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省际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的提出。 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界争论的话题。从总体上看,出口贸易的发展的确可以在许多方面创造出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条件,但具体到一国而言。这些机制的作用往往会受到所在国自身条件的限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出口贸易大幅增长,经济增长速度也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国内外学者就这二者的相关性展开了广泛的探讨。有的认为出口对总产出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作用,有的则认为这种作用很小。这些探讨大多从全国的角度或者从东、中、西部经济地带的角度人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国国土辽阔,省际间差别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国1987-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结合联立方程和分布滞后模型,考察了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促进作用在短期内存在;从累积效应来看,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负面影响,同时经济增长对城市化也呈现显著的负面影响;从长期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并未形成。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0-2011年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的BCC模型,将资本存量、劳动力数量、财政支出与区位条件作为投入要素,将城市化水平作为产出要素,测算各省区的城市化效率,并探讨其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西部的城市化效率较高,东部地区次高,中部地区城市化效率最低;我国各省份城市化的技术效率较低,而规模效率较高;城市化效率对区域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正向效应,其中东西部地区城市化效率对经济的拉动力较强,而中部地区相对较弱。因此,中国各省区应努力发挥城市化的集聚效应与辐射效应,通过提高城市化效率来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1984年1 2月,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就说过,中国有十亿人口,八亿以上是农民.假若中国要在20年后有足以炫耀的经济表现,那么按最保守的估计,在这二十年间必须要有三、四亿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里去.这个大搬迁牵涉的数目等于八十个现在广州市的人口.在这个迁徙过程中,小市镇会扩大,新城市会出现,而迁徙到现有的大城市里的会近二亿人!假若这个大搬迁不出现,经济现代化就难有大成.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标:考察省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方法:区分结构影响与部门影响的因素分解模型。研究发现:第一,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比重在下降;省际调出因素和出口因素的贡献比重在上升。第二,1987年,省际调出仅在3个省份是经济增长的第一贡献因素;2007年,省际调出则在11个省份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贡献因素。第三,从省份视角看,尽管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重在上升,但在2007年,省际调出贡献比重仍然是出口贡献比重的3.5倍;从部门视角看,省际调出的贡献比重也依然大于出口的贡献比重。第四,在将因素贡献比重变化的来源区分为结构影响与部门影响之后,不管是消费贡献比重的下降,还是省际调出和出口贡献比重的上升,部门影响均发挥着主导作用。研究创新:将省际贸易引入关于经济增长的因素分解模型。研究价值:对于目前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省际贸易可以成为未来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与农业经济增长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农村城市化是现代化进程中有效的综合性手段。城市化发展水平与农业经济增长密切相关,不仅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我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必然且必须伴随城市化。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经过国内理论界20多年来的研究与争论,已经基本上就我国存在低度城市化的问题方面达成了共识.但是对于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研究得仍然不够.文章以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有推动作用这个已经达成共识的结论为阐述的观点,以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力图达到对城市化对于经济增长推动的作用机理进行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金融深化、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存在双向因果关系;金融深化与城市化存在双向因果关系。金融深化是城市快速成长的动因之一,城市化又进一步促进金融深化。这一结论给城市化进程要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提供了实证支持,同时也支持了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纽带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市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89-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设定了协整模型,分析了我国城市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且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在总体上,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不同区域间的差距较大,城市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排序依次为:东部、中部、东北部、西部。因此,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做好户籍制度改革,将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消除地区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能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也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发生了变化。本文针对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进行分析与比较,通过构建基础性的指标进行紧急增长质量指数分析,通过PCA的分析方式等最终实现量化经济增长质量工作。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增长质量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尽管在各个区域之间的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但是,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总体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回顾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基础上,对四川省1978—2007年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时间数列进行了格兰杰因果关系验证等实证计量研究。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的作用相对较强,但是,城市化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是明显。有必要加快四川省城市化发展水平,在分析四川省城市化发展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四川省城市化的对策和办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经济增长效率与城市化效率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曼奎斯特指数方法测算了2000-2008年我国248个城市的经济增长效率和城市化效率,比较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等级城市的效率表现。研究发现,我国城市经济增长效率持续提高,但城市化长期处于低效率状态,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地级市两种效率的初始领先地位已逐渐被直辖市所取代;东部地区城市的效率表现优于其他地区,但不同等级城市之间差异较大,城市化严重滞后和轻微滞后的城市数量都比较多。认为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和产业引导,提高城市化效率、促进城市化与国民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是下一阶段城市发展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首都经济圈城市化质量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阿特金森模型,构建了首都经济圈城市化发展质量的分要素测度模型和分段测度模型,对首都经济圈城市化发展质量的阶段性特征、空间分异特征、分类特征、协调性特征做了总体评价。研究发现,2009年首都经济圈处于城市化发展质量优化和提升阶段;首都经济圈城市化发展质量在空间上呈现出中部京津唐地区最高,南部石家庄、邯郸地区次之,北部张承地区及保定、衡水地区最低的态势;京津地区经济、社会城市化发展质量高于河北省的11个地级市,而空间城市化保障质量相对河北省各地级市较弱;北京市、天津市为城市化质量滞后型区域,环首都经济圈的承德市、廊坊市、保定市、沧州市为城市化速度滞后型区域,其余地市为城市化协调型区域。  相似文献   

14.
基于已有的研究理论和经验,采用VAR模型对江苏1980-2010年间人口城市化、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江苏的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产业升级间有长期的累积循环效应,但效应较弱;人口城市化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的提携作用较小;经济增长能带来产业结构的明显提升,但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波动和滞后的;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互动性很弱,甚至两不相干。  相似文献   

15.
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的经济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彦西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2):中彩页1-中彩页4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源动力,城乡收入真实的差异和能否在城市获得稳定收入是人口形成乡--城流动的经济动因,而产业集聚是推动城市化进程和促进区域发展的内生经济动因.在非均衡的大国经济发展中,城市化进程也由于地区间的差异呈现出非均衡性.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的经济动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都表明,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出现"滞后城市化"、"教育滞后"、"经营城市过度"等偏差现象.  相似文献   

16.
以人均GDP、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与城市化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我国城市化与产值结构相比滞后,但与就业结构相比并不滞后,城市化滞后的实质是就业结构滞后的结论。通过分析我国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演变过程和就业结构偏差的特点,以规模分析与结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我国城市化与就业结构偏差形成的根源,认为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改善偏差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论文试图从中国建国以来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吻合度或偏离度 ,来论述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是否适应中国经济的发展 ;通过国际比较 ,论述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国际差距 ;剖析中国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原因 ;分析中国城市化策略的得与失 ,分析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不协调所形成的经济社会发展障碍 ;从而 ,进一步论述遏制城市化的工业化道路是否可行 ,特别是作为长远的战略性策略是否可行。此外 ,文章还就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一定的理论探讨。在此基础上 ,研究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土地出让金与城市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昕 《城市问题》2011,(11):16-21
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土地资源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我国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使得土地资本化成为可能,而土地出让金作为土地资本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衡量土地资源在城市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这为本研究提供了切入点。通过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定量研究,分析了土地出让金规模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在城市经济增长中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对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城市进行了数据分析,探讨了土地出让金在城市经济增长中发挥作用的变化规律,认为随着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地出让金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将逐渐减弱。这一结论为土地出让金制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首要的实现经济发展战略转型。本文首先分析了经济发展战略转型的必然性和基本内容,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长期性和主要内容;其次,分析了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最后,提出实现经济发展战略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以推进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为支撑,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