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笑口常开     
灭蚊有术晚上,汤姆被蚊子咬醒。“去咬她吧,不要咬我。”汤姆向蚊子推荐熟睡中的太太。“我想咬谁就咬谁,你管得着吗?”蚊子嗡嗡着说。“去咬她吧,咬一下给你一毛钱,怎么样?”蚊子想了想,答应了。第二天早晨起来,汤姆统计出自己少了一块钱,太太统计出自己多了十个包。好在汤姆的太太睡得死,挨咬时她不知道,知道时已经不太疼了。到了第二天晚上,蚊子又来找汤姆,汤姆就又和它做生意,花钱让它去咬太太,以保自己的平安,如此整整过了一个星期。到了第二个星期,蚊子再来时,汤姆的零钱早用光了。于是就说:“随便你咬谁吧,我没零钱了。”“没钱的事…  相似文献   

2.
漫漫 《人力资源》2014,(2):84-85
最近在微信朋友圈里流行这样一个故事: 工作3年了,为什么我还没有升职?委屈至极,去找老板理论一二. 老板笑着说:“你的事咱们等会儿再说,我手头上有个急事,请你先帮我处理一下?” 那是一家外地客户准备到公司来考察,老板让我主动联系一下他们,问问何时能到. 一刻钟后,我回到老板办公室. “联系上了吗?”老板问. “联系上了,他们说可能下周过来.” “具体是下周几?”老板问. “这个我没细问.” “他们一行多少人?” “啊?您没问我这个啊!” “那他们是坐火车还是飞机?” “这个您也没叫我问呀!” 老板不再说什么了,他打电话叫朱政过来.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他是难缠的“刁民”,有人说他是顽强的“环保卫士”。章志标说:“我只是一个农民。”当不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喝不到干净的水时,章志标等黄兴镇蓝田村的村民不再沉默了。某“小化工”老板放出话来,只要章志标不带头闹了,就马上送几十万元钱给他。这天,章志标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不要钱,要命!”  相似文献   

4.
笑口常开     
年轻时也干过某人在别人的果园里偷果子,不料被主人当场抓住。主人问他:“你一大把年纪了怎么还偷果子?”此人赶紧申辩:“不,您说错了,我年轻时也干过。”儿子的判断杰克看见一只很漂亮的波斯猫,便问:“妈妈,这猫是丈夫还是妻子?”妈妈为难地犹豫了一下。杰克说:“妈妈,我知道了,这猫是丈夫。”“为什么?”“刚才我使劲拧了它一下,它一动也不动,只是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嘛。”卖瓜卖瓜的小贩:“快来买西瓜,不甜不要钱!”饥渴的路人:“哇!太好了。老板,给我来一个不甜的。”诡辩电影院里,检票员对一个吸烟观众说:“先生,剧场里不准吸烟。”“…  相似文献   

5.
鸭子与猪     
醉鬼坐在酒店里,看到一个厶胳膊下失着一只鸭子走过来,就问?“你和那只猪在干什么?” 那丘说?“这是只鸭子,不是猪』” 醉鬼说?“找和鸭子说话,又没和你说『J’鸭子与猪  相似文献   

6.
牛哥赶到公交车站。这个车站只有两路车停靠,这会儿候车的就他一个人。牛哥挺高兴,手掏裤兜,准备买票的五角零钱。唉,全是一块的。牛哥又翻遍了全身上下前后左右的二十四个兜儿,也没找出五角的纸币、硬币。牛哥思想斗争开了:车上无人售票,不找零钱,干脆给它一元吧。又一想,太冤枉,犯不上!牛哥下决心,不坐车了,干脆步行!又一想,何必那么小家子气,差五毛钱,  相似文献   

7.
映霜 《数据》2003,(6):54-55
整个办公楼里只剩下了赵小鹏,屋里静得只听得见他敲键盘的声音。突然,“铃铃——”乍响的电话铃声把赵小鹏吓了一大跳,他条件反射般地拿起电话:“喂,您好!统计局,请问您找谁?”“我找赵小鹏。”电话里是一个女人的声音,似乎很熟悉,似乎又陌生。其实一点也不陌生,只是不敢相信。赵小鹏疑惑地说:“我就是,请问您是?”“我是方露,难道听不出来!”“听出来了,只是不敢相信是你。”赵小鹏说完,头上已经是满头大汗。“干嘛不敢相信?”方露说:“你怎么还没有下班?”“一会儿就下了,怎么想起来给我打电话?”“你不给我打,可不是只好我给你打了。你这…  相似文献   

8.
数年前,我的美国老板在离开中国时曾意味深长地对我说:“你是公司的销售明星,感谢你对我工作的支持。以后你要是做了老板,既不能找太弱的部下,也不能找太强的部下。”现在想起来,我大概就是当时老板心目中“太强的部下”吧。  相似文献   

9.
小幽默     
吃蟹顾客:“服务员,为何这只螃蟹少了一条腿?”服务员:“先生,是这样:水生动物打架,那是经常发生的事情……”顾客:“那请你把打*的那只螃蟹拿来给我好了!”栩栩如生一顾客打电话给毛巾厂厂长:“贵厂生产的毛巾上印的喜鹊图案,真是栩栩如生啊!”厂长高兴地说:“太感谢了广“我用毛巾一擦脸,喜鹊马上就飞到我的脸上了。”顾客接着说。讨回公道一位雇员对老板说:“10年来我在您的公司里一直是一个人干3个人的活,您能否给我增加些工资?”老板说:‘俄不能给你增加工资,坦我可以替你讨回公道,告诉我那两个人是谁,我马上解…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个生意人。有一次,我看中了一批胶头料.老板报价4800元/吨,无论我怎么还价,老板都不降。朋友忍不住了.叫我不要买了.并留给老板一张名片.说:“4500元/吨,要卖就给我打电话。”  相似文献   

11.
小幽默     
误会 大一的时候有个教财务的老师,我每次上他的课睡觉,他都走过来拍醒我。后来他走来的拍我的时候,我就从口袋里拿出一根香烟给他,他就让我继续睡。一个学期下来我给了他好几包烟,可期末的时代他居然让我不及格!我去找他理论,他说:“是你啊,我一直都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  相似文献   

12.
昨天老板主持召开了厂务扩大会议,安全保卫后勤课课长关连堂被扩进去了。内容是:全国上下贯彻执行《劳动法》声势浩大,社会保险势在必行,工厂须给员工买保险——厂方出资70%,员工出资30%。老板自己却不愿掏钱,也不“狠心”要员工掏钱交保险,怎么办?办法还是有的,也是唯一的——加强安全管理,杜绝工伤事故。不出事故,就不需要赔偿;不需赔偿,也就不需保险。你好我好他好,何乐而不为呢?老板说:“这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临散会,老板又郑重宣布:“由于有人投诉,我们再不能以任何理由收取‘报名费’了。”这个决定几乎要了关连堂的命。“报名费”是他的小金库,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跟了你5、6年了,揽这大摊子活干,月薪才千余元,‘报名费’没有了,叫我怎么养家糊口?叫我怎么干下去?”掌握安全、保安、后勤生杀大权的关连堂越想越生气。这次他生的是老板的气。  相似文献   

13.
《经营者》2001,(8):23-23
“我怎么老也敲不开客户的门,能不能教我几手高招?”“客户老是给我出难题,有什么诀窍能对付他们吗?”作为一个专门培训销售人员的顾问,我无数次面对销售人员的这类提问,就好像我教的销售学是一台宝利来相机,只要一按快门,马上立拍立现,简直就应该像是变魔术。许多销售经理都会板起久经沙场的面孔,教训嘴上没毛的属下说:“不要指望有什么捷径,成功和业绩只能来自勤奋。”销售经理指的是魔术般的结果来自于艰辛的过程,从这点来说,经理的话百分之百正确。然而,销售  相似文献   

14.
一、口语中的忌语1、缺乏自信。“你们要几个?”这种问法就显得求职信心不足。“你们要不要女性?”这样询问的女性,首先自己打了“折扣”,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外地人要不要?”这么简单地一问,很可能得到同样简单的回绝答复。2、一上来就问待遇。“你们的待遇怎么样?”“工作还没干就先提条件了,何况我还没说要你  相似文献   

15.
谭一平 《秘书》2006,(7):29
这天上午,秘书一边在前台值班,一边在给老板的发言稿润色。当秘书正给一位新来的客人沏茶时,总裁办主任过来说老板急着要看发言稿。秘书说还有一点没改完,如果老板急着要,那就请主任帮忙把把关再送给老板。主任说没问题。到中午的时候,主任对秘书大发脾气,说老板对发言稿很不满意。面对办公室主任的批评,秘书应该怎么处理?现在秘书有这么几种选择:a.由于当时太忙,没有仔细检查,我下次一定注意!b.我当时就说还没改完,你应改完之后再交给老板呀!c.实在不好意思,我今后一定注意!d.头,别太在意,就是老板自己不也经常出点小差错吗?e.老板也是鸡蛋…  相似文献   

16.
莹莹到位老客户那里“玩”,三言两语,客户说,他爸出差了,今下午孩子还要开家长会,这可怎么办?“客户”开服装店,自己既是老板又是唯一的伙计,就一个人,走不开。莹莹说,你要放心,我给你看着店面,或是我替你去开家长会。客户说,那最也不客气了,反正孩子你也了解  相似文献   

17.
傻人做老板     
行走商界多年,我一直纳闷:为什么傻人都做了老板,许多聪明人却为傻老板打工?这不仅是几个人的难题,恐怕也是所有“诸葛亮”们的难题。翻开《二十四史》,从姜太公一路数下来:商鞅、孙武、苏秦、张良、诸葛亮、刘伯温,一个个聪明人,却没有一个做成老板,按照他们的智商、情商,绝对超过他们的“老板”,为什么他们没有脱胎换骨,从“职业经理人”转成老板呢?在我的身边,就有几个活生生的案例:潘老板,河南人,过去是一个赌徒,为了还债,去一家五金厂当业务员,不到一个月,他发现承包市场更赚钱,就找老板谈,要承包市场,老板看他傻乎乎的,不知天高地厚,…  相似文献   

18.
上班第一天,老板给我一个下马威。单位规定,员工上班时不准穿高跟鞋。那天我正好穿了一双新买的高跟鞋,没想到被老板一顿批。他说我第一天上班就违规,要罚款50元。当时我被人数落的滋味很不好受,何况是因为穿鞋子这种小事。从此,我就和老板结了“梁子”,以为他成心找我茬。一个人一旦看对方不顺眼,就会觉得对方事事碍眼,觉得老板坏透了。  相似文献   

19.
完美     
《英才》2007,(6)
一位母亲领着她满嘴蛀牙的儿子找到圣雄甘地:“我的儿子最崇拜你,请你对他说不要多吃糖果。”甘地沉默片刻,对那位母亲说:“请一个月以后再来找我。”一个月后,母亲带着儿子又来了,提出同样的要求。甘地望着孩子,郑重地说:“请不要多吃糖果。”母亲不解,问道:“这么简单一句话,为什么要让我们等一个月?”  相似文献   

20.
假话的成本     
有一次,一家报社的一位女记者找到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请他写“我爱读某某报”。“我都没看过你们报纸,你这不是让我说假话嘛!”刚刚还谈笑风生的李书福,断然拒绝了这种“非分要求”。——尽管早已成为中国著名的企业家,但老李还是那么可爱。如果换一个人,可能就不会让那位女记者如此难堪,尽管他可能同样没看过那份报纸,但是何苦呢?说句假话,卖个人情,给个面子,不就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了!但是,假话说起来容易,果真出事,收场可就麻烦了。最近,我们的记者一直在跟踪欧典地板,这家公司之所以栽了大跟头,不就跟假话有关吗?以至于圈里的一位老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