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方令 《经济研究导刊》2010,(27):204-207
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断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建立。由这个体系形成的法律框架直接规范和影响着地方立法,一方面,地方立法要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实施,另一方面,地方立法要体现地方特色,有所创新。在对重庆地方立法作过一些基本评估后,便清楚地看到地方法规存在的一些问题,因而,需要更加明确地方法规理当承担的任务。围绕重庆建设与地方立法为例,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目前的社会救助立法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人民基本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我们应该加快立法步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本文从建立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必要性和如何解决当前立法中的问题两个方面,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进行了阐述,对当前经济法制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2016年是学界探索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关键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要“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学者们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益的成果.本文对学界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以及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话语和方法这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和归纳,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社会建设是我党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之后提出的又一个关系中国未来走向的重大战略,进一步拓展了对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认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任何社会都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并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新中国建立以来关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有其复杂性与特殊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表现。我国进入新时代是以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为根据的解读有待商榷。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转化是渐进的,有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且这种转化有其特殊性,具有连接性和发展性,不是相互排斥和对立的关系。而以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往往是相互排斥和对立的根本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处于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并不矛盾,而是相统一的。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确定了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战略布局,这是提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必要时机。同时,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隐含着收入差距拉大的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8.
电子商务的快速健康发展需要完善的法制体系作保障,积极探索和研究电子商务立法问题,加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法律体系,对推动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呈现为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总过程,生动诠释了党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将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的过程.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应以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为核心议题.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根本上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但仍可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框架内得到解释.将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化强国之路,通过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战略选择,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均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的发展中大国而言,更具有重大实践意义.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循环经济立法.本文从循环经济立法的必要性入手,逐渐深入地分析了循环经济立法的进展状况、薄弱环节,并对循环经济立法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与国外普遍注重政策性金融机构专门立法并依法运行情况不同,中国政策性银行立法严重滞后,致使政策性银行因无法可依、监管失当而无序运行,从而降低了政策性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并最终导致政策性银行功能异化和社会责任尽责偏离。在国开行已商业化、农发行和进出口银行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重提政策性银行的社会责任与立法建设,保障政策性银行健康运行,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完善我国的可持续能源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勇  杨薇 《环境经济》2005,(5):30-34
能源的开发利用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根源。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立一套完善的可持续能源法律保障体系,确保能源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共同选择。  相似文献   

13.
本从环境法律体系及环境立法两个方面分析了当前中国环境立法的主要瑕疵,并就环境立法瑕疵成因作了具体的分析论证,同时针对中国环境立法瑕疵,提出了相应的矫正对策。  相似文献   

14.
当代社会主义改革,正面临着在困境中寻找出路的严峻课题。对以往的改革作历史性的反思和深层次的理论总结,进一步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道路,是当代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性任务。本文从宏观角度,结合我国改革的实践,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若干基本问题——社会主义再认识问题,发展生产力道路的选择问题,对传统政治的批判问题,观念文化变革问题,作了概略性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5.
周帮扬  罗大平 《经济师》2004,(10):56-57
沿用系统论的观点分析法律体系与立法体系的内部结构与要素并厘定二者的概念 ,以此为基础结合我国环境立法的实际进一步分析我国环境法律体系与立法体系的构造 ,指出二者明显的区别与内在联系 ,从而全面展示我国环境法的内容与结构 ,为环境立法与司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利芬 《经济论坛》2006,(12):136-136
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循环经济在起步阶段必须依靠政府政策、法规的规范和引导,促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导推动力来自于合理的资源价格政策、政府的环保法规、技术支持政策、税收政策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和社会压力。当循环经济产业化体系初步建立之后,企业循环利用资源和防治污染的外部效益实现了内部化,就能够自觉地将绿色技术创新作为提高竞争力的源泉,而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与自觉的爱护环境行为,则从需求端推动整个社会步入循环经济的良性循环。在当前发展阶段,资源环境管理中的立法控制具有基础性地位,各项激励性经济政策也有待…  相似文献   

17.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的法律制度是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但是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立法不健全,且层次较低,有关法律监控不力,配套的法律建设滞后,为此要尽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重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若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贵珠 《经济与管理》2003,(6):46-46,49
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我国目前尚处在社会经济转轨时期,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重建社会信用体系已是当务之急。建议加快立法步伐,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建立企业诚信服务档案,建立失信约束惩罚机制。  相似文献   

20.
做好审计工作促进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传尧 《发展研究》2005,(10):87-8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的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执政思想、执政理念的重大转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提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要更加自觉地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就是“四位一体”.明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容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审计工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密切相关,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加深理解,贯彻落实在审计工作实际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