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邦栋  邱易亮 《经济师》2003,(9):250-25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的主题词。文章从解释“小康”的概念入手 ,对古代“小康”、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小康”、“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进行了比较和辨析 ,并引用数据对“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进行了比较和辨析 ,并引用数据对“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2.
3.
李天章 《经济师》2003,(8):74-75
文章从西方经济学者对货币一体化条件的种种论述和探讨与对货币一体化的收益和成本方面的探讨的分析中 ,阐述了西方货币一体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这对我们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旅游经济理论,既是对中国旅游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概括,又是指导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在分析中国特色旅游经济理论形成过程的基础上,重点总结和阐述了中国特色旅游经济本质理论、旅游经济发展理论、旅游经济改革理论、旅游经济开放理论和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5.
李景波 《经济师》2009,(6):29-30
“帕特里克之谜”曾是20世纪困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一个金融经济问题。其实质是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争论。文章围绕“帕特里克之谜”与西方金融发展理论演进的主线,分析了西方有代表性的金融发展理论的内在联系、发展趋势,并总结了西方金融发展理论演进中的三条不同的研究路径。文章认为,帕特里克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论述是金融发展理论重要的思想和理论渊源.西方金融发展理论研究路径的演进也正是针对“帕特里克之谜”而展开的多视角的分析和拓展。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也就是经常所说的学困生,要想转变他们,首先需要分析他们成为学困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7.
就在全国迎来“十一五”发展时期之际,昆山率先实现了全面小康。到2005年底,全市人均CDP、城镇居民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3500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也有6500美元)、16600元和8450元,并全部达到江苏全面小康指标。昆山人为全国提供了一个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样本。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在江泽民总书记报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发展"一词(125次).江泽民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是一个仅有600多平方公里国土、几乎没有什么自然资源的岛国。独立初期,新加坡地小、人少、国贫,20世纪60年代人均GDP仅600美元。新加坡明确提出,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新加坡的唯一出路,决心“创造一种新的经济模式”。经过数年的努力,1971年新加坡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基本进入“小康”阶段。此后,新加坡仍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优先发展经济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作出的战略决策。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理论指导,“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马克思繁荣世界市场思路的新实践,是对马克思世界市场互动性特征的认定与顺应世界市场动态性发展的新举措,二者具有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小金库”是中国当今社会的一大毒瘤,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为了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建立健全有序的市场经济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必须根除“小金库”。通过对“小金库”的形成进行分类,并在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其根源,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前,学术界对人力资本形成理论的认识主要有两个阶段;一是个体的决策和努力对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主要强调供给因素;二是经济载体对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主要从"干中学"展开论述,开始强调需求因素。本文认为:仅从供给层面讨论的"人力资本"实属潜在人力资本,潜在人力资本必须在容纳竞争、激励机制的体制环境下与经济载体相结合才能形成真实人力资本;"干中学"思想开始从需求角度认识真实人力资本,但因缺乏制度分析,又遇到种种挑战与质疑。据此,论文对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对人力资本形成的认识进行了总结并回顾了这一理论面临的挑战,最终对人力资本的形成理论提出了新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背景,从国内关于住宅发展模式的争论出发,运用“三维增长范式理论”,通过建立理论模型,系统、深刻地揭示了我国小康住宅的内在涵义及其主要特点,为我国房地产理论界深入讨论以及住宅业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有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梳理“债务—通缩”理论的发展脉络与典型案例,笔者认为理解“债务—通缩”机制需要把握三个要点:一是资产价格暴跌是“债务—通缩”危机的触发点。二是金融体系的稳定能够降低“债务—通缩”危机的严重程度。三是宽松货币政策辅以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有效帮助经济摆脱“债务—通缩”危机。目前中国金融体系保持稳定,有效地抑制了部分行业“债务—通缩”风险的蔓延,因而中国经济也尚未陷入“债务—通缩”困境之中。但政府部门必须高度警惕衰退式泡沫的形成及潜在的破裂风险。在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定位的同时,需加强与宏观审慎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以妥善应对当前中国面临的“债务—通缩”问题。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较缓慢,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全面小康的实现,本文从发展县域经济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切入点和重要载体,以及如何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为实现全面小康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全面小康"蕴含深刻的观念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娟  杨静 《经济论坛》2003,(13):85-85
自邓小平同志提出20世纪末我国将达到小康生活水平的目标后,1991年国家统计局提出了小康水平的标准。小康社会包含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恩格尔系数、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16项指标。党的十六大豪迈地宣布,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今后20年,我们党要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从物质到精神,从政治制度到生态环境等一系列的系统工程,我们称之为“全面小康”。通过学习十六大报告和相关文件以及对改革开放历程的回顾,我们对两种小康之间的跨越和由此反映…  相似文献   

18.
刘文霞 《经济师》2008,(11):41-42
“绿色”理念是人类在对环境问题进行认识和思考中产生的,“绿色”理念经历了浅入深的认识过程,“浅绿色”理念的产生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它促进了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促进了各国环保组织的建立和环境运动的全民化。“深绿色”理念是对“浅绿色”理念认识的深化,它产生于对gdp的美好与幻象的反思,对《增长的极限》论点的进一步思考。“深绿色”理念的本质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自然观;建立在环境与经济发展整合基础上的经济观;技术不能根本解决资源和生态问题;环境安全是政治稳定的最终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江南论坛》2011,(5):65-I0001
“十二五”期间,中共桐乡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委“两创”总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全面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以“大组团、大平台、大产业、大市场、大文化”五大建设为重点。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消灭私有制”是一种理论抽象,是指要消灭作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基础的、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而不是指一般的私有制,也不是指非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因此,我们当前要大力发展的私有制与马克思“消灭私有制”并不冲突,而是统一的。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不仅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业,而是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