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警惕隐性QE3     
安狄 《首都经济》2011,(8):22-23
在低通胀、高失业率、高赤字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推出了饱受国际社会批评的第二轮量化宽松(QE2)。虽然在争议声中QE2终于落下了帷幕,美联储会不会将“无耻”进行到底,继续上演第三轮量化宽松(QE3)政策?或者美联储会反思QE2的效果,逐步转向适度紧缩呢?QE2之后美联储的动向,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2013年5月以来,新兴市场货币掀起一轮又一轮的贬值浪潮,股市债市也难逃厄运,资本大量外流,究其原因,一是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预期及退出政策的实施;二是2012年以来部分新兴经济体经济开始下滑,打压了投资者信心,加上新兴经济体自身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升了新兴市场的风险预期;三是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新兴经济体的资本流动呈现出新特点,导致其金融市场的波动加剧。对此,新兴经济体应采取多种措施应对,以防范货币金融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量化宽松在全球范围内大行其道应当引起多数新兴经济体的警惕.日本跟随美国和欧元区的脚步,于近期宣布将向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 当前发达国家正在采取行动支持本国经济,但每轮量化宽松后出现的大幅汇率升值效应却主要是由新兴经济体来承受的一一特别是奉行弹性汇率制以及对外开放的国家.毕竟,货币战争是一场零和游戏.  相似文献   

4.
【摩根士丹利3月5日】量化宽松是指央行放任、甚至有意推动基础货币迅速扩张的举措。2O01—20O6年间,日本首次实施了量化宽松政策,成功地令经济恢复增长、并抑制了通缩压力。2008年9月,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银行和英格兰银行开始实施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简称为QE2),  相似文献   

5.
艰难的决定     
《环球财经》2010,(12):65-65
美联储开闸放水首轮量化宽松的1.7万亿美元是为了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第二轮定量宽松货币政策(QE2)则是在美国国内经济相对平稳的状态下推出,首先做出反应的是全球金融市场,大宗商品和股市在已经高企的状况下再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6.
刘新华  熊小雅 《改革》2012,(3):43-48
2008~2011年,美联储推出的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实施效果与预期有较大落差。基于后凯恩斯主义的内生货币理论,由于货币供给来源于经济体的内生需求,因而中央银行无法外生控制货币供应量,也无法简单地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刺激银行体系扩大信贷投放,以达到对内提升需求、扩大就业的政策目标,而对外的货币贬值也不必然能有效改善贸易逆差。中国调控经济、应对危机应该弱化汇率制度对国内政策的限制,完善信贷的内生创造机制,有效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互动机制确保就业。  相似文献   

7.
肖奎喜  杨岩 《特区经济》2014,(11):137-138
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造成大量流动性进入新兴经济体股票市场。通过建立面板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分析了美国货币供应M1、股票市场以及联邦基金利率透过汇率、利率和预期方式对新兴经济体股票市场价格指数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新兴经济体股票市场价格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利率渠道影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上海经济》2013,(3):73-73
量化宽松在全球范围内大行其道应当引起多数新兴经济体的警惕。日本跟随美国和欧元区的脚步,于近期宣布将向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当前发达国家正在采取行动支持本国经济,但每轮量化宽松后出现的大幅汇率升值效应却主要是由新兴经济体来承受的一一特别是奉行弹性汇率制以及对外开放的国家。毕竟,  相似文献   

9.
微博热议     
《新财经》2012,(10):17-17
如何看美国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 8月23日,罗姆尼扬言当选总统将炒掉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使得他倒向奥巴马,于9月13日推出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QE3压低按揭利率,减轻百姓月供,同时拉抬股市,使百姓更富裕,从而拉动消费。  相似文献   

10.
欧洲央行终于祭出大招 千呼万唤始出来!欧洲央行终于在新年伊始不负众望推出量化宽松.所谓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简称QE,是一种货币政策,主要指各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银行金融资产等做法.量化宽松直接导致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可视为变相“印钞”.市场流动性的改善可降低利息,而低息又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融资环境,因此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后,美联储推出多轮量化宽松借此刺激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美国     
《上海经济》2012,(7):70
美联储延续扭转操作未推QE3由于世界经济面临强劲逆风,美国经济复苏也受到很大影响,加上欧元区债务危机再度告急,新兴经济体发展速度放缓,美联储的议息会议备受关注,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将推出第三轮的量化宽松政策,即QE3来救市。最终,美联储的声明没有提及QE3,但是宣布把原定于6月底到期的卖出短期国债、买  相似文献   

12.
美国2007年年底开始大幅下调利率,2009年以来又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尤其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虽然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确实提高了2008年以来的通货膨胀率,但是却不能解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的通货膨胀普遍高于发达经济体的事实。高通胀的原因仍然在于各国国内的高货币供给。  相似文献   

13.
国际     
《天津经济》2011,(1):80-80
2010年国际十大经济新闻 ①新兴经济体纷纷加息抑通胀。②苹果公司iPad上市。③英国石油公司发生墨西哥湾原油泄漏重大事故。④世行和IMF相继改革,发展中国家权重增加。⑤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发酵。⑥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⑦奥巴马签署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⑧“货币战争”成为国际热词。⑨智利圣何塞铜矿塌方事故被困矿工全部获救。⑩美联储启动第二轮定量宽松。  相似文献   

14.
相比较而言,美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自我修复能力较强。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日前发表讲话称,美国或将于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初提前退出量化宽松政策(QE:Quartitative Easing)。一石激起干层浪。在欧洲、日本和新兴经济体都持续疲软之时,美国即将退出QE的信号触发了国际市场的担忧,各国股市、债市都出现不同程度下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开始回调。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主要央行再放宽银根成效轻微最近,美联储推出第3轮债券购买计划,俗称量化宽松或QE3,每月购买400亿美元由政府机构所担保的按揭抵押证券。与之前的量化宽松不同,是次计划未有设定上限,将持续至劳工市场状况改善为止。市场期望该开放式的买债计划能有效降低长期借贷成本,振兴经济。同月,欧洲央行亦公布称为"直接货币交易"  相似文献   

16.
美联储在2014年10月29日停止实行资产购买计划后,表明2008年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以下简称QE)正式退出。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必然会受到美国实施和退出QE的影响,而且,美国和中国分别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金融市场必然会发生剧烈动荡,这除了将对美国经济增长方式产生作用以外,还会让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家受到美联储退出QE的外溢性风险。文章在介绍相关背景的基础上,分析QE政策退出对我国居民资产组合的动态预测,阐述QE政策退出对各项资产组合的实际影响并提出相关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17.
量化宽松Ⅱ冲击和中国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阐明了美联储提出量化宽松Ⅱ(QE2)的现实背景和政策思想渊源,分析了QE2的经济后果以及中国面临的政策挑战。如果QE2引起的流动性增加主要在美国国内被消化,那么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有可能使美国重演2002-2007年的泡沫生成和破裂周期;如果QE2引起的流动性大量流向新兴市场经济体,那么后者有可能再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金融动荡。而无论何种可能性发生,QE2都将导致美元贬值。面对QE2冲击,中国应该实施的政策安排包括:加快人民币名义升值、实施稳健甚至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强资本管制、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金融监管和积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等。  相似文献   

18.
据中国经济新闻网报道,日本央行3月12日公布的一份会议纪要显示,日本央行内部基本赞成通过宽松货币政策的手段促进经济发展。市场预期,日本将在2%的通胀目标下,实施新一轮大规模量化宽松(QE),受此影响,国际市场预期,美联储短期内终结第四轮QE的可能性较低。  相似文献   

19.
美国SSCI     
《上海经济》2012,(7):70-72
美联储延续扭转操作未推QE3 由于世界经济面临强劲逆风,美国经济复苏也受到很大影响,加上欧元区债务危机再度告急,新兴经济体发展速度放缓,美联储的议息会议备受关注,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将推出第三轮的量化宽松政策,即QE3来救市。最终,美联储的声明没有提及QE3,但是宣布把原定于6月底到期的卖出短期国债、买入长期国债的“扭转操作”延期至今年年底,以期通过压低长期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各国政府多以扩张性货币政策挽救经济。美国除于2008年推出第一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2010年11月更提出第二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希望藉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本文尝试以不同的经济学派的货币理论,分析这宽松货币政策的成效,并藉此对西方经济学派货币政策的一次文献综述,整理不同经济学派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