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春明 《资本市场》2014,(10):126-128
<正>服饰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中国素有"礼仪之邦"、"衣冠王国"的美称,服饰文化更是体现着这个伟大东方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量。在东方土地上生活的人们,用服饰宋装扮自己的身体、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和彰显着自己的身份,用服饰来标示彼此关系、融入共同的社会生活。潮起潮落,历代服饰的传承,不仅在服饰艺术上创造出一个又  相似文献   

2.
色彩对于人类而言始终散发着神奇的力量,永远激发着我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色彩是人类视觉中最鲜明、最特殊的符号,是人类最基本的元素、最基本的要求。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和丰富,色彩作为一个时尚的产业在我国社会经济中正逐渐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也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小如每天上班该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大如设计二国国旗应用什么颜色,全反映出色彩在我们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价值蕴涵是满足主体的需要并促进主体的全面发展。坚持马克思社会发展观是社会发展实践的必然选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人类发展实践常常出现价值偏离甚至背离的现象。科学发展观反思发展实践,扬弃传统发展观念,实现了人类在发展问题上的价值自觉与价值归正。  相似文献   

4.
三亚回族以其独特的民族历史文化、语言引发了关于其族性与身份认同的理论争议.本文通过在三亚回族社区进行田野工作,发现三亚回族在社会实践中随自身的文化特殊性有着鲜明的自觉,但三亚回族并没有以此为理由质疑自己作为中国回族的身份,相反,他们通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自己社会文化的表达与展演,不断强化着自己同时作为少数民族和国家公民的并行不悖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5.
俞鸿 《江南论坛》2011,(11):22-23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作为一种职业和社会身份的农民,在身份地位、生产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行为模式、社会权利等方面,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存在着向城市居民靠拢的趋势,这个过程就是农民市民化,农民市民化与宅基的流转相关联,在很大程度上宅基地流转成为农民市民化的一个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6.
现代多功能农业的价值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经济功能,还有社会、生态、文化、能源与旅游等多种功能,并相应表现出经济、社会、生态、文化、能源与旅游价值,农业功能的拓展与强化是农业内在价值提升的必然结果.现代多功能农业价值有哲学价值论、效用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等价值学的理论支撑,加强对它的研究可以彰显农业的重要地位、为农业摆脱弱质低效开辟现实途径.提升现代多功能农业价值,要把农业生产主体的逐利行为与农业不同功能的成长规律相结合.政府对处于生命周期中成长期的现代多功能农业应加以培育与扶持.  相似文献   

7.
浅谈中国户籍制度对公民身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玮  王卓 《经济研究导刊》2010,(19):199-201
户籍制度是政府职能部门对所辖人口的出生、死亡、迁徙、婚姻等基本状况进行登记并进行相关管理的一项国家行政管理制度。他不仅反映人口的基本信息,而且与人的社会身份、社会地位、职业相关。这样,户籍制度就不仅仅是提供人口统计的基本信息资料,而是包括与公民的身份、职业等权利相关的一系列的社会管理制度。以广义的户籍制度为研究视角,从中国当前的户籍制度入手,分析其局限性,研究其在公民社会生活中对公民身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简·奥斯丁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作为一部女性主义作品被广泛研究。本文通过对感叹词、强调性词语及语调进行研究发现,其使用强化了主人公的性别身份和地位。此外情态动词和小句的使用也增加了小说中的性别语言特色,彰显了角色的人际关系及社会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以往研究都发现新生代农民工非常执着于购买能够代表城市身份地位的商品,但缺乏对这一现象背后的机缘分析.本文构建了能够解释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地位消费独特性的研究模型,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自我概念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地位消费最主要的因素,这意味着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将自己定位于城市人;社会认同威胁对地位消费也有显著影响,这一变量解释了新生代农民工地位消费被动性的缘由;物质主义倾向对地位消费的影响最小.通过地位消费,新生代农民工塑造出了与城市同龄人无明显差异的形象,这提升了他们在城市生活的自信心,满足了他们自尊的需要,增加了他们的成就感.地位消费在本质上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也是他们融入城市生活最简单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0.
杨开太 《经济论坛》2007,(13):39-40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提出 建设节约型社会源于经济-环境系统本身.如图所示,人类社会与其存在于其中的自然环境一起是一个大的经济-环境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需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同时将生产与生活的废弃物回归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不是一种简单的政党类型.党的历史身份的本质规定是人民代表与领导工具.认清党的历史身份,自觉进行身份建构与身份强化,必须坚持代表观与工具论的合一.代表观强调党和人民在主体身份上的历史统一性和根本利益上的内在一致性,党的代表选择是基于理论清醒和主体自觉,党代表人民是要充当领导工具,自觉担负领导人民实现共产主义美好前景的历史使命.代表观不是要诠释什么先验意识的神秘感,而是要呈现作为历史的"先知先觉"、人民的先进分子而自我超越的神圣感.工具论是代表观的必然延伸,强调党的价值功能和正当性.要坚持代表观,必须保持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历史自觉,牢牢占据共产主义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完成伟大复兴,追求世界大同.要强化工具论,必须尊重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坚定推进伟大斗争和自我革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不是一种简单的政党类型.党的历史身份的本质规定是人民代表与领导工具.认清党的历史身份,自觉进行身份建构与身份强化,必须坚持代表观与工具论的合一.代表观强调党和人民在主体身份上的历史统一性和根本利益上的内在一致性,党的代表选择是基于理论清醒和主体自觉,党代表人民是要充当领导工具,自觉担负领导人民实现共产主义美好前景的历史使命.代表观不是要诠释什么先验意识的神秘感,而是要呈现作为历史的"先知先觉"、人民的先进分子而自我超越的神圣感.工具论是代表观的必然延伸,强调党的价值功能和正当性.要坚持代表观,必须保持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历史自觉,牢牢占据共产主义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完成伟大复兴,追求世界大同.要强化工具论,必须尊重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坚定推进伟大斗争和自我革命.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隐士是一个身份群体,建基于共同的生活方式和行动模式——隐,以及社会对“隐”的声望评价。隐士坚持不仕,通过逃遁、托病等方式拒绝与官贵接触,以不入城市、山衣野服与纵情饮酒等形式塑造自我,而社会舆论、政权机构和史家则根据隐士的角色实践进行甄别与确认。因此,“隐”与隐士身份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生成过程,即意欲成为隐士的个人和尊仰隐士的各个社会群体,共同致力于“隐”的生成与隐士身份的建构。“隐”不是个别人的专利特权,而是社会的共享价值,不同社会群体接纳与尊崇隐士,在于借助“隐”来表达各自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4.
汪丹 《开放时代》2013,(6):209-220
色彩是人类认识、感知世界与美的重要形式与媒介。色彩之美在于对各种关系的感受,每个族群都有其心照不宣的社会文化密码,这套“内在”的社会文化密码可通过“外显”的色彩去读取。白马藏族人在衣饰、建筑上对不同色彩的混搭运用,形成生动直观的“色彩编码”。色彩的编码是社会文化的灵动表达,透过对色彩编码的解读可以领略一个族群独具特色的审美取向与社会文化的文法之美。  相似文献   

15.
赵娜 《经济师》2014,(6):42+44-42,44
由于社会立场、利益和所处历史环境的不同,人们的价值观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他们对社会的观察和认识。对于同一历史人物的不同评价、对同一历史的不同描述反映了人们在客观事实基础上的价值判断。不同的历史主线观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以不同视角对历史事实评价的价值向度的转变。人类社会的客观性和价值性是融合在一起的,要达到对历史现象的深刻的正确把握,需要将研究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结合起来,这对于获得和确认国家、民族在今天的核心价值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浅析古典诗歌色彩美学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彩介入诗歌,使诗歌融合绘画艺术的技法和审美特征,能丰富诗歌的表现力。在古典诗歌的审美视野里,色彩美有着重要的地位。纷繁的色彩能表现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再现时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形与色的和谐统一能展示别样的民族审美心理。通过对古典诗歌中色彩现象的分析,将古典诗歌色彩从视觉认知、情感联想、象征意义三个层面上来解读,可以从多个层面认识我国古典诗歌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提升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际话语权不仅有利于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地位,也是新时代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更是彰显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世界意义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受实践检验,基本内涵已经明晰,话语传播条件已经具备,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这是提升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际话语权的现实基础。坚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信和强化话语自觉,营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际话语,破除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话语崇拜,借助多途径传播,是提升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际话语权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8.
社会发展不仅是受利益驱动规律作用的纯自然历史进程,也是内含着道德价值意蕴的社会历史进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不仅需要相关制度、政策的安排,更重要的是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伦理基础,运用道德的约束力,依靠内在信念和社会舆论的作用,以人类发自于内心的自觉行为来保证人与环境的共同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伦理基础是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作为确保公民生存安全的一项基本制度,表现出显著的身份分层特征,严重背离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该遵循的价值理念。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去身份化正是向基本价值理念的回归,对其改革价值基础的研究,可以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合法性和科学性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合理性提供正确的价值引导,使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更加彰显公正、尊严、幸福和人道理念。  相似文献   

20.
我国节能减排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应对国内日趋严重的环境资源问题的战略举措——节能减排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和自觉践行。"公众参与"是与民主政治相伴生的一项理念和制度,它充分彰显了公民的主权者地位,有利于提升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与可执行性,因此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对于节能减排的有效推行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节能减排中的公众参与机制虽已初具框架,但仍存在着相关规范过于原则、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等弊端,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亟须从理念、发展模式、具体制度、市场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