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户粮食储备对国家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在对我国农户粮食储备行为的动机、影响因素及作用作了归纳;在此基础上,对2002年“粮改”以来农户粮食储备行为的变化及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得到的结论是“粮改”后,农户粮食储备水平的下降进一步增加了粮食总供给的压力和风险、增加区域粮食安全的风险、增加国家粮食安全的财政负担。  相似文献   

2.
农户粮食储备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我国22个省43个县596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农户的粮食储备行为和农户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农户都有储粮行为,储粮数量与粮食产量高度相关,大部分农户粮食消费可以自给,在过去3年的粮食储备数量基本不变,并表示在未来不会减少粮食储存。最后,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农户粮食储备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3.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经济发展的重大基础。而加强粮食储备管理则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当前,我国实行的粮食储备管理制度对各地区粮食储备工作进行了有效的规划与管理,粮食储备体系运转效率得到一定保证。然而,该制度在运行机制、约束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粮食安全产生不利影响。本文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等角度论述粮食储备管理的重要地位,针对当前在我国粮食储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优化路径,并尝试改进我国粮食储备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以期为完善我国粮食储备管理制度,稳定国家粮食安全大局起到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户粮食储备行为对国家粮食安全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农户粮食储备行为分析 1.1农户粮食储备的基本动机 一般认为。农户储备粮食的基本动机是出于粮食安全的考虑。在中国传统的小农体制下,广大农民的生产和消费具有不可分性.农民一直沿袭通过自己储备粮食来保证粮食,安全的传统。即使20世纪80年代粮食交易的市场机制开始发育后.由于市场价格也频繁出现剧烈波动,与此相伴的在粮食发生短缺和价格上涨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江浙地区为例,对农户家庭的粮作经营行为及粮食储备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本区农户在粮作经营上呈现一种萎缩趋势,即营粮农户的比例不断下降,粮作种植份额也呈下降趋势。农户的这一选择完全符合农户经济理性准则,同时也是政策引导的一种必然结果。在这一背景下,农户家庭粮食储备水平出现明显下降,粮食的民间储备已降到警戒线以下,农村的粮食安全保障只能依靠国内与国际两大市场来解决。但作为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后盾,本区的粮食单产水平呈稳定上升趋势,正是基于粮食生产的这一特征,国家做出了粮作生产完全放开的决策。  相似文献   

6.
农户粮食销售行为对我国粮食安全有着重大的意义,主产区粮食销售量对国内粮食市场流通与保证主销区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2007年粮食大省--河南省开封市的140个农户样本进行分析影响农户粮食销售行为,并进一步分析农户粮食销售量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粮食销售行为受粮食价格、单产、家庭期内现金支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从而推动政府加大对粮食市场价格、粮食补贴、粮食生产率等方面关注.  相似文献   

7.
“藏粮于民”别忽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储粮,在我国粮食储备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确保粮食安全的稳定器。但近年来农户存粮趋于下降值得关注,如果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将不利于粮食安全,应引起各方高度重视。为什么农民不再热衷储粮?  相似文献   

8.
粮食安全历来被视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受新冠疫情的冲击,全球粮食生产、贸易和运输均遇到重大挑战。因此,对于粮食供给缺口较大的地区,进行粮食安全风险评估意义重大。本文采用1995~2017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以山西、浙江和贵州三个粮食风险相对较大的省份为例,对农户家庭粮食储备情况进行分析,并以此评估了农家粮食安全及其演变趋势。研究发现,随着时间推移,农户粮食储备规模和储粮可用时间均显著下降,农户对市场的依赖性明显增强,其家庭粮食安全正在由"自我保障"向"社会或市场保障"转换。因此,应当慎重审视农户储粮对其自身以及粮食市场整体的影响,并将保障农村家庭粮食安全纳入政策的考虑范围。  相似文献   

9.
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学者对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因素主要是从国家宏观视角进行阐述的,将粮食生产最重要的主体——农民排除在了分析范畴之外,同时也隐藏了许多值得重新审视的问题和误区:国家的粮食安全是否等于农民的粮食安全;国家鼓励粮食生产的政策对农民种粮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粮食生产过程中科学技术与科技产品的投入能使农民增加收入吗?粮食生产的规模化或去小农化趋势必然是好的选择吗?农户农业生产行为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吗?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为我国的粮食安全策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户粮食储备行为的决定因素:价格很重要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实证分析中国农户粮食储备行为的决定因素。针对不同的粮食储备动机,本文提出三个假设(价格投机、消费安全和交易成本最小化),每一个假设对应于一种储备动机。为了检验这些假设,本文将适应性预期(adaptive-expectation)模型和偏调整(partial-adjustment)模型结合起来,并用收集到的省际面板数据对其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尽管投机活动存在,但价格并不是中国农户粮食储备行为唯一的决定因素;粮食市场越发达的地区,投机活动越多,因而价格对农户粮食储备的边际影响越小;在中国农村,农户倾向于根据偏调整模型而不是适应性预期模型来决定粮食储备水平;影响农户粮食储备行为的原因是基于消费安全的考虑而不是交易成本最小化。  相似文献   

11.
<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节粮减损等同于增产,是开发“无形良田”的有效途径。我国粮食储藏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以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中央储备)和各级地方储备为主的政府储备粮;二是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大农户和小农户为主的农户储粮;  相似文献   

12.
<正>根据对1986-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我国非粮户增长趋势明显,自粮户和小规模农户依然占有较大比重,种粮大户的数量和规模逐步扩大。不同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对国家粮食安全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积极应对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的变化,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优势。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的种植意愿、生产效率、储存销售方式等与粮食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户粮食储备及其对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现有的统计资料和中国农业大学的问卷调查情况,对中国农户的粮食储备问题作出分析:(1)推算出中国80年代初期以来农户的结转粮食储备数量。(2)影响中国农户粮食储备的制约因素。(3)农户粮食储备对粮食市场的影响及其政策意义。作者认为,近一、二年来,中国的国内粮食市场发生了较大的波动,农户的粮食储备及其市场反应行为特声、是造成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并据此提出了国家稳定国内粮食市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确保占世界上绝大比例人口的粮食安全问题,中国极为重视中央与各级地方政府储备,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与物力,对拥有较高储备比重的农户存粮却关注甚少。本文根据农村固定观察点及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的数据,假定农户为风险规避者,对农户存粮的经济效益与市场影响进行分析,说明财政补贴农户储备有利于农户获取种植粮食的收益、分享粮价上涨的好处;有利于保护种粮农户的积极性,保障中国未来粮食生产能力。财政补贴农户储备也是中国当前寄希望于通过直接补贴增加农户收益政策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5.
安全储粮技术应用受较落后的农村生产力、知识结构等限制,存在着一定的拓展难度。当前,农户储粮技术还较为传统,造成我国粮食的大量浪费,影响我国粮食储备的安全性。对安全储粮技术应用市场的分析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户粮食储备中的问题,增加农户收入,提高我国粮食储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重视现阶段主产区农户储销行为分析,对确保粮食供给,稳定粮食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对枣阳市160个农户粮食储销行为的实证分析,解剖农户储销行为的一般特征,发现农户储销行为具有刚性,风险防范和市场理性特征;分析不同库存水平农户储销行为差异,发现高库存户具有较高粮食产出,较高口粮消费量和较高销售量,从而认为,粮食产出是主产区农户储备的重要供给来源,口粮消费是农户储备的最重要动因,商业储备对粮食销售量影响已然显现。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粮食储备包括中央、地方和农村储备。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个意义上讲,农村粮食储备的作用则显得更加突出,因为有半数以上的粮食仍储存在农户手中,农户储粮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由于农户储粮条件差、保粮手段落后,特别是农户存粮批量少、品种多,增加了储粮管理上的难度,因而损失相当严重,主要有虫害损失、霉变损失、鼠雀危害。据报道,由于农村储存条件差、储粮技术落后等原因,受虫蚀、霉变、鼠害等造成的损失率在8%~12%,有些地区高达30%。但有关中国农户储粮损失率的报道数据差别很大,主要原因是损失调查统计的方法不…  相似文献   

18.
对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体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实行粮食市场化改革后,粮食生产、销售、储备以及管理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使我国的粮食安全面临着许多新问题。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探索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粮食储备率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缓解农民“卖粮难”、应对自然灾害、平抑粮价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是,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相比,现行的粮食储备体系仍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20.
完整地理解粮食安全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对我国来说,更是一个重大的问题。然而,提到粮食安全,很多人以为,只要有充足的粮食产量和储备就算实现了粮食安全,这是很片面的。只有全面、完整地理解粮食安全的意义,才能真正确保粮食安全。目前,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存在几个认识误区:一是粮食越多越安全。固然,充足的粮食产量对粮食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严重供过于求,将导致价格下跌,甚至与价值背离。其后果是谷贱伤农,粮农放弃种粮,耕地荒废。因此,放任粮食长时间供过于求,将给今后的粮食安全埋下隐患。二是粮食储备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