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和“生产的社会主义目的”,看来只是几个方块字排列的不同,但是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是有思想内容的,其中包括一些重要的理论原则。在这里我们引进了“社会主义目的”这个概念。“社会主义目的”这个概念,从它的根本含义来说,就是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我们按照社会主义的本性,社会主义的固有规律,对所能够和应该取得的结果的预期。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目的”是社会主义合规律的发展的客观内容成为我们主观目的的东西。社会主义目的范围,包括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因为生产是社会主义建设中一个主要的实践活动。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正>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重要内容,是我们一切经济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对于调整国民经济、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改善经营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我国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观点,即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只是为了使用价值而不是为了价值;只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不是为了利润。这种观点是很值得商榷的。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多年来,我们许多经济学者和绝大多数教科书一直是沿用斯大林的提法。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觉察到,斯大林关于社会主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所通过的决议,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文献。这个文献的精神,就是把我们以往的历史做一个总结,接受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更好地来建设社会主义。我今天讲的这个题目叫做“更加自觉地建设社会主义”。就是说,我们大家过去在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当然应该说是自觉的。但是,每个人建设社会主义的自觉程度并不是一样的。每一个人的自觉程度也是可以提高的,并且这种提高应该说是没有尽头的。“更加自觉地建设社会主义”,也就是普遍提高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5.
<正> 所有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都在理论上承认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及其成员不断增长着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但是在实践中,有些人却往往发生背离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倾向。例如: (1)为生产而生产。既不顾及自己的生产品是否具有社会的使用价值,更不考虑它们是否满足生产消费或个人消费的需要。 (2)只是为了追求产品数量的增加,而不顾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6.
粉碎“四人帮”,特别是自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开展以来,在我国经济学界,学术活跃,成果累累。不少过去曾被视为“禁区”的理论、观点,纷纷波汹涌澎湃的思想洪流冲破;过去认为是定论的学说、看法,亦不断在实践的检验面前,决定其取舍。不少问题的研究是越来越深入了。就以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核心内容即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研究来说,情况就是如此。现在,已有不少文章和教材,注意到它同社会主义物质利益问题之间的内  相似文献   

7.
社会生产和消费的相对平衡,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一个必要条件。自觉地、经常地保持二者的平衡,使之彼此协调、相互促进,是实行计划经济的一项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8.
价值规律即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规律。社会主义条件下还存在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发生作用。这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社会主义社会既然存在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如何正确认识价值规律的性质及其作用,如何积极利用价值规律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已成为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自觉利用价值规德、有计划地  相似文献   

9.
我院党委宣传部、经济研究所和《财经问题研究》编辑部于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联合召开了经济科学座谈讨论会,就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参加会的有院领导和各系教授、讲师、翻译、经济研究人员和干部等三十多人。座谈讨论会由党委宣传部部长杨佳泰主持。座谈讨论会上许多同志相继发言,就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表述,生产目的的客观必然性及其内容,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及其原因,当前讨论这个问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正> 读了《经济研究》1980年第8期上刊登的张朝尊同志写的《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内涵的商榷》一文(以下简称“内涵”),觉得这的确是个需要弄清楚的问题,我也愿意就此发表一些看法,和同志们共同研究。一如何理解斯大林同志的表述斯大林同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说:“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不是利润,而是人及其需要,即满足人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是‘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如何理解斯大林的这段话?我的理解是:第一,斯大林对社会  相似文献   

11.
<正>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问题是尽人皆知的常识问题还是重大的理论问题?讨论生产目的问题有什么实践意义?依我看,可不可以这样说,随着社会分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生产目的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问题。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中具有主导作用的规律,可以表述为目的和手段两个方面的互相作用及其统一。但是,不能把目的和手段二者等同起来,因为任何手段总是要服从一定的目的。如同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基点一样,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最主要之点。正因为这样,我们有理由说,社会主  相似文献   

12.
<正> 正确认识企业生产目的与社会生产目的的关系,是研究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及其实现问题的重要课题,是指导企业如何在自己的经济活动中体现社会生产目的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关键,是探讨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关系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抽象研究生产目的缺乏实际意义,必须联系生产力发展水平、所有制结构和经济运行方式才是现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目的应从现阶段的实际和特点出发才能真正指导实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两大基本特征,决定了生产目的的多元性,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突出了满足人民的共同需要在生产目的中的主体地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调整生产结构为着力点作为更好实现生产目的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内容,在这个问题上,我国经济学界大多数同志都同意斯大林同志的表述,即“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认为这个表述的基本精神正确地反映了社会主义生产的本质。但是,对这个表述的内涵,却有不同的理解。大体上有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包括四  相似文献   

15.
有不少知识分子“下海”办公司,其中大都有相当的社会主义觉悟。他们不只拥护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且自己投身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海之中,在这个大海中游泳,在这个大海中拚搏。他们满怀信心地争取成为征服这个大海的胜利者。除了已经下海的那些人之外,还有更多这样的人在考虑自已要不要“下海”的问题,其中不少人已经下了“下海”的决心。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社会有一个基本经济规律,是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提出来的,这个思想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是,在理论上还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本文谈谈自己的看法。一长期以来,不少教材和论文在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时,一般引证斯大林的表述“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第31页。)对这个表述流行的解释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包括“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两个内容。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7.
<正> 我在《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内涵的商榷》一文中(以下简称《商榷》,见《经济研究》1980年第8期),主张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包括满足四个方面的需要:(1)满足劳动者个人消费的需要;(2)满足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社会保险、集体福利等等公共消费的需要;(3)满足国家行政管理和巩固国防的需要;(4)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对此,有的同志表示反对;有的同志表示赞同。主要的分歧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应否包括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这个问题如能获得正确解决,他其分歧就比较容易解决了。本文拟就这个问题,在《商榷》的基础上作一些补充说明,衷心欢迎批评指正。在《商榷》中,我的基本观点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劳动者和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劳动者已经成为社会的主人,因此,社会用于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同用于满足其他方面的需要一样,必然构成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内容。为什么这样说呢?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七个方面分析了传统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表述的缺陷。指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科学表述应力:“满足每一位公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以促进他们个性的全面自由发展。”最后,又简要区分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共产主义生产目的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9.
<正> 学术界长期流行的看法认为,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但我认为,对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企业(以下简称国有企业)的生产目的来说,这是一个主要方面;此外,还要包括:局部地只是为了本企业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明确这一点,在理论上、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发展中,每一种生产方式都有自己特定的生产目的,这种生产目的性质,是由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的。如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占有土地,生产目的就是榨取地租;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占有全部生产资料,但不直接占有劳动力,生产目的就是榨取剩余价值。每种生产目的的实现,都是生产资料所有者经济利益的根本所在。我们知道,马克思列宁通过对剩余价值和高额垄断利润产生过程的揭露,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生产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正是由于这种生产目的的不断实现,推动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剧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所经营的企业不追求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不存在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本身只有在为资本创造利润或剩余产品的情况下才是生产的。如果工人不创造这种东西,他的劳动就是非生产的。”(《马恩全集》第二十六卷二分册第624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