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季娟 《中国外资》2013,(24):298-298
一个国家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是依靠于每个公民个体道德水准的提升。而一个人道德水准以及人格的高低尤为显著地表现为一个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所以人们强调“慎独”。  相似文献   

2.
西方不动产征税的税基评估拥有很长的历史,而我国历史上也有关于不动产征税税基评估的记载。 《国语·齐语》载:“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陆阜陵瑾,井田畴均,则民不憾;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略,则牛羊遂”。  相似文献   

3.
“慎独”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传统伦理思想,它是指人们在独处的时候也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道德的标准.从儒家典故到后世的很多学者,都提出了“慎独”思想的重要性,它为人们提高个人修养起了重要的作用.而在当代,“慎独”思想仍可以为个人修养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闲乎!丘也请从而后也。”——庄子《大宗师》庄子在《大宗师》里诠释的“坐忘”,是一种人与道的合一,即心之遗忘。放在生活中,心之遗忘是否就是一种忘我  相似文献   

5.
春秋时荀况所写《劝学》名噪一时,传承至今,个中三昧值得世人比对体会,其文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之,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在学习上,孔子又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  相似文献   

6.
李虎 《会计师》2010,(10):13-14
<正>随着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谨慎性原则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其中引进了许多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谨慎性原则对会计实务的影响也日渐凸现。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中应用谨慎性原则做出具体要求的主要有以下几条:其一,《企业会计准则》第二章的第18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其二,《企业会计制度》第11条第12项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预备。"从以上的规定可以看出: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谨慎性原则的采用可以减少企业经营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风险加剧,经济业务的不确定性程度随之加深,在国家新《企业会计制度》中,谨慎性原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由于谨慎性原则在运用中的不确定因素使它成为一个探讨的话题。此文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解释,从财务的角度来分析谨慎性原则的利弊,并对其合理运用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人无信不立"。信用,是一个人立身安命的基本;是市场经济中经济单位相互间经济往来的基础;是国家保持和谐发展的立国根本。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轻诺而寡信"。强调人说话时要谨慎,不要轻易向别人许诺。有些人  相似文献   

9.
解构道德     
高续增 《银行家》2004,(1):119-121
关于解构 “道德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很玄虚,把它拿来讨论很容易让中国人想到老子的《道德经》,让西方人想起康德墓碑上的那句著名的警语。我认为康德是谦虚的认真的,而老子则是在装腔作势故弄玄虚。 我不认为《道德经》解答了这个问题,或者哪怕在解释这个问题的方向上前进了一步。它反而把人们弄得更糊涂了。在我看来,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先让听众把自己头脑里关于“道德”  相似文献   

10.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原则,是会计核算中的基本准则之一.其基本定义是:在有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作出所需要的预计时,在所需用的判断中加入必要程度的谨慎,以便不抬高资产或收益,也不压低负债或费用.它要求在会计方法、会计政策选择上以及在财务报表中报告项目时要按照导致最坏财务结果的金额进行报告.而农村信用社相对于其他一般工商企业来说,由于其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对全面贯彻谨慎性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如下几方面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11.
简论秘密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已明确禁止企业计提秘密准备,但对什么是秘密准备以及如何产生秘密准备等问题未作解释说明。本文所探讨的就是秘密准备的几个问题。一、秘密准备的涵义顾名思义,秘密准备就是“不公开的、未言明的”准备。按实行“准备会计”的典型国家德国的解释,这种准备虽然客观存在,但却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从而形成了秘密准备。会计上的“准备”或“准备金”,从性质上看有两类:一类是负债性质,另一类是所有者权益性质。负债性质的准备在性质上往往被理解成为负债或直接就是负债。例如预计负债,其支付的时间和金额都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会计谨慎性原则,是财务会计的一项基本原则。西方会计对其简单的解释是:不预计利润而预计所有损失。我国对谨慎性原则的解释是: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相似文献   

13.
《民法典》新增保证合同一章。相较于《担保法》,其条文主要有文字修改完善型、重大修改和新增型条文两种。前者对金融与司法实践不产生较大影响;后者改变了则原有《担保法》规范的价值判断结论,产生较大影响。相较于《担保法解释》,保证合同章亦主要有吸收司法解释型、修改司法解释型,其对应的《担保法解释》规则将不再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应及时清理。《担保法》中未进入《民法典》的规则,基本上属于立法者的"有意忽略";《担保法解释》未进入《民法典》的规则,与《民法典》和既有规则相冲突的规则与理念不再适用,《民法典》和既有规则有规定的应优先适用,不与《民法典》相冲、亦无相关规则的规范暂可继续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应及时清理司法解释,重新考虑《担保法解释》的相关规则,如重构法人分支机构提供保证,明确共同保证中保证人的内部追偿权。  相似文献   

14.
一、城市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成因及特殊性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版的《银行稳健经营与宏观经济政策》的解释,"道德风险是指当人们将不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后果时变得不太谨慎的行为倾向"。然而城市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却不象书中定义的那么简单,而具有特殊的成因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税收协定属于双边性国际条约,其解释要遵循国际法上关于条约解释的一般国际法规则和习惯;同时,各国在实践中又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解释规则。各国在解释税收协定时是否适用条约法公约主要与该国是否为公约的签字国、相关税收协定是否在条约法公约生效后缔结、实践中是否区分税收协定与非税收条约的解释等因素有关。但是,各国也必须尊重OECD范本注释、UN范本注释和相互协商协议所体现的共同解释,应当认识到税收协定虽有其特性及特殊规则,但《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仍然适用并应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也越米越复杂,企业竞争加剧,经营风险加大。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会汁在实务处理中应坚持保守主义观点。2001年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重新修订了谨慎性原则,规定“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或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设置秘密准备。”国际会计准则也将谨慎性原则定为衡最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标准。本文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殷洪良 《新金融》1995,(7):28-28
《企业会计准则》第十八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所谓谨慎性原则也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对某一会计事项有多种不同方法可供选择时应尽可能选用一种不导致企业虚增盈利的做法。在这种原则核算下,企业在某一段时间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可以先估计入帐。  相似文献   

18.
维公元二○一四年冬,水瘦山寒,朔风阵阵,然人民银行安保人火一样热情,保安全,求稳定,上新阶,协力同心,可喜可贺,欣然赋曰: 安保重如山,防患于未然,怎能空谈?安保大如天,谨慎加小心,更须实干!浩浩然,人民银行几十年,事业蒸蒸日上,平平安安;荡荡乎,基层央行数十载,业绩与时俱进,安安全全.凝安保人心血,永树底线理念;融全行人智慧,欣然勇挑重担.每个环节严把关,制度为先,不留死角;各个细节勤排查,岗位保障,不容隐患.怎不悦乎!支行几十年如一日,未出差错,平安支行当礼赞!好不快哉!支行三百六十五天,紧绷安全弦,安保工作第一关.传承事业,再续篇章.  相似文献   

19.
<正> 职业道德问题是每个人自觉行动的规范。当我们在处理业务,从事工作时.都无时无刻地.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守着职业道德或者违反着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不同的行业.均各有其为大多数人所认可的客观标准,要求大家共同遵守。银行是服务社会公众的事业,最讲究信用;银行职工也最需要讲职业道德,我们每一位同志。都要从自己的作风、行为,处处体现出我们社会主义银行的风格,同时也体现出我们自己的职业道德。下面就谈谈银行职工职业道德的一些具体要求:(1)尽责——对自己工作范围的事情,必须尽责,不偷懒、不苟且.要把自己的岗位工作准确及时地完成.绝不可为了早下班.把今天的事推到明天做。  相似文献   

20.
《新疆金融》2013,(6):69-81
<正>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捐益,犹若不可得而法。世易时移,变法宜矣。——[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我们用"新中间路线"来形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政策路径。在西方,"新中间路线"是一种走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中间的政治经济理念的概称,中心思维是不走左和右两个极端,既不主张纯粹的自由市场,亦不主张过度的福利社会。但这个词的引用并没有严格的标准和共识,很多人认为北欧的经济模式是新中间路线的典型,也有人把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维护自由市场价值和保守的财政政策,甚至中国的改革开放、脱离计划经济模式归结为中间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