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行是服务行业,客户的满意和信任是银行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真正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成为让客户满意的好银行,除了服务好客户,正确处理客户的投诉,维护建设银行的良好形象,还要善于从客户的投诉信息中总结工作不足和失误,从客户投诉中寻找服务的商机,努力从不足中改善产品和服务,使客户投诉由坏事变成好事,将客户投诉转变成为银行的收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应欢迎客户投诉,客户投诉为银行提供了改进的机会。商业银行应鼓励客户投诉,清楚告知客户如何,提供多种渠道方便客户投诉,及时处理顾客投诉并持续改进服务。  相似文献   

3.
宁静 《金融博览》2010,(5):72-72
不了解产品功能、不会使用产品……诸如此类的售后服务问题.往往是引起客户投诉的“导火索”。虽然不少银行接到客户投诉后都会迅速调查核实.继而上门赔礼道歉并提供相应服务.及时化“危”为“机”。但这样的“诉”后服务,不觉让我们想起一个问题:售后服务是银行本来就应该提供的.为什么有些单位要等到客户投诉后才会重视,才会上门服务呢?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客户投诉的成因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商业银行对客户投诉工作存在重视不足、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本文对商业银行客户投诉的成因进行归纳,主要包括因后台支撑问题导致的客户投诉;因员工服务质量问题导致的客户投诉;因客户自身原因导致的投诉;因银行之外的第三方原因导致的客户投诉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商业银行应提高管理层和员工对客户投诉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建立标准化服务规范和投诉处理的快速反应机制,并通过采取加强对银行员工的技能培训,制定科学的客户投诉考核制度等措施,从而建立起完善、有效的客户投诉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电子银行以其便利、快捷、省钱而逐渐为众多客户所接受,其重要性E/益显现。电子银行的发展,使更多的中高端客户足不出户就能获得多家银行的服务体验,因而电子银行产品能否满足优质客户的需要,并适应客户对电子银行服务期望值不断提升的趋势,需要电子银行产品的研发和营销人员,能更多地关注客户体验。招商银行因重视客户体验且凭借其IT技术优势而拥有国内客户满意度最高的网上银行,业务快速成长.领先于同业。在一定程度上,重视和不断改善客户体验是电子银行满足客户多元需求、改善客户关系、加快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即使是最优秀的银行也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不可能保证永远不发生失误或不引起客户投诉。其实,客户投诉并不可怕,它是一种宝贵的信息资源,只要我们正确对待客户投诉,并从中挖掘对我们有用的信息,就可以将客户投诉转变成为收益。笔者认为,客户的投诉是发展的财富,我们要善待客户投诉。  相似文献   

7.
银行竞争的焦点是客户,客户是银行资金和效益的来源,只有高质量的服务才能争取到客户,而不同的客户需要不同的服务。从银行的资金和效益来看,首先应该使那些对银行资金和效益起重要作用的客户感到满意,使其把资金存放进来及申请贷款。为了向客户提供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服务,银行必须全面准确地掌握客户信息,而客户的业务信息分散在银行的各业务系统中,各业务系统存储的数据只是为满足联机交易(OLTP)和生成银行报表的时点数据,要根据原始数据进行平均、汇总分析预测比较困难,客户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和方便地被银行管理者所…  相似文献   

8.
沙娜 《金融博览》2009,(7):72-73
俗话说:挑剔的人是买家。银行要特别重视那些“挑三拣四”的客户,从他们身上可能更容易淘到“金子”。客户投诉中隐含着客户需求,处理客户投诉的原则是——客户永远是对的,把向你投诉的客户变成忠实的客户。  相似文献   

9.
服务是立行之本,是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客户的满意和信任是银行工作的出发点。要真正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成为让客户满意的银行,除了服务好客户、正确处理客户投诉以维护银行良好形象,还要善于从客户投诉信息中总结工作不足和失误,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将客户投诉转变为工作动力和方向,进而转化成为银行收益。一、客户投诉的重要性当客户感觉银行提供的总价值(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等)与客户付出成本(如货币成本、时间成本、  相似文献   

10.
服务投诉屡次三番,让银行对客户“喜忧参半”。喜的是客户投诉说明他们关心银行工作;忧的是招来服务投诉也会影响服务形象。那么,如何做到化干戈为玉帛使客户不投诉或少投诉呢?笔者认为须解决好以下八个有关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工行在不断地改进服务,力求满足客户的各种服务需求,努力为客户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采取了诸如优化服务环境、简化操作流程、强化业务培训、加强引导和分流、提高自助设备利用率、推进网银业务发展等措施来提高服务质量,并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客户对银行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客户投诉越来越成为商业银行不可回避的矛盾之一,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客户投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引以为鉴,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在生活中越来越多地使用银行卡进行支付,银行卡附加值的高低和功能的多寡,直接影响到客户的财富以及客户对银行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最终影响到客户终生价值实现的程度,开发出满足客户需求的银行卡产品是商业银行赢得客户的关键环节.本文从客户终生价值的角度对银行卡客户进行价值细分,并阐述了对处于不同阶段和具有不同价值的客户应该如何进行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13.
客户是银行最主要的资源,没有客户就没有银行,银行对客户需要的满足能力已成为银行能够与客户保持紧密联系,保持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将是银行业发展中的一个永恒主题。因此,在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认真研究和领会“以客户为中心”这一经营理念的核心问题尤显重要。银行的客户是一个立体性和动态性的概念,客户既有存款客户、贷款客户、中间业务客户,也有三者兼而有之的客户;既有优质客户,也有一般客户;既有现时客户,也有潜在的未来客户;既有本币客户,也有外币或兼而有之的客户;既有法人客户,也有自然人…  相似文献   

14.
对优化我国商业银行营销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我国加入WTO后,金融市场正向全球开放,客户需求日渐呈现多元化特征,金融消费步入个性化时代,银行的经营优劣已不再简单地体现在"微笑服务"上,商业银行在寻找营销发展战略时,需要把客户的价值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要赢得客户、提升竞争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要,则应该优化营销体系,最终实现银行和客户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银监会发布了最新通知,对理财产品的设计管理、客户评估、产品宣传、信息披露、客户投诉等提出多项要求。但是,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的规范,单靠银监会的通知肯定不能解决问题,还要加强外部监督。此次通知的出台,本身是外部监督的一大进步。国内银行理财业务正处于发展初期,银行必须接受严格的规范要求,投资者也需要加强风险教育,这就离不开客观的第三方评价。而作为第三方评价的基础,银行的信息披露须达到一定程度的公开。通知强调了银行向其客户的信息披露还应强化产品信。皂、的透明度。可见,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的规范,才刚刚开始起步。  相似文献   

16.
近来报纸在大谈银行客户排“长龙”现象,客户对在银行办理业务排除等候也是怨言颇多,导致投诉大幅上升,而银行的一线柜员,从早忙到晚,累自然不说,还时常遭到客户的投诉、受到处罚,委屈又何处诉说。作为面向农村的基层经营行,该如何破解这道难题,提高服务水平让客户满意,优化劳动组合让员工满意呢?  相似文献   

17.
当前,各商业银行之间的业务竞争日趋激烈,为赢得客户的青睐,不少行提出了“打造区域内客户满意度最高的银行”的口号,同时,为遏制服务投诉的发生,各级行相继出台了严厉的制约发生服务投诉的单位和个人的办法。然而,服务投诉仍时有发生。那么,究竟引发客户投诉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笔者认为:一是客户对银行“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办法不理解,而柜员对解释工作不够重视、不够耐心,有的解释不到位,不足以得到客户的理解、谅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适应银行竞争形势需要,各银行机构均推出了许多便民服务措施与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客户需求,也促进了自身业务的发展。然而,银行机构客户服务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业整体形象和行业声誉,又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当前商业银行应不断提升对客户的服务功能。一、商业银行客户服务功能存在的问题(一)客户服务对象歧视明显。一是柜台歧视。纷纷增加人财物投入,开设装潢越来越考究  相似文献   

19.
《安徽农村金融》2008,(7):22-23
今年以来,省分行电子银行处客户服务中心紧紧围绕分行党委的经营方略,继续坚持“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努力做好客户服务工作。二季度,人工接听客户来电154317通,受理客户投诉与建议450笔,其中有效投诉378笔,比去年同期减少185笔,降幅达32.86%;比1季度增加27笔,增幅为7.69%;投诉占客户来电数的比率为0.24%。  相似文献   

20.
《中国信用卡》2008,(6):78-80
据悉,2007年上海银监局共受理各类信访事项4544件,客户投诉银行的事件增多,投诉方式更趋快捷和直接,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方式投诉的客户比例增长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