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在支原体肺炎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2例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红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莫西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退热时间、肺部阴影X线消失时间、止咳时间。结果 1观察组有50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8.04%。对照组有41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0.39%,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肺部阴影X线消失时间、止咳时间与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患者通过给予莫西沙星治疗,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提升,病情改善时间缩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肺炎性假瘤通过X线、体层扫描、CT检查等诊断学手段观察影像特征。方法选自2003年5月~2013年4月诊治在我院感染科、部分经手术的病理结果确诊为肺炎性假瘤的28例患者,通过对胸部进行X线检查、体层检查、CT扫描,分析放射学诊断的影像表现。结果诊断结果显示,病灶部位是高密度区域,具有肿块、炎症浸润型等特征;假瘤的外形最常见的为圆形和椭圆形的球形阴影,且阴影部分密度均匀,边界清晰,直径多在3~5cm之间;在假瘤边缘存在明显的胸膜幕状粘连且呈尖角状特征,与肿块进行有效结合像桃子的尖部,称为"桃尖征"。结论通过X线胸片检查、体层及CT检查确诊假瘤的准确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当归六黄汤治疗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到我院就诊的放射性肺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当归六黄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及X线胸片示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当归六黄汤对放射性肺炎患者进行辅助治疗,效果明显,可尽快恢复患者病情,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影像学特征,提高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水平。方法对8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胸部放射学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后,多数患儿均得到有效治愈。结论对支原体肺炎的特点进行了解,有利于早期诊断、治疗,对此病进行随访,可有效预防该疾病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小儿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确诊为MP肺炎56例住院患儿的相关资料。结果 56例患儿多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症状,有肺外并发症者11例(30.4%)。所有患儿MP-IgM均为阳性,采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头孢类抗生素联合治疗,严重者短期加用激素或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小儿MP肺炎检测MP-IgM和胸片阳性率高,利于早期诊断,及早治疗。对确诊患儿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需足疗程,必要时联用其他类抗生素可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小儿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将192例MP肺炎患儿按3个月~3岁以及3~14岁分成婴幼儿组和儿童组,分析两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结果不同年龄段在临床症状、胸片、肺外表现上差异显著。婴幼儿组以低中热、喘吼、痰多,肺部湿啰音多见,胸片以点状及片絮状阴影多见,肺外并发症相对少且症状轻;儿童组以高热、干咳为主,肺部体征多不明显,胸片除点状及片絮状阴影外,还有较多大片状阴影,肺外并发症多。结论不同年龄段的小儿MP肺炎临床特征变化大,需综合分析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婴幼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相关临床表现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儿科收治的85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婴幼儿的相关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研究全部患儿在应用抗生素、镇静、利尿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硫酸镁、西地兰和速尿等药物,均得到有效控制以及有效纠正。结论婴幼儿肺炎极易合并心力衰竭,病情发展快速,易造成患儿死亡,因此应及早发现和诊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选择45例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支原体肺炎治疗的患者资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红霉素治疗,治疗组患者行阿奇霉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原体肺炎患者行阿奇霉素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莫西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择75例于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支原体肺炎治疗的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莫西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原体肺炎患者应用莫西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能够取得更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儿科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140例,对本组患儿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经过临床治疗痊愈59例(42.1%),显效44例(31.4%),好转34例(24.3%),无效3例(2.1%),总有效率为97.9%,总体疗效较为显著。结论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中,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从而保障患儿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参与治疗1例胃癌根治术后肺炎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的药学监护实践,探讨其监护要点。方法临床药师根据药物特点,有目的性的对患者用药监护,与临床医师讨论,提供相关治疗建议,共同制订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及时调整用药。结果经过医生和药师的治疗和监护,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治疗工作的过程中,要密切结合临床,注重细节的观察和分析,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提前防范与监护,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患儿再给予阿奇霉素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只给予同等剂量的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5.7%,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在退热时间、咳喘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X线胸片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患儿治疗后肺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为轻度,患儿可耐受。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明显提高,缩短了疗程,不良反应少而轻,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就支气管哮喘与肺炎衣原体感染患者间的发病原因进行探讨。方法 2011年9月~2012年3月在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或门诊诊断出的支气管哮喘以及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同时选取健康自愿献血者作为对照进行研究。结果自愿献血员组的肺炎衣原体IgG抗体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哮喘组,差异显著(P<0.05);而哮喘组与感染组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证实,呼吸道感染组患者肺炎衣原体急性感染率与哮喘组患者的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但哮喘组患者感染率显著高于自愿献血员组的感染率(P<0.05)。结论肺炎衣原体患者的感染及重复感染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比较常见,这对确诊为肺炎衣原体感染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给予抗肺炎衣原体治疗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96例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为治疗组,首先均给予解痉、止咳、祛痰、对症、支持等治疗,采用青霉素G钠注射液和痰热清注射液,另选取72例患儿为对照组,采用青霉素G钠注射液。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体温下降、呼吸困难改善、肺部啰音消失、胸片、血常规等均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显著。结论对于儿童急性支气管肺炎,积极采用痰热清注射液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选自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科收治支原体肺炎患儿98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 98例患儿中,7~13岁的患儿占了50%以上,大多数患儿表现为持续发热且咳嗽。患儿MP-IgM阳性率较高,且多数患儿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有患儿诊断出肺外合并症,少数患儿还伴有心肌酶增高。除此之外,患儿还伴有神经系统症状与肺外症状。本次实验所用药物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以及利福平等,疗效颇佳。结论对于儿童支原体肺炎患者,以7~13岁学龄儿童偏多,且患儿MP-IgM阳性率较高,对于此种疾病,应尽早治疗,否则,将导致肺炎与肺外系统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在2009年3月-2011年3月间收治的102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经过治疗后102例患者中有显效71例,有效23例,无效为8例,总有效率达到92.2%。结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临床表现多样,经过以抗感染为主的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其对促炎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5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乳糖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其促炎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8.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5%;观察组患儿血清内促炎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儿血清hs-CRP及TL-6水平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炎性因子水平,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匹多莫德分散片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将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肺炎患者分为两组各38例,参考组给予常规抗生素及化痰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参考组基础上采取匹多莫德分散片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lgG、lgA改善情况优于参考组(P<0.05),lgM含量改善情况与参考组对比(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少于参考组(P<0.05)。患者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老年肺炎治疗中采取匹多莫德分散片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氨溴索雾化吸入和静脉给药对治疗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150例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研究组患者给予雾化吸入氨溴索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7%;研究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肺炎疗效更为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31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患者经治疗后,痰菌转阴患者28例(90.3%);X线胸片检查:显著吸收14例(45.16%),吸收15例(48.39%),恶化2例(6.45%),总吸收率为93.55%。血糖控制良好15例(48.39%),一般13例(41.94%),不良3例(9.68%)。经观察显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若血糖控制良好,则肺结核疗效也较为满意,反之若血糖控制不好,则肺结核治疗效果欠佳。结论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应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尽早采取抗结核治疗与控制血糖并重的疗法,达到控制结核和糖尿病的目的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