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东亚地区产业内贸易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0年代以来,东亚各国(地区)间出现了比较优势趋近,贸易依赖度加强,产业内贸易不断扩大的趋势。这是由于东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东亚地区的供求关系,产品多样化与规模经济的矛盾,以及区内直接投资等出现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东亚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东亚地区产业内贸易发展十分迅速。本文对东亚10个主要经济体1992-2005年的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内贸易已经成为东亚的主要贸易形式。在各类产品中,机械和运输设备(SITC7)的产业内贸易程度最高,且提高最快。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原因在于东亚地区产业内分工的不断深化以及基于生产环节专业化分工的产品零部件贸易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4.
国际贸易的产生,最初来源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社会形态的进一步演变,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指导之下,资本家们便开始在国际范围内转移生产要素,以寻求低成本高利润的空间。本文旨在探索产业间、产业内以及产品内贸易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5.
东亚地区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磊 《亚太经济》2005,(1):9-11
随着世界区域合作潮流的兴起,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也开始出现一定的加速趋势,但总的来说还是落后于世界其他区域的合作步伐,本文通过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指标,对东亚地区的贸易关系进行实证的分析,认为东亚经济合作将有利于东亚各国。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2005~2009年金砖四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分行业对中印、中巴和中俄产业内贸易特点进行深入探讨。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金砖四国产业内贸易水平整体偏低,中印、中巴和中俄的产业内贸易虽各有特点,但受人均收入、资源禀赋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短期发展潜力不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出发,运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商品出口贸易状况进行了分析。结论是,中国外贸出口的显示比较优势已经开始由资源密集型产品向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转变,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应该进一步开发中国比较优势产业的潜力,并积极扩大规模报酬产业和产业内贸易,支持中国战略性产业的发展.以此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的发展,要素禀赋的差异性正在弱化,规模经济日趋重要,大多数产品为满足国家之间不同购买需求日趋差异化,技术变化也不断向各行业渗透。双方在产业转移、产业结构调整中,逐步从传统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本文借助现有统计数据,揭示中国与东盟国家逐步从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趋势,探讨形成产业内贸易的动因,以及进一步发展产业内贸易的有利弊因素,最后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东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本文运用Grubel-Lloyd产业内贸易指数与修正的Glick-Rose出口相似性指数,对东亚区城内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之间的贸易资料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证实了这一地区确实存在产业内贸易比重提高的趋势。研究表明,东亚产业结构由垂直向水平的整体性演进态势与东亚各经济体人均GDP的提高是促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本文最后结合中国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制成品进出口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林琳 《世界经济研究》2005,105(2):39-43
随着贸易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制成品国际竞争力的迅速提高,产业内贸易在中国时外贸易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在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中国与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日趋活跃。本文从中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和特征入手,对制成品产业内贸易进行了跨国和跨产业的对比研究,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产业内贸易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把产业内贸易分为水平性和垂直性两种,并利用修改后的Grubel和Lloyd指数,计算了我国与14个主要贸易伙伴的总产业内贸易、水平性和垂直性产业内贸易。根据本文的研究,目前我国主要还是以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为主,其比重达到80%;水平性产业内贸易指数较小,一般都不超过10%。与此同时,本文还时影响我国总产业内贸易、水平性产业内贸易和垂直性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进行分析。我国总产业内贸易和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与平均市场规模、外国投资、人力资本正相关;水平性产业内贸易与平均市场规模、外国投资正相关。地理空间位置与它们都存在负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Falvey(1981)和Fukao(2003)的模型为基础,在区分制成品与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的新视角下,对我国产业内贸易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理论分析认为,东亚零散化生产网络下我国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制成品部分可以采用传统的垂直产品差异化模型解释,但是零部件产业内贸易部分需要进一步拓展。同时,计量实证检验发现,尽管FDI对我国制成品和零部件产业内贸易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要素禀赋和人均收入差异在对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具有正向推动作用的同时,对零部件产业内贸易影响却不显著。这都证明了,我国零部件产业内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迂回贸易,采用传统的垂直产品差异化模型解释我国的产业内贸易存在不足,有必要采取新视角或者进一步拓展传统意义上产业内贸易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零部件贸易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在东亚贸易结构中的地位。文中计算了中国和其他东亚经济体1992~2005年的零部件贸易额,在大量事实数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中国在东亚地区以零部件进口为主,而与区域外市场之间以最终产品出口为主。同时,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融入到东亚地区的生产网络中,东亚地区的"三角贸易"模式发生了转变:中国成为东亚地区的出口平台,进口来自于区域内较发达经济体的中间产品零部件,进行装配加工后将最终产品销往区域外市场。  相似文献   

14.
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内贸易的产业内贸易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1994年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正式实施以来,东盟经济合作得到较快的发展,东盟区内贸易份额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那么,东盟区内贸易的扩大主要来源于何种形式——产业间贸易还是产业内贸易——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为此,本文将就此进行实证分析,以考察东盟区域贸易合作的代价。  相似文献   

15.
东亚贸易自由化是全球区域贸易自由化的重要议题,但是,自从2002年中国与东盟、日本与新加坡达成自由贸易协定以来,东亚贸易自由化进展并不顺利。其原因在于东亚贸易自由化在整体呈现福利改进的同时,对主要参与国的部分产业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使得区域贸易自由化遭受了来自国内的较大阻力。作者根据全球贸易分析模型,分析了中国在东亚地区贸易自由化中的地位与应采取的战略。作者认为,中国在东亚贸易中的中心地位非常明显,而且有不断加强的趋势。中国要充分利用“市场中心”的优势,争取在东亚地区贸易自由化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为了减轻区域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制造业的负面影响,应当注重培养国内制造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入世前后中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制成品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指数从中国入世以后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机械与运输设备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下降所引起的。本文在国际贸易标准类的基础上,从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在中国入世前后的发展变化入手,对两个阶段的产业内贸易发展进行了分产业和增长贡献的对比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美汽车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程度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Grubel和Ramkishen产业内贸易指数考察了中美汽车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程度,并从中选取了市场结构、产品多样化、中美汽车贸易总额和中美汽车工业总产值四个因素,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来分析各因素对中美汽车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这四个因素对对中美汽车零部件产业内贸易均起着正向促进作用,其中以产品多样化程度最为显著,市场结构指数次之,这说明,中美两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发展是两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韩国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中国和韩国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现状分析,揭示出制约中国与韩国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因素,并提出了促进中国与韩国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产业内贸易战略导向对我国产业升级促进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走过了单纯要素投入的数量拉动阶段,以产业结构升级为特征的调整型增长成为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主要手段。按照传统比较优势战略导向来确定贸易战略,后进国家应该继续停留在产业链低端,为发达国家提供原材料和低端辅助生产。这对发展中国家不利,其在现阶段的中国经济结构性调整中的作用也相对不足。本文提到的产业内贸易战略导向是借鉴国际经验,重审新的世界分工体系,以产业升级为基准的新贸易战略导向。通过该战略导向在我国新国际经贸关系中的推进,将有望促进产业升级,加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韩贸易规模的扩大,产业内贸易也迅速发展。本文利用1992--2005年的贸易数据,从发展趋势、行业分布等多角度、多层次的计算中全面揭示中韩产业内贸易的水平、内部结构和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