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汉”商文化的基本内核是“口岸文化”,其他商业文化现象都是它的派生或分支。而在现代出现的武汉商业旺盛的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既是商业现代化时代的需要,也是对武汉商业文化传统的一种继承和发扬光大。开放,竞争,创新是“汉”商文化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2.
探索武汉地域特色的商业文化,对于继承和发扬武汉传统商业文化优势,培育武汉商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武汉商业大发展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该文首先对武汉传统商业文化的特质进行归纳及评价;在此基础上,指出构建“汉味”特色商业文化对培育武汉商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意义;最后,提出构建“汉味”特色的商品文化、商业营销文化、商业环境文化、商业伦理文化及商人文化的主要内容,从而为武汉商业文化的系统、深入研究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商业与城市是互动的,商业文化与商业的发展相辅相成。商业文化是城市形象的重要元素。武汉是我国商业中心,具有发达的商业和独特的“汉商文化”,可以依据商业文化、商业、城市形象之间的关系,以先进“汉商文化”展示武汉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4.
广告是一种经济现象,且它在追求商业目的的同时,还蕴藏着某种文化观念和文化价值。以“广彩瓷及其图案”衍生出的商业美学观点作为切入口,思考如何将传统地域特色融人到现代设计之中,如何从民族内涵中吸取精神力量,弘扬中华文明,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传播理念,为本土品牌广告的性格塑造以及有效传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商业和商业文化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商业之于人类社会酌重要性自不待言。汉语中关于各行各业的概括分类,无论是古代的“士农工商”,还是现代的“工农兵学商”,“商”都赫然在列。而且,商业一与城市密不可分。“城市”在现代是一个整体概念,但在古代,“城”与“市”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城”者,“以盛民也”(《说文解字》),是用来安置百姓的地方,包含城市的很多基础设施。而“市”者,“买卖所之也”(《说文解字》),是做买卖,进行商业活动的地方。“市”与“城”共生并共同发展成为今天的现代城市。有“城”无“市”,不可想象,也绝无可能。我们都是“市”民,如果没有买卖,没有“买卖所之”的“市”,我等市民的衣食住行就无法得到保障。即便是在农村,人们也要有集市才能生存发展下去。《汉语大字典》中“市”有11个义项,其中7个与“买卖”和商业有关。  相似文献   

6.
日本企业文化特点与我国企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端于中华儒学思想的日本企业文化是日本“经济奇迹”的内在动力,以“家”理念、团队精神和人本主义为特点的日本企业文化,作为东亚企业文化的成功代表具有科学合理的一面,但也有其局限性。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借鉴日本企业文化的成功经验,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实现企业文化内涵与形式的统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7.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国内刊号CN42—1793/F,国际刊号ISSN1009-2277,刊期为双月刊,由武汉商学院举办;开设有“专家视点”、“商业文化”、“赛马论坛”、“经济分析”、“教育研究”、“高教实践”等重点栏目和特色栏目。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文化呢?有人说:文凭高的人有文化;有人说:未上学的农民没文化。这些显然都是不能成立的。法国哲学家卢梭说:“文化是风俗、习惯,特别是舆论”。什么是商业文化呢?有多种表述。原商业部长胡平说:“商业文化是渗透在商品流通领域中各种行业、各个过程、各类商品中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9.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国内刊号CN42—1793/F,国际刊号ISSN 1009-2277,刊期为双月刊,由武汉商学院举办;开设有“专家视点”、“商业文化”、“赛马论坛”、“经济分析”、“教育研究”、“高教实践”等重点栏目和特色栏目。  相似文献   

10.
2009年8月29日,由湖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商业文化研究分会和武汉商业服务学院主办、汉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以“商业文化与城市形象”为主题的“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暨第二届商业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韩忠学、赵零、吴玉梅、王炳炎等省、市老领导及武汉市教育局、商务局等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来自省内商业文化研究与实践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家等80余人,分别从武汉老字号与武汉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1.
商业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发展有两条途径:一是从古代历史的观点来看,城与市是互不分离、相辅相成的,有的是有了城再有市,有的是有了市再有城;二是马克思曾说过,在文明状态中,人人是商人,而社会是商业社会。在我看来,商业文化是大市场、大商业、大流通、大文化的概念,而不是小商业、小文化。  相似文献   

12.
旅游文化与旅游资源文化2个概念交错复杂,把握时有很大的难度,在学术界研究中,也有把两者混淆的现象,对旅游文化的理论研究偏重于旅游资源文化研究,将旅游资源文化的内涵等同于旅游文化来表述。在界定2个概念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和区别,指出旅游文化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对旅游资源文化的开发和保护上,旅游文化的教学和实践也不能只停留于表面层次,概念的厘清有利于学科建设的发展,对旅游实践活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代文化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与继承。继承其精华: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崇尚人的价值,注重和谐稳定;道德价值至上,追求精神境界的提高;直观整体思维,矛盾辩证分析;长励不衰的传统美德,和平友善,热爱祖国。批判其糟粕:纲常名教,尊插等级;宗法观念,小农意识;好古复旧,封闭保守;人身依附,压抑个性;贬利禁欲,轻视科技;志行,缺乏民主法制。我们既反对民族文化的保守主义,又反对民族文化的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14.
中韩日文化对比:从社会交往行为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韩国、日本历史和文化上同是儒家文化圈,三个国家的人们在社会交往行为方式等方面很相似.但因自然环境、文化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观念和习惯.本文试图从三国的社会交往文化模式方面的比较中研讨其各自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论文化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是炎 《嘉兴学院学报》2001,13(4):58-63,76
该文认为,文化,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定义,不可能都成为产业。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既相联系又有区别,前者从属于后者。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文化产业市场化、社会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作者就我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对策性看法,并从横店集团发展文化产业的实践中得出了几点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发展文化产业与先进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先进文化建设的载体,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先进文化,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文化全球化"与邓小平文化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改变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现实条件,在政治制度、宗教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对各国产生巨大的影响,并随之带来文化全球化的争论.本文从文化内容、文化性质及文化模式三方面对中国的文化走向进行具体探讨,并认为面对经济全球化下的文化全球化,我们应坚持邓小平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18.
商业文化与企业文化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将金钱、利润主导的商业行为、企业行为引向文化主导商业与企业行为。商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一字之差引出两者更多的区别和不同,包括时空、主体及内涵的区别。研究比较二者便于更好地培养、塑造商业文化、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9.
反文化即指某些团体试图分享社会价值,却不断受到严重挫折,起而反抗并以推翻现有文化规范或价值体系为目标的一种亚文化,它在校园中体现为反学校文化。它主要受到社会变迁、家庭背景、学校弊病、同辈群体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从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坚持"面向全体"的校园文化建设原则,突出校园文化的"渗透功能"三个方面来遏制反校园文化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隐性文化是一种内隐的观念和风气、意识形态,包括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它的主要主体是活跃在校园范围内人以及所产生的群体活动。健康、健全的隐性文化对高等院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当前大学内隐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的误区和薄弱环节进行分析,对和谐大学文化的建设提出一些建议,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育人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