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广告导报》2005,(9):48-51
中国台湾广告业无论是媒体、广告公司、广告主、广告教育都比大陆相对发达。实质上,台湾地区社会发展的特殊性,自然造就了台湾广告业产业组织的独特样态。从台湾地区1997年开放市场论经验,海峡两岸广告圈生活、生态又是如何?内地台湾广告人又是如何看待内地、台湾两地的广告行业的?台湾地区广告人的先天优势与后天弱势何在?从台湾地区来内地闯荡的广告人们,又把怎样的先进理念带到了内地?此次由《广告导报》发起的中国台湾广告业态报道。得到了众多在内地的台湾广告人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台湾地区强势广告杂志《动脑》的大力配合。使得我们能够在本期专题中梳理台湾广告业界提升国际化视野与专业态度的成长脉络。台湾广告人进入大陆工作。或多或少地影响和促进着内地广告人素养的硬着落;反观内地广告市场的巨大空间以及先天优势。从另一个侧面映衬出这片土地吸引着、感动着这些来自台湾广告人,他们改变了各自生活的轨迹、事业的版图、生活形态与价值观念。同时他们带给大陆广告业隐约可见、随机而动、随需而变的跳跃式成长。也深深地触动并影响着每一位大陆广告人。  相似文献   

2.
《广告导报》2005,(9):55-56
宋秩铭:台湾广告界元老级的人物。目前台湾广告界不少中、新生代广告人也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十几年前,他毅然决然放弃台湾成熟的广告业经营,在内地广告业刚起步的浪头,主动请缨到内地打天下,与内地拥有最高营业额的上海广告公司合资登陆。  相似文献   

3.
黎创富喜欢和大陆朋友去北京的簋街觅食,可以像当地人一样蹲在路边喝啤酒、吃麻辣串……他觉得那样很快乐,同时也有利于了解、融入当地文化,成为一个永远比客户了解消费者的专业广告人。从一个对专业懵懵懂懂的青涩少年到已逾知命之年的行业资深前辈,从事广告工作已有27年的黎创富,经历了台湾广告业的嬗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陆广告业的不断发展,贸易往来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交往领域日趋广泛,在大陆大量吸纳台湾地区的投资(仅制造业目前便已达到50亿美元)、产品、广告的同时,大陆的企业将产品推销的矛头反向指向台湾也已不新鲜。当然,要挤入台湾的广告业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由于历史的原因,即使是中国的广告业在这最近的十多年里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但两地在此领域的差距还仍然是比较显著的。应当说,首先在市场规模上,台湾就要比大陆大得  相似文献   

5.
近二年中国广告业发展迅速,广告量突飞猛进,呈现一派欣欣向荣之态势,这与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商品竞争激烈不无关系。不久,全国广告学术研讨会在沪召开。一些专家、学者会间交谈,有一个话题令大家关注:中国广告业的"量"的发展与"质"的发展不同步。大家注意到:广告经营单位猛增、广告投入量加大,而广告从业人员素养、资质提高不明显,违反广告法的广告数量不少,即使未曾违法的广告其致效水准总体仍偏低。前些日子收到台湾资深广告界前辈赖东明先生的短笺,他对大陆广告发展感到鼓舞之  相似文献   

6.
有多少台湾广告人在大陆,恐怕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他们中间有些人早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即来到这里,有些人则可能是昨天才刚刚下飞机:他们中有的早已在圈内大名鼎鼎,有的却可能还是创意小兵。实际上,台湾广告人在大陆广告圈的分布也极为广泛,外资广告公司、本土广告公司、自创公司的都有。而从专业角色上看,做客户的、做创意的、做导演的、做制作的……也都有,在这个圈子里的几乎所有领域里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有人说,"为了工作去移居"是台湾人在20世纪末的重大移居原因,说穿了就为了"安居乐业"四个字。而有业内人士认为,今天台湾广告人才的移动,是台湾广告板块开始变动的指针之一,这除了显示全球化的脉动,更可能是台湾广告史上的影响甚巨的关键时刻。然而,从现状看来,台湾广告人才的移动对国内广告业的影响肯定也是极其深远的。  相似文献   

7.
红红火火的中国广告业 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率先突破禁区播出一条电视广告,宣布了在中国大陆沉寂二十余年的广告重获新生。经过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历经坎坷的中国广告业伴随着近年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正以前所未有的动作,活跃于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据报载,1981年至1992年,全国广告营业额从1.18亿元上升到67.87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从  相似文献   

8.
伏海 《中国广告》2006,(5):54-54
3月17日,一个不能被忘记的夜晚,广告业的盛会——中国广告与品牌大会的颁奖晚会隆重举行。同样,有一个人也不能被忘记,王庆元——中国广告业复苏的关键人物,他创办了中国的第一本广告杂志——《中国广告》。他组织拍摄了中国大陆第一条广告——参桂美容酒。晚会上,王庆元被评为中国广告业25年特别贡献人物。会后,我作为中国广告杂志的后辈,请王老发表他的获奖感言。  相似文献   

9.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五大广告市场,两岸广告业因为接触行业时间差、生活习惯差,市场规模都有不同之处。台湾因较早接触欧、美、日、港等国家及地区先进广告的熏陶,在经验值上是比较丰富的,但以经验过活的时代过去了,大量的台湾广告精英进入大陆。对于大陆市场规模,我常说在内地13亿人口每人赚1元,就是13亿元人民币。台湾2300万人口就算每人一样赚到1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0.
董妍 《国际广告》2009,(11):23-25
青岛啤酒(以下简称“青啤”)作为最早一批进入台湾市场的大陆产品,从商标被抢注、少量的贸易出口,到为当地带来一股“青啤热”;从广告受限,到与当地代理商合资建厂,其品牌发展之路一波三拆。青岛啤酒在台湾所遇到的坎坷,恰恰是很多大陆品牌在台湾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卢玥华言辞温婉,内心平和,不过,个性喜欢挑战、迷恋新奇的她,在徐徐而谈中难掩对广告的职业热情,“广告这个行业太有趣,研究消费者每时每刻的心理变化,应对市场云谲波诡般的转幻,仿佛是一次次充满着未知乐趣的旅行”。从台湾到大陆,卢珥华在以广告为主题的这一“旅行”中,正收获着,感动着,并满心欢喜。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广告经营单位已发展到3.1万户,广告经营额达134亿元,从业人员31万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广告业,正发挥着沟通产销、指导消费、促进流通的作用。然而,目前中国的广告业从形式到内容,从创意到目的,尚难令人满意。特别是种种虚假误导性广告坑害着消费者的利益,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1994年10月27,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并从95年2月1日起施行。该法的颁布实施为广告经营、广告宣传立了规矩和方圆,激浊扬清,鼎新革故,将中国广告业推上了法制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3.
杭云龙 《中国广告》2009,(11):45-45
对您而言,中国广告业是否回暖?全球的广告业是否已开始回暖? 我认为,中国广告业还谈不上回暖,无论是从广告的数量,还是广告的投放量上都看不出广告业在回暖。但是广告主的广告概念却有了明显的变化,从过去注重硬性广告传播到现在更加关注整个市场的推广以及跨界营销。我认为,这是广告主本身对广告传播看法的理性化表现。  相似文献   

14.
莫梅锋  刘潆檑 《中国广告》2008,(10):112-114
信息时代的网络和数字传播新技术对广告及广告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影响。广告及广告业的发展也面临着网络化、数字化转型问题。互动广告发展业已成为广受关注的当代广告发展问题。整合化是互动广告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从互动广告与营销渠道的整合、互动广告与购买平台的整合、互动广告与传统广告的整合三个方面论述了互动广告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2008年4月,本土国际化传媒企业——大贺传媒股份公司的当家人贺超兵获得中国广告30年突出贡献奖,并以全票再次当选为中国广告协会户外广告分会主任,大贺与贺超兵再次成为广告业、传媒关注的新闻人物。对于频繁在传媒亮相,贺超兵已经习以为常,他早就是广告业的风云人物,大贺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中国广告业的风云变幻。  相似文献   

16.
大陆广告教育与我国台湾广告教育进行比较,再次从发展的角度分析大陆广告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广告业的规范化问题,是广告业良性发展的机制问题。我国自1979年恢复广告以来,广告业的发展很快,中国广告业的发展速度,从世界范围来看也是罕见的。这种发展,使得中国广告业规模从小到大、从无序到有序,逐步开始成熟。但是,在中国广告业迅猛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较大的隐忧,那就是,广告业尚处于初级阶段,规范化的运作机制远未形成。主要表现在: 1、广告业各要素的关系未理顺  相似文献   

18.
正4A一词源于美国,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dvertising Agencies的缩写,中文为"美国广告协会"。因名称里有四个单词是以A字母开头,故简称为4A。后来世界各地都以此为标准,取其从事广告业、符合资格、有组织的核心规则,再把美国的国家称谓改为各自国家或地区的称谓,形成了地区性的4A广告公司。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4A成员们渐渐地进入到华人世界里,从台湾、香港一直来到中国大陆。80年代末90年代初,改革开放初期随着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国际广告公司也纷至沓来。当时,国内的广告业尚  相似文献   

19.
邓荣芳  刘海波 《中国广告》2006,(12):110-111
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广告业都非常发达,人均广告费均在世界的前列。一方面是因为三地的经济发达,为广告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则是当地广告管理制度十分健全,保证了广告业的健康发展。现在三地基本形成了以行业自律为主,当地政府管理为辅的良性广告管理体制。一、台湾地  相似文献   

20.
白驹过隙,又到岁末.2011年,对广告业来说,有不少看起来是利好的消息: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大发展、国家级广告产业示范园区、广告专业上升为独立的二级学科,等等.我们期待着广告业迎来一个新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