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津贴补贴是高校教职工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高校即将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之际,全面分析当前高校津贴补贴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32所高校津贴补贴数据的概况、构成和地域特征的分析,找出存在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并就高校津贴补贴的清理规范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目前,陕西榆林市一方面存在着大量的民间资本,另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却相对落后,因此如何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和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榆林市农村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民间资本投资农村基础设施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提出了加强政府引导、扩大融资渠道、完善税收优惠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一、问题的提出 民政部自1987年开始在中国农村部分地区进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曾一度被列为民政部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十几年来,民政部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这项制度发展的鼎盛时期--1997年,试点推广到了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0多个县(市、区).总计有8280万农村人口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积累基金140亿元,约55万人开始领取养老金,发放养老金约1.6亿元.同时,还建立了各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机构近3万个,配备专职人员近4万人.  相似文献   

4.
缴费确定制下个人账户养老金精算平衡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养老金计划现金流量运动建立了缴费确定制下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精算平衡模型,结合算例对其内涵和应用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对精算假设的敏感性作了相关分析,以期合理确定个人账户养老金的缴费,有助解决于个人收入与支出的平衡,从而可以为个人做出退休规划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精算方法,针对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分年龄、 职别建立养老金替代率模型,从绝对、相对水平对参保人员退休后待遇水平进行分析.基于相关假设,测算了2016年各年龄、 职别的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水平,并对主要政策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个人账户对男性参保人员的保障水平高于同年龄的女性,对女干部的保障水平高于女职工.养老保险实际低费基是造成个人账户相对保障水平过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可以增加组织化收益,提高农民收入。农村合作组织的收益不但表现在价格上,而且可以在规模经济中表现出来。通过对农村合作组织的经济博弈分析发现,农村合作组织就是基于合作后能够给多方主体共同产生效益最大化,从而共同分享合作剩余,也为政府引导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激励制度范式。农村合作组织的制度绩效主要体现在制度激励、克服“农户+公司”模式弊端、实现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有效对接以及降低交易费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技工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企业进步的重要因素。对影响工人参与培训的时间偏好率的构成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现有情况下,只有通过提高培训期间工资或培训期末工资来降低工人时间偏好率,而自负盈亏的企业并不能完成这一任务。研究表明,引入政府津贴变量,实施政府津贴计划能够有效降低工人的时间偏好率,增加参与培训工人人数,进而扩大技术工人供给数量。  相似文献   

8.
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低保制度经过十几年的探索,目前已在全国31个省区市全面铺开。遵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低保制度,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使改革发展的成果进一步惠及农村困难群众,不仅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9.
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需要继续发挥传统养老保障体制的积极作用,弘扬传统尊老伦理精神,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多方支持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建立健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解决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养老模式面临严峻挑战等问题的一种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中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时机的比较分析,得出我国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而且国家、集体、个人也具备了相应的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11.
形成开放的、多元化的、多主体竞争的农村金融体系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金融基石。从对我国当前农村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及民间金融四类信贷供给主体的特征和存在问题分析入手,可以理顺四类信贷供给主体协调发展的关系,探讨并得出构建我国开放的、多元化的、多主体竞争的农村金融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供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的供求状况,探讨了农村资金缺口的制度因素,指出,我国目前的农村金融供给制度,远远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对金融的需要。造成农村资金供求失衡的主要因素是农村金融制度缺陷,因此,创新农村金融制度,是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土地金融发展的核心是解决合格抵押品问题,《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等的出台,为我国农村土地金融的快速发展初步解决了体制障碍。我国农村土地金融发展在理论上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农村土地金融理论为核心,以西方农村土地金融的主要理论为补充,逐步打破金融抑制,使广大农民实现土地财产权。我国农村土地金融发展实践要充分借鉴国外土地金融的经验,以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为依托、以农村土地金融产品创新为载体,推进土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进程,助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我国农村土地金融发展的路径要着力于解决组织机构完善、金融风险防范、农地金融产品创新、法律政策保障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因此研究山西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就必然要分析山西省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鉴于此,本文对山西省农村金融环境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且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进一步的统计研究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山西省农村金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供求不均衡,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对山西农村民营经济组织的资金需求满足率不高,制约了山西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乡低保标准现状如何,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有人认为目前的城乡低保标准偏高,有人认为目前的城乡低保标准偏低,存在一定争议。对各省份2010年到2012年的城乡低保标准进行量化分析表明,我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替代率呈总体上升趋势,大致在合理区间;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差距较大,不平衡问题突出,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6.
农村金融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其发展状况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关注。国家高度重视农村金融的发展与创新,并给予了相应的政策支持与引导。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良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分析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及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探讨应对策略,对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唐珂 《西部金融》2013,(10):59-6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农村金融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支持和金融部门自身努力下得到快速的发展,并在促进“三农”持续健康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支持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协整分析,并利用VEC模型及Granger因果检验,对农村非正规金融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关系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从促进农民增收的效率上来看,非正规金融要高于正规金融。但从短期来看,短期内非正规金融水平提高对农民增收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如长期明显。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具有密切关系。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1990-2009年间中国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选取相应的中国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指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揭示中国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中国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的发展互为因果关系,两者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