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5年日元升值以来,亚洲“四小龙”的货币也纷纷升值。日元升值导致亚洲各国的国际贸易分工体系由垂直型的商品生产转向水平型的商品生产,亚洲“四小”的货币升值,导致其对外投资的大幅度增长。亚洲地区国际贸易分工和国际投资模式的这一重大转变,为东盟四国——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机会。东盟四国政府及时调整国内的产业结构,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并不失时机地加速开放本国的金融市场,以吸引外资发展本国经济。1988年和1989年,东盟四国的平均经济增长率超过了亚洲“四小”,  相似文献   

2.
八十年代初期,在世界经济萧条的影响下,东盟五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开始下降,到1985年,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出现了负增长(菲律宾从1984年就出现负增长),而泰国的增长率却保持在30%左右。1983—1987年,泰国经济增长了5.2%,其他四国的增长率仅在0.5%—4.2%之间。泰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和东盟其他四国经济发展的起伏跌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因此被人们誉为东盟中跑在前面的“黑马”。  相似文献   

3.
一 东盟国家在六十年代中期以前,基本上还是以传统农业为基础的内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从外向型的经济特质分析,东盟经济从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  相似文献   

4.
从2001年11月金砖四国概念的提出,到2011年4月在中国三亚举行金砖四国峰会,在过去的十年金砖国家抓住了经济全球化与产业调整的历史机遇,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以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世界经济做出了贡献.文章着重论述了当前金砖各国的发展模式,并分析了加强合作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中国在金砖四国合作中应有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印尼、文莱等四国将建自由贸易区本刊讯印尼、文莱、马来西亚及菲律宾四国部长在前不久召开的东盟分区合作事宜会议上一致同意在“东盟东部成长区(EastASEaNGr。wthArea,EAGA)”加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促进该地区贸易与投资事业的发展。四国还...  相似文献   

6.
一、亚太地区国际分工体系和多层次动态性相互赶超机制 区域性经济发展机制是指在共同的经济发展中,区域内各国家、(地区)之间经济上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以及导致经济发展的各种因果关系总和。为了叙述上方便,在探讨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机制时,只就美国、日本;南朝鲜、台湾省、香港、新加坡“四小”;东盟诸国(除新加坡、文莱,下称东盟四国)以及中国这一狭义的亚太地区进行论述,有时也涉及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福建外向型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与东盟签署的《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对福建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又一个历史性的机遇,文章从福建与东盟经贸合作的现有特色出发,深入分析福建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探索了应对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由日本学者提出的东亚经济合作形式“东亚经济圈”包括中国,日本、“亚洲四小”和东盟四国;本文所称东亚地区专指日本、“亚洲四小”和东盟四国。80年代中后期,东亚地区各国在特殊的外部环境影响下,分别进行结构调整和重视加强区域性经济合作,由此,东亚地区内部市场已出现了既有竞争又有互补的接力机制,以及既有高科技产品又有初级产  相似文献   

9.
泰、马、印、新四国经济持续稳步增长据外电讯,泰国、新加坡、印尼和马来西亚打算最迟到2020年参加工业国俱乐部。除这4个国家外,属于东盟的还有几乎完全靠石油和天然气经济生活的文莱苏丹国和菲律宾,后者由于十多年管理不善而成为东盟经济上的最后一名。它希望今...  相似文献   

10.
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正式提出了在10年内建成“1+10”自由贸易区的目标,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将越来越紧密。本文分析了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模式、经济合作运行机制以及经济合作战略重点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1.
《港口经济》2010,(12):59-59
2010年11月12日,第九次中国-东盟交通部长会议在文莱斯里巴加湾召开。我国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和文莱交通部部长阿布·巴卡尔共同主持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东盟10国交通部长和副部长。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海事磋商机制谅解备忘》,《中老缅泰四国澜沧江-湄公河航运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2.
东盟参与东亚多边经济合作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盟作为东亚的一个区域合作组织,自加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加快自身一体化进程的同时,积极发展与东亚的多边经济合作,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本文主要是在分析阐述东盟与东亚多边经济合作、东盟在东亚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着重对东盟参与东亚多边经济合作的背景、问题,以及东盟参与东亚多边经济合作的战略思考等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李好 《西部大开发》2011,(4):6-6,10
外向型人才紧缺已经成为制约北部湾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在积极引进区外人才的同时,大力培养本土人才才能长远地适应北部湾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应改革传统培养模式,重视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全方位提高,促进东盟商务人才培养,切实加强外向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正>战后东亚出现过三次工业化浪潮,第一次始于50年代,以日本为代表,现在日本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第二次始于60年代,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现在“四小龙”已成为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第三次始于70年代后期,以中国和东南亚联盟国家为代表。近年来,在世界经济不景气、年均经济增长率只维持在1.2%的情况下,这些国家的经济却以7%的平均速度增长,中国甚至在10%以上,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东亚现象。 中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沿海地区特别是以广东为发展龙头的华南四省区(广东、福建、海南、广西)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地区,同时,这一地区又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东盟四国隔海相望,历史上经济文化往来就比较多,目前又同处于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和地区之列,经济上的合作、竞争、互补关系十分突出,因而有必要对华南四省区和东盟四国的经济开放和发展作一比较研究,以促进双边的进一步合作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静  黄军 《特区经济》2005,(7):137-138
区域经济合作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1967年8月,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菲律宾成立了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ASEAN),从此拉开了亚洲国家经济合作的序幕,随着1984年文莱的加入,1995年后又相继吸收越南、老挝、缅甸及柬埔寨为新成员国,现在东盟已形成了10国的规模。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关系得到了全面的发展,1995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年增长率均超过15%。2000年,中国——东盟贸易额达到创记录的395.2亿美元,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东盟国家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产品出口相似度指数以及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国与东盟四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中国与泰国产品出日结构最为相似,但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在出口结构上有很高的趋同速度。同时,中国显性比较优势产品过于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这一点与印尼相同。最后本文给出了中国出口结构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谭冠晖 《广西经济》2004,(11):12-13
东盟十国中,信息产业较发达的国家主要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四国。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的投资、消费和出口处于非均衡状态。大量制度安排,如政绩考核、城乡制度差异、财政支出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外贸体制等存在逆向效应,严重阻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此必须矫正现有的逆向制度安排,保持适当的投资和出口规模,同时努力扩大消费,使消费、出口、投资协调驱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9.
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景预测东盟成立近30年来,在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方面成绩显著,近几年各国的经济发展更是令人瞩目。去年东盟的经济发展势头与整个亚洲地区相一致,平均年增幅为7.9%。今年,这些东盟国家的经济仍有高速增长的条件,增幅估计为7.5%左右,较亚洲开...  相似文献   

20.
<正>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同时以自由贸易区为主要形式的经济区域化和地区化程度不断加强,范围不断扩展。2001年11月4日,第五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文莱会议上,中国政府总理朱镕基同10位东南亚国家领导人探讨了彼此共同关心的经济发展问题,并一致同意启动"10+1"方案,即中国和东盟10国在未来的10年内建立起一个自由贸易区,以进一步推动区内各国的经济发展。据预测,中国—东盟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