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追求幸福是人性中最原始、最顽固、最持久、最积极的心理倾向,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对幸福的追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幸福是什么?如何追求幸福和感受幸福?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条件和环境下,却有着不同的理解。本文试图透过形形色色的幸福观,探求幸福的社会性和规律性,进而探求普遍提高民众幸福感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如何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高度,提出这是时代赋予共产党人的重大课题。从三个方面论述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锤炼思想作风、提升能力素质、狠抓工作落实,揭示了保持共产党人本色密切联系群众的重大时代价值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建党思想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对新时期共产党人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共产党人生活方式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探讨新时期共产党人的生活方式,应成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7,(6)
幸福是古典伦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现代伦理学始终绕不开的基本问题。在诸多学说中,《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幸福理论最引人注目,尼各马可的幸福学说被称为古希腊哲学史中对幸福认识的最高水平,被冠名为"幸福理论",这一卓越成就使其成为人类追寻幸福的起点。文章主要从什么是幸福、幸福的特征以及如何实现幸福这几个方面就亚里士多德关于幸福问题进行了阐释,进而引导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幸福观是古今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与传统儒家的幸福观相比。近代幸福观带有自己明显的时代特征:充分肯定幸福的感性物欲向度;较为妥帖地安顿个体和群体在幸福中的位置;将不幸更多地归因于宏观的社会环境;获取幸福的路径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论大学生幸福观的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幸福观危机:幸福理想缺位、失范,幸福情感困惑、麻木,幸福人格与生活方式分裂、扭曲等。这一危机既是社会转型时期多元、多变、多样的社会经济关系的表现,也与高校德育中幸福观培养边缘化密切相关。我们要以人性关怀为出发点加强大学生幸福观培养,构建有助于正确幸福观形成的教育机制与社会环境,从而使高校德育充满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吴真 《经济研究导刊》2012,(16):196-197
幸福是同人生的目的以及现实生活和理想联系最为密切的道德现象,因而也是历来各种伦理学说所注重研究和争论的重要道德范畴。幸福观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连,因人们生活的价值目标不同,幸福观受一定时代和当代社会条件的影响也就不同。通过马克思幸福观的概述、意义、内容和当代社会价值来说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切实加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使命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共产党人的使命感,是新时期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新时期共产党人的使命感教育应有一个基本的框架,这就是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茂名高州讲话中提出的“三个什么”,即:参加革命为什么?在领导岗位上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什么?  一、“三个什么”是新时期共产党人完成历史使命必须思考的基本问题。在革命战争年代的白色恐怖环境下,每个加入共产党的人面对血与火的考验,客观上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要思考“三个什么”的问题。任何意志薄弱、信念不坚定、缺乏使命感的人都终将被革命的洪流淘汰。奉献和牺牲是检验共产党人的试金石。但是…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指出 :“要消除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首先要在党内真正造成一种浩然正气。”所谓浩然正气 ,就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革命气节 ,就是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豪情壮志。这历来是我们党团结奋斗、夺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新世纪新阶段 ,只有进一步弘扬这种浩然正气 ,我们党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才能做到与时俱进 ,不断开拓创新。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是由党的先进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 ,是共产党人的党性表现。誓为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奋斗终生的共产党人 ,放眼未来 ,胸怀天下 ,始终坚持“三个代表” ,时刻关心人民…  相似文献   

10.
幸福是人生的永恒主题,人人都向往和追求幸福。教育是人类追求幸福的有效途径,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建设"幸福中国"具有重大意义。在深入分析大学生幸福观现状和成因的基础上,系统阐释了"知"、"情"、"行"的融合是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目标指向,着力构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对策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人的问题 ,是区别不同性质人生观的根本标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是共产主义人生观的核心内容。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人的人生理想。共产党人作为社会的先进分子 ,其人生目的不应仅限于追求物质生活方面的满足 ,还应追求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和满足 ,特别是通过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而达到最高的精神境界。在现阶段 ,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目的是要实现社会主义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而要树立这一崇高的理想信念 ,关键是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相似文献   

12.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和根本问题。从古至今,无数先贤哲人都对“幸福”相关话题持有各自的看法。诸如幸福观之于经济发展、人类教育及其理论价值或者实践价值等方面均进行过研究和探讨。新时代的中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带来幸福观的历史性巨变。与此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甚至颠覆人们的幸福观。诚然,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生力军和后备力量,其幸福观在社会变革中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与影响。鉴于此,有必要探究,面对时代飞速发展,重构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在此根柢上尝试对大学生幸福观重构给予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浅谈幸福     
王杰 《经济研究导刊》2010,(23):214-216
在西方,从柏拉图的理念论世界观开始,经斯多葛派的宿命论到中世纪的宗教神学,有关幸福思想的相同之处均为片面强调幸福只是精神需求的满足,主观上贬低甚至排斥物质享受。历史上,各派哲学家关于幸福问题争论不休,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形成了各执一词的幸福观,有禁欲主义、快乐主义、全面幸福论等幸福观。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中幸福概念的理论渊源主要来自于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客观幸福观和边沁为代表的主观幸福观.其实,主观幸福一直是经济学家关注的目标,在古典经济学阶段,由于国民财富等物质条件对人们生活的重要影响,经济学的目标被定义为"富国裕民".边际效用论者利用效用对幸福进行衡量,但是直接对主观幸福进行衡量困难重重,客观衡量方式存在着"手段"和目标之间有差距的问题,由于个体幸福的复杂性,使得经济学中这两种衡量体系的作用都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同志指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 ,既是指导党和人民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 ,也是指导共产党人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武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唱响“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的主旋律 ,是省委对省情民意的科学分析 ,对时代主题的正确把握 ,是我们的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树正气是讲团结的可靠基础 ,是求发展的强劲动力。只有树正气 ,才能真正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局面。通过“树讲求”教育活动 ,我体会共产党人认真实践“三个代表” ,…  相似文献   

16.
罗尔斯顿是当代美国著名的生态哲学家,在其生态哲学理论视域中,幸福观问题被勾勒得尤为明显。因此,从罗尔斯顿的生态哲学语境审思幸福也即生态幸福的问题。罗尔斯顿的生态幸福观指的是人类对大自然之美的欣赏和享受,并且这个过程能够使人的精神世界处于健康状态,其主要特性在于——要以大自然的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之统一性来理解生态幸福,二要以人类积极的态度"介入"大自然,通过对大自然存在物的美好精神体验来诠释幸福。此外,罗尔斯顿也从大自然与人类的安身立命、大自然与生态人格的积极树立等方面阐述了生态幸福的实现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7.
诺亚 《新经济》2006,(8):22-27
NGO:尊重有限自然资源下的国民幸福观 前不久,英国“新经济基金”与英国“地球之友”共同组织对全球178个国家及地区做了一次基于生态环境角度的大排名,并就此撰写了一份名为《幸福星球指数》的报告。这份报告是全球第一个将生态环境因素考虑进幸福程度的指数。该指数一反传统思维,不衡量一国或地区有多少资源和财富,或享有多么高的社会福利或人均收入,而是看各国在生态资源利用上是否合理、有效,是否以较少的消耗实现了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6,(10)
共产党人的党性既是党自身内在本质规定性,又是中华民族特色的精神倾向。党性修养需要理论自觉,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问题,站稳人民立场,守纪律讲规矩。加强党性修养,要践行开展自我批评的方法,正确开展党内斗争,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改造主观世界。  相似文献   

19.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如何培养人们的低碳意识,引导普通民众认识低碳生活方式,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值得我们进行深入反思.低碳生活顺应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伦理渴求,革新了人们生存发展的幸福境界,疏解了提倡低碳生活方式会导致人类生活水平下降的伦理矛盾,革新了人们的幸福观,树立了一种理性科学的“和谐幸福观”.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幸福?简单地说,幸福就是人们对于客观现实生活满足状况的一种主观反映和心理体验。在我国典型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中,生活在城市和农村不同环境中的人们对幸福的感受有什么差别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