无全牛钻牛角尖,工匠们庖丁解牛执牛耳……鲁迅先生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言传颂至今,让我们对鲁迅先生对敌人坚贞不屈、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气概有了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潘静惠 《金卡工程》2009,13(11):307-308
《大鸦》是日本近代文学作家太宰治的遗稿,而这篇遗稿是太宰治模仿鲁迅的《阿Q正传》而写的,那么《大鸦》与《阿Q正传》有何关联,太宰治为什么要写《大鸦》,受到鲁迅作品的何种影响是本论文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9.
△在邮票上的第一位文学家是鲁迅。1951年10月19日,我国发行《鲁迅逝世十五周年》纪念邮票一套,共两枚,画面均为“鲁迅像和诗句”。△在邮票上的第一位艺术家是关汉卿。1958年6月20日,我国发行《关汉卿戏剧创作700周年》纪念邮票一套,共3枚(另有小型张),画面分为《蝴蝶梦》、关汉卿像和《望江亭》。△在邮票上的第一位科学家是张衡。1955年8月25日,我国发行《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纪念邮票一套,共4枚,画面为天文学家张衡、数学家祖冲之、天文学家一行、医学家李时珍的头像,张衡排在第一位,故有此说。△在邮票上的第一位出版家是邹韬奋。19…  相似文献   

20.
现代小品文和现代杂文产生于五四运动以前.30年代中期以前,杂文概念包括在小品文概念之中,这时的小品文概念,相当于现代散文或所谓"美文";30年代后半期,杂文从小品文中分离出来,与小品文并立,成为现代散文领域中最重要的两个分支.小品文与杂文分立的原因,一是源于30年代前期关于"小品文之争",二是由于1935年底鲁迅正式以"杂文"二字同时为自己的三部杂文集命名,并于1937年7月同时公开出版.以"杂文"命名的鲁迅三部杂文集的同时出版,是杂文从小品文中分离出来的显著标志,因而这三部杂文集公开出版的1937年,便是杂文正式定名之年.本文还对鲁迅为杂文定名的原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