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市场营销与企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企业环境分析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我国已经成功地走出了短缺经济的困境,国内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和国内市场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使市场供求状况已经由过去的卖方市场稳定地转为买方市场,市场上的主要矛盾也由过去的商品短缺变为商品相对过剩。从我国&X)余种主要商品的供求情况看,1997年下半年供不应求的商品仅占1%-6%;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占“.6%;供过于求的商品占31.8%,这比上半年的5.3%高出26.5个百分点。供过于求的商品如此迅速增多,是我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面对国内这样一个总体来说供大于求的…  相似文献   

2.
杜兆渭 《经济师》2001,(8):164-165
当前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方面很多,但集中表现为产品的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错档以及某些领域严重脱节。2000年下半年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609种商品的供求状况进行了调查排队,有79.64%的商品供过于求,18.3%的商品供求基本平衡,1.97%的商品供不应求。这一数据给出了一个基本的佐证。一方面不少产品供过于求,与此相关的工业企业生产能力大量闲置。另一方面市场需求旺盛、供不应求的产品又缺乏生产能力。这部分产品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以新材料新工艺生产的产品,市场空间非常广阔,如果有足够的资源能力开发这些高新技术产品,将会迅速拉动产业的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今年的经济发展目标和各种相关因素分析,1997年家电市场仍以平稳为主要基调。供求将基本平衡,价格仍是稳中有落的趋势,居民的消费档次将进一步提高,品牌效应将更趋明显,国产名牌家电将会有更高的市场占有率。1997年家电市场的主要特点将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供大于求仍将成为家电市场的主格局。据国内贸易部对1996年上半年36种家电商品的供求情况排队,供求基本平衡的有34种,占94.4%,供过于求的有2种(进口摄像机和家用洗碗机),家电市场将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  相似文献   

4.
1995年,全省城乡市场继续繁荣。商品购销两旺,流通体制改革初见成效,新旧体制交替平稳过渡,市场流通环境进一步净化,物价涨幅逐步回落,市场运行保持旺盛健康态势。全年全省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7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2%;零售物价指数上涨14.7%,剔除物价上涨因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长5.3%。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是:销售增幅较高,运行平稳;物价总水平虽然仍在高位上运行,但呈逐步回落态势。今年市场物价趋势预测(一)市场供求趋势预测1996年全省社会商品购买力和商品可供量仍有较快增长,市场容量将进一步扩大,全省市场供求大体保持平衡,主要商品供给状况  相似文献   

5.
田扬群 《技术经济》2000,19(8):37-38
改革开放以来 ,经过 2 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 ,我国消费品市场票证制度已退出历史的舞台 ,宣告了“短缺”时代的结束 ,代之而起的是买方市场格局的初步形成。在扩大内需的政策框架中 ,扩大消费需求成了“重头戏”。一年多来 ,“启动消费”、“刺激消费”的呼声不绝于耳。然而时至今日 ,消费品市场仍不见有明显的启动。一、制约消费需求的因素分析据国内贸易局对我国约 60 0种主要商品供求关系的统计 ,供求平衡的约占 74 % ,供大于求的占 2 6% ,几乎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这表明我国经济已由供给不足转向需求制约 ,其中主要受消费需求的制约。1、…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之一是以有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而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会出现消费需求不足对经济的制约。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已显见消费不足,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巨大障碍。要扩大消费需求,必须在认识和把握消费品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运用新的需求管理方法,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与手段,在动态上实现需求与供给总量和结构的平衡,不断地为主导消费品的生产开辟广阔的市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消费品市场从1996年起就进入低谷运行,其增长速度一直没有超过1994年,大量的产品都在低谷中运行。今年的消费品市场将走出这个低谷,大致在5至6月份会产生96年以来的最大回升期。届时,消费品市场将全面回升。著名经济学家魏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消费、投资、出口被称作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过去的20年中,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在600/0左右,居民消费每增长1%,可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约0.5%。不难看出,消费这驾“马车”能否跑得欢,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实力的增长。为…  相似文献   

8.
城乡居民消费倾向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8年以来 ,我国政府竭尽全力 ,刺激消费以拉动内需 ,促进经济增长 ,尽管已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但总起来看作用并不十分显著 ,笔者认为其原因之一就是由于这些政策主要是围绕城镇居民制定的 ,而我国现阶段城镇居民消费倾向较低 ,储蓄倾向较高 ,而农村居民消费倾向较高 ,但没有具体措施来引导、刺激农村居民消费 ,所以消费市场迟迟不能启动。一、城镇居民消费倾向1 消费结构升级导致较低的消费倾向。①城镇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已基本拥有。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已趋向饱和 ,消费增长空间不大。②旧的消费需求已基本满足 ,新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9.
据国家国内贸易局1998年下半年对610种主要商品全国市场供求情况分析,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占排队商品总数的66.1%,供过于求的商品占排队商品总数的33.8%,供不应求的商品占排队商品总数的0.2%,由此人们得出结论,困惑我国多年的“短缺经济”已基本结束,初级的“买方市场”格局已基本形成。面对这种局面的出现,一些企业领导能够正确认识并积极研究学习市场经济新情况和新知识,而另外一些企业的领导确对此麻木不仁或无所适从。笔者在给一些企业的领导讲授有关企业管理课程的过程中,发现了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一些效益较好的企业…  相似文献   

10.
买方市场是价格和其他交易条件主要决定于买方的市场态势。其主要特征是社会总供给略大于社会总需求,买方处于有利的支配地位。据国内贸易局商业信息中心对我国近两年主要商品供求状况的调查分析,1997年下半年613种主要商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408种,占66.6%;供过于求的商品195种,占31.8%;供不应求的商品只有10种,仅占1.6%。1998年下半年610种主要商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403种,占66.07%;供过于求的商品上升为206种,占33.77%;供不应求的商品下降为只有棕榈油一种,…  相似文献   

11.
一、1997年江苏市场运行状况分析1997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在这样的总形势下,江苏农业上了新的台阶,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财政金融情况良好,市场货源充裕,物价指数逐月回落,居民消费心理稳定,企业竞争更趋激烈。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幅趋缓全省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O73亿元,比上年增长9%(1996年较1995年全年增长21.5%),低于全国平均增幅2.2个百分点。整个消费品市场与上年同期相比,一是增幅逐季递减,一季度增长123%,二季度增长11.2%,三季度增长巴9%;二是城乡增幅基本均…  相似文献   

12.
冯兆蕙 《经济论坛》2007,(3):133-134
信用消费主要是指消费者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借款,用于购买住房、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或教育、医疗、旅游等消费性支出的一种消费形式。我国经济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已从卖方市场过渡为买方市场,需求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在这一新的经济形势下发展信用消费,扩大国内需求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199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个人信用消费全面、实质性启动。但是,目前就整体情况来看,我国信用消费发展速度还十分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信用消费的推行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首先,信用消费环境差,主要体现在信用秩序混乱,消费观念需要转变,居民的承贷能力偏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其次.信用消费风险大.缺乏分散风险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祁京梅 《发展研究》2009,(12):32-35
2009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创23年来新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明显加大,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外需不足对经济的下拉影响。展2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全面展开.社会保障制度日趋完善,消费者信心稳步回升,消费需求有望继续保持良好增势,但消费刺激政策出现递减效应的问题不容忽视。预计2010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5%,增速明显提高,但由于物价上涨,实际增速将低于2009年。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1994,(1)
1994年春节期间消费品市场供求趋势最近,国内贸易部有关部门对春节消费品市场作出预测:今年春节,穿着用品、名优家电、装饰用品、各种食品等销售将继续看好。有关材料显示,从大类商品看:穿着类,货源充裕,销售呈平稳上升趋势,品种结构上仍是服装好于针织品,针...  相似文献   

15.
农村居民收入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0年,在国家连续三年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作用下,我国居民消费保持了稳中有旺的运行态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34153亿元,比上年增长9.7%,增幅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是近三年的最高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计算,200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1999年同期增长11.4%,高于GDP的增幅3.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大于1999年,说明国家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对刺激消费产生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戴斌 《发展研究》2008,(5):65-66
新世纪以来,福建消费品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商品供应充裕,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消费亮点频现,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消费品市场呈现出繁荣稳定、快速增长的态势. 一、新世纪以来福建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  相似文献   

17.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统计,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率水平为78%~79%,而我国的最终消费率1995年只有57.5%,2000年缓慢上升到60%,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消费水平明显偏低。从国内的数字看,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市场主要商品供求情况的分析结果显示,在启动消费政策集中出台以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1998年,市场上供过于求的商品只占33%,而2001年市场上供过于求的商品比例上升到83%,上升了近50个百分点,消费品市场上供过于求的矛盾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更加尖锐了。从这点分析,虽然前一阶段启动消费的政策取得明显成效,但启动消费政策…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以来,广大消费者不仅对消费品质量变得更加"挑剔"了,而且开始注重消费品的审美情趣,要求消费品必须符合自己的情感和心理需求,人们的消费行为已经进人情感消费阶段。一、现代消费的情感意味由于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人们购买商品已不单纯是为了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越来越多的人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中国景气监测中心秘书长张仲梁说:"传统的一致性消费时代已经终结,一个全新的因收入、年龄。地域不同而呈现出消费趋向不同的阶层消费时代已经来临。一部分收入持续增长的消费者消费趋向新潮、品位,而…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后期,我国市场供求格局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相伴而来的是:主要消费品供过于求,生产能力相对过剩,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市场约束日益增强。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内需、启动市场的政策,但效果并不显著,特别是寄予厚望的农村市场,更是距离人们的期望差之甚远,农村居民消费问题备受瞩目。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其农业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7.4%,其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全国经济的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从消费支出比重变化情况和消费结构变动度两方面分析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据国家统计局对1997年全国613种主要商品统计结果显示:供不应求的商品仅占16%,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占666%,供过于求的商品占318%;1998年4月,600多种主要商品已无一供不应求。这表明,我国商品市场已经全面进入买方市场状态。买方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