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贸易全球化与环境全球化的发展,西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呈现出两大缺陷:一是忽视了需求的作用,二是忽略了环境要素的存在。该文从环境要素方面对传统贸易模型进行了拓展。探讨了贸易政策与环境政策工具的经济效应、福利效应以及贸易政策工具与环境政策工具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2.
国际贸易正从上一轮"全球价值链贸易"进入到"数字促进贸易"阶段,文章从市场准入、基础设施、法律政策环境和商业环境四个层面构建了全球数字贸易促进指数并进行了测算,通过高斯混合模型聚类将全球74个经济体的数字贸易发展分为领先阶段、成熟阶段和发展阶段三种类型。文章指出,促进全球数字贸易发展需要从加快数字技术的应用、推动多边和区域数字贸易规则构建以及加快数字贸易国内规则建设三个方面推动落实。  相似文献   

3.
美国前布什政府贸易与环境的政策顾问丹尼尔·埃斯蒂在其一本新书中写道:贸易自由主义与环境保护主义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通过改进生活提高社会福利,二者观点越来越一致基于两点,其一是“污染者支付原则”的被接受,也就是说谁制造污染谁就要承担清除污染的成本;其二是对寻求一个国际组织以保证各国共同对环境问题负责的观点得到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贸易自由化和环境保护的两大世界潮流,环境贸易措施日益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征。本文对环境贸易措施进行经济理论分析,为正确认识环境贸易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对环境贸易措施构成环境壁垒的原因分析为突破环境壁垒提供了依据,并提出我国政府如何应对环境壁垒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贸易与环境问题成为各国广为关注的焦点。加入WTO,意味着我国将要在世贸组织框架下,接受贸易自由化与环境保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多重矛盾交织的新挑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协调环境保护与自由贸易,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将是我国入世后面临的新任务。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入世”对我国环境政策和发展政策的影响,认真研究应对策略。一、入世对我国环境和发展政策的影响一是发达国家环境措施对市场准入的影响。应用贸易限制措施促进环境保护是近20年的发展趋势。发达国家凭借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的垄断优势…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博弈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的结合促进了对国际寡头市场条件下贸易竞争与联盟研究的发展。由于现实贸易环境的改变,研究重心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的博弈模型:自由贸易条件下竞争模型,政策干预条件下的竞争模型和贸易联盟模型。本文在博弈理论发展背景的基础上系统综_述了这一交叉研究发展的动机和已解决的贸易问题,同时指出了当前贸易竞争与联盟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入世以后吸引外资的市场环境,有很多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是体制环境,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最大的贡献,就是为中国的经济建立了一个重要的环境——市场经济的体制环境:第二就是法律环境,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建立一个更加透明、稳定、可预见性的、和国际规则相衔接的法制环境做出了重大贡献;第三是政策环境,就是通过降低关税,减少非关税壁垒,开放服务贸易和其他资本开放的领域,使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进入全新阶段,为中国的市场经济创造重要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8.
从政策工具和产业创新链两个维度建构智能装备产业政策的分析框架。收集2012—2018年中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典型国家的智能装备产业政策文本,使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编码。研究发现:在智能装备产业政策上,各国均最为重视环境政策的应用;中国与其他国家呈现明显区别的是政策工具应用的种类“多而散”,环境政策工具应用最多,供给政策工具应用最少,人才政策工具并未得到充分的使用;在创新链的整个过程中,中国虽然更加重视后期阶段,但是却很少采取贸易管制政策来规范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日本贸易与环境政策的国内、国际协调机制为出发点,分别探讨了日本的循环经济战略、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管理贸易体制,主办亚太环境会议和贸易与环境国际协调的构建主义目标、实用主义价值取向等问题,及其对中国贸易与环境协调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资源贸易和环境污染引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在动态一般均衡(DGE)框架下研究了开放经济中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和污染排放系数下降两类技术进步的环境效果。模型结果说明,在存在资源贸易的情况下,污染排放系数下降和资源使用效率提高都会降低稳态污染排放水平,但资源使用效率提高导致的产出损失较大,且在短期内具有提高污染排放水平的反向效果。据此,本文建议政府应着力促进污染排放系数的下降,通过合理控制政策支持力度实现产出增长和环境改善的跨期平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Hummls的"垂直分工指数"建立环境外包污染指数(PEOI),运用投入产出法和微观贸易数据定量测定了外包对中国制造业造成的污染排放数量,并进一步通过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检验了环境外包与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关系。结果显示:首先,外包对中国制造业各行业造成的污染排放逐年下降,且外包对高技术含量的加工制造业造成的污染排放较低,而对能源、矿产和化工原材料的加工制造业造成的污染排放较多。其次,环境外包污染指数与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指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承接国际外包业务有利于中国制造业的清洁增长。最后,提高资本和科技投入是促进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与走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外贸易政策有自由与保护之分,纵观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基本上都经历了由保护到自由再到保护的过程。中国外贸政策的发展演变过程也始自保护贸易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存在不同的特点,理论依据也在不断地更新,具体的贸易措施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外贸易的国别和区域政策开始逐渐得到重视。根据经济发展阶段以及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的不同,中国的对外贸易政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新视角,初步构建结构变迁中贸易与环境的理论新框架,得出许多新见解。研究认为:(1)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贸易结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不同。(2)经济发展中贸易结构内生变迁的环境污染效应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倒U形趋势。(3)在要素禀赋结构内生决定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结构状态下,贸易结构扭曲加剧污染排放强度,但对环境污染排放量的影响取决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生产结构;且贸易结构的变化与污染排放强度呈U形变化特征。(4)相同的贸易结构在不同的生产结构状态下所产生的污染排放强度不同。(5)在重工业赶超战略导致的扭曲生产结构状态下,贸易结构匹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结构将加剧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格局调整、新冠疫情以及地缘政治风险叠加的背景下,日本政府不断增强贸易政策的安全属性,推动贸易政策走向“泛安全化”。日本贸易政策的安全化转向受到外部风险冲击以及国际竞争的影响,同时也是岸田政府寻求国际影响力和国内政治支持的重要载体。贸易政策的“泛安全化”导致安全思维成为日本制定和施行贸易政策的价值取向。在经历了利益界定、威胁识别和手段选取3个阶段后,日本贸易政策的安保属性日趋凸显,压迫性色彩也日渐浓郁。日本贸易政策“泛安全化”带来的阻碍效应和破坏效应,不仅冲击着中日经贸关系的正常开展,也加速了亚洲生产网络重构的进程,值得密切关注,也需要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最后承诺,全面地分析了加入WTO对中国环境的影响。研究的结果表明中国加入WTO对环境的整体效应几乎是中性的,综合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产品效应,加入WTO有助于缓解中国污染的压力,但这种程度很小,污染的总体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6.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在考察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污染排放影响的经验文献中,已有研究往往基于经济增长导致环境污染的单方程估计结果,而忽略了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双向反馈机制。针对这一研究缺陷,本文基于1996~2000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6类环境指标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包括产出方程与污染方程在内的联立方程组综合考察:1.中国是否存在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 2.污染控制变量(环境政策、贸易开放、技术进步等)的作用;3.外生变量对均衡产出、均衡排污量的影响。经验结果支持了经济增长与污染排放的双向作用,并提出了同时提高治污能力与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政策组合。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数字贸易规则构建了全球数字经济治理的框架体系,环境服务贸易是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动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环境服务贸易中集聚越来越多的数字要素,数字贸易规则势必会带动其转型变革。本文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计量分析了数字贸易规则对环境服务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贸易规则会显著促进环境服务贸易增长,主要通过削减环境服务贸易壁垒、推动环境服务贸易数字化、环境产品贸易协同效应三条路径来实现。分行业来看,数字贸易规则对咨询分析类环境服务贸易的促进效应最大;分条款来看,数据相关条款、贸易促进条款、消费者保护条款的环境服务贸易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从国家层面看,数字贸易规则对同类型国家间的环境服务贸易影响更为显著。边境后监管政策的差异不利于数字贸易规则发挥环境服务贸易的促进效应,而环境条款的签订将强化该效应的影响。本文拓展了数字贸易规则量化分析的研究视角,并为我国引领环境服务贸易谈判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8.
加八WTO后,随着贸易干预手段的减少,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有向劳功密集型产业集中的趋势。然而,在工业化中期阶段,我国又急需发展以装备工业为主体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了解决这种矛盾就需要把贸易政策落实到具体产业和产品上来,实行以产业和产品为基础的“檄型化”贸易政蓑,即对大多数产业采取自由贸易政策的同时,有选择地对少数产业实行适度的进口保护和出口鼓励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海关总署数据,从贸易规模、贸易结构、贸易依存度等方面切入,运用TI、ES、RCA、GL等贸易指数对2002—2020年中国与南太平洋岛国的贸易分析显示,双边贸易具有规模逐年扩大、结构更加集聚和关联愈加紧密等显著特征,但受限于南太平洋岛国总体经济体量小、技术能力弱、政治环境不够稳定等因素,双边贸易在规模、结构、效率等方面遭遇瓶颈制约。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从南太平洋岛国的独特属性出发,提出持续推进援助以帮扶厚植贸易基础、拓展特色产业链条以优化贸易结构、加强多层次战略经营以巩固贸易政策、提升监管服务以优化贸易环境等政策建议,进一步挖掘贸易潜力,提升中国与南太平洋岛国贸易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对我国环境污染影响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根据1980~2007年我国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额和环境污染(以工业三废排放量为代表)的数据,利用ARIMA模型,对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实证研究的关系进行探究,试图说明两者对于我国环境污染影响孰轻孰重的问题,并得出结论:一般贸易出口对工业废气污染的影响稍大,加工贸易出口对工业废水污染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影响大。可见,和一般贸易相比,加工贸易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密切。文章最后根据模型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