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时 《大众商务》2010,(6):140-140
会计信用体系是社会信用征信机构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行业准则、制度等,搜集、加工处理并且向社会公开提供企业或单位以及相关中介机构的会计信用信息的一个涵盖全社会的操作系统。本文将阐述会计信用治理的必要性,并分析其制约因素,从而探讨我国会计信用治理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信用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已成为我国社会治理中的关键问题.大力发展京津冀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改善京津冀市场经济状况的必然产物.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信用体系显然已无法满足"新基建"技术背景下区域发展的需要,亟须开拓社会信用治理创新模式.本文首先诠释了大数据、社会信用体系及信用治理模式理论内涵及实践应用;其次揭示大数据驱动下京津冀区域社会信用治理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因;再次对比国内外社会信用治理模式,借鉴相关经验,指出合作治理创新模式是大数据驱动下京津冀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时代选择;最后,提出京津冀区域社会信用合作治理的具体路径,以改善营商环境,快速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实质就是信用经济,当前信用已成为我国社会治理中的关键问题.大数据视域下社会信用治理模式的实现机制是构建国家现代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石.本文基于大数据的时代背景,结合其自身特点,通过对比国内外社会信用治理模式,针对我国治理模式的信用数据标准不一致、各主体利益诉求多样、信息共享开放程度较低等问题,从建立信用数据库标准体...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政府信用缺失、政府职能缺失、法律法规和信用管理制度缺失、失信惩罚不完善和信用服务不成熟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应找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突破口,建立并完善社会信用法律法规,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信用管理,建立并坚决落实相关惩罚机制,保护个人隐私,重视信用体系建设支撑技术和非技术内容的研究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蒲晓蕾 《西部金融》2014,(10):63-66
自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度重视,本文结合新出台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内容进行划分,对地方信用体系建设内容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信用评级监管立法的严重滞后,制约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因此,应尽快制定一部规制信用评级业发展与运行的信用评级管理法,并以该法为核心确立统一、完善的信用评级监管法律制度体系.具体来说,我国信用评级监管立法应确立统一监管机构并进行法律授权,建立健全信用评级市场准入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和完善信用评级机构公司治理,构建严格的信用评级监管法律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7.
为保证信用交易规模的扩大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国采用独创的社会信用体系方式建立市场上的失信惩戒机制,并建立起大征信系统和政府信用监管系统.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践是在理论指导下展开的,理论先行于实践,有效地指导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工作.介绍社会信用体系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阐明社会信用体系框架设计和其运行理论形成的过程,包括核心理念、指导思想、设计考虑、影响因素等,以及该理论的逐步完善过程,认为在技术层面上,社会信用体系理论的形成基于三项基础理论,即信息经济学、企业信用管理理论和广义的征信技术.同时,阐述企业信用管理理论、信用评级技术、企业征信技术和个人征信技术的渊源以及它们在中国的发展和创新情况,并在介绍主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在上述理论和技术领域的长短优劣,力图理清社会信用体系及其相关理论的传承脉络与创新点,探讨理论和技术创新研究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由于产权制度不完善、政府行为不规范、市场机制不健全、保险营销人员素质各异、法规制度建设滞后,我国保险业普遍存在社会信用缺失的现象。因此,应尽快完善保险信用体系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政府对保险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加强保险业的信息披露机制,加快建立信用评级的人才培养体系,制定符合我国现状的保险评级体系,以改善保险行业信用形象,实现我国保险信用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无论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出发,还是从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新要求出发,构建新型农户信用体系都显得尤为必要.在科学发展观、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农户信用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共享、净化农户信用文化环境、建立诚信奖惩机制这几个角度出发,提出了构建新型农户信用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我国税收信用存在征税信用缺失和纳税信用缺失的双重缺失,应建设征税信用和征税信用相结合的税收信用体系:纳税人更广泛地参与税收立法、税收执法监督和税收使用监督等;税务机关不断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建立征税信用评估制度;完善纳税信用管理体系;把税收信用融入社会信用体系中.  相似文献   

11.
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信用经济,但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低劣的信用状况和脆弱的信用体制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信息信用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信息不对称,二是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其治理对策的重点是完善我国的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社会信用问题逐步得到各界的重视和关注.如何弘扬我国信用文化,建立现代社会信用体系,发展信用经济,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对固原市信用担保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西信用文化有同有异.相同点在于中西方信用地位同样凸显,传统内涵基本相同,对信用同样重视;不同点在于观念、性质、范围和手段差异.中西现代信用文化有道德、经济、法律、技术四个方面的接点.借鉴西方社会信用建设经验,有助于我国更好地完善现代社会信用管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4.
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原则,信用是对诚信精神与原则的广泛应用,这两个词在现实生活中已经被融合应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服务于社会的目的与美国是一样的,路径不同、方式不同,内容与趋势大体一致。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遵从诚信精神,为经济活动与社会治理服务,把诚信精神原则与社会各方面的生活和实务工作结合,使诚信精神生活化、工作化,使信用规则可操作、可实施。讲诚信应该成为我们信仰的一部分,讲信用应该是我们生活与工作的准则。  相似文献   

15.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用体系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和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创建文明守信的和谐农村,对于实现金融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加快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探讨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应从当前农村信用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而提出完善农村信用体系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现代会计信用理论的新探索——《会计信用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会计信用缺失已经危及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整个社会看,会计信用缺失的代价将降低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威信,动摇证券市场根基,严重打击投资者的积极性,甚至会引起社会动荡不安。会计是市场经济最基础的一项工作,社会各界尤其是会计学界对会计信用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探讨和思考,有些学者、企业会计人员对职业道德建设进行了专门研究,也提出不少解决会计信用缺失、提高会计信用的有效方法,为最终实现会计信息真实性目标做出了显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作出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信用体系的部署后,特别是在我国全民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建立全国统一的会计信用体系已成为政府部门和会计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我国市场经济下会计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石家庄经济学院叶陈毅博士后的专著《会计信用论》立足市场经济,集新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博弈论、即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由于中国的主体信用评级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使得社会信用体系尚处于不完善阶段,信用评级行业也在扭曲的状态下蹒跚前行。鉴于此,需要通过推动主体信用评级,夯实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确立信用评级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推动中国经济和金融的进一步国际化、全球化,加速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国际化进程,缓减国内外金融交易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缓减金融产品与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中国经济、金融国际化的安全程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博弈论的视角对商业银行和企业在申请贷款与偿还贷款时的策略选择行为进行了分析,揭示出我国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银企信用缺失是信贷风险产生的部分原因,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我国信用缺失的微观机理,提出信用缺失治理的关键必须通过健全信用管理相关的法律体系,个人、企业征信评估机制和良好的社会信用坏境等策略来加速诚信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信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关乎着烟草行业的生存和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拟以建立健全卷烟零售户信用体系建设关键领域和核心环节为纽带,探索推进卷烟零售客户信用体系建、管、用一体化,努力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卷烟市场治理体系,发挥信用在创新服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从而提高卷烟零售户自觉守法、自觉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