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中西药联合治疗的方法飞速发展,并深得许多医院青睐,以此为主要的方式治疗各种疾病,且临床效果显著。分析诸多的临床资料发现,中西药联合治疗的方式虽然效果显著,但由于中药复方制剂过于复杂,所以治疗时若使用不合理易降低治疗效果,甚至产生其它副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中西药联合应用的优点与缺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医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患者服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出现的不良反应,引导全体医护工作者要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和分析朝阳市结核病院2012年4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使用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方便患者服用的同时亦会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结论加强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药物的重视度。  相似文献   

3.
探讨丹参与丹参复方制剂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同时分析丹参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理.通过丹参和丹参复方制剂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中发现,中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是一个有探讨价值的课题,应引起科学界和临床心血管药物研究工作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500例药物不良反应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临床中抗感染药物以及中药制剂造成的不良反应居多,主要症状有皮肤和附件损伤。结论临床中造成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是抗感染药物或中药制剂的不合理使用,所以,临床用药中应制订相应的解决办法,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中药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其原因有辨证论治不准确,用量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中药炮制方法不当以及中药间、中西药间的不当配伍等。因此,通过重视中药质量管理,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和业务学习,提高临床医师的业务水平,合理使用中药等措施,可减少或避免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中药应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双黄连注射液是最早用于静脉给药的中药制剂,也是近年剂型改革成功的中药新药之一。主要属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等,也适用于病毒及细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咽炎等疗效较好。但是,近年来,临床上使用双黄连注射液时出现的问题尤为突出。本文对临床上使用双黄连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进矗分析,进一步提出其合理使用方法,从而减少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患者门诊用药情况及其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我院开具的2106张高血压处方,对其信息使用PASS软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经过研究发现,常用药物频率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降压制剂、复方降压制剂。结论本次研究与目前高血压治疗的原则相符,同时也符合个体化治疗方案,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方法查阅近年来部分期刊中报道的中药不良反应病例,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总结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各种特点及其原因和相应预防措施。结论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及注意临床合理使用,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可以减少或避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背景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受到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如何有效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是卫生主管部门、制药企业及医疗机构无法回避的课题。目的剖析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的现状,并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今后的发展方向。方法综合涉及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的数据和文献报告,并以香雪抗病毒口服液不良反应/事件监测研究作为范例进行分析。结果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有了明显进步,但中药注射制剂与口服制剂之间存在巨大反差,企业对于口服中药制剂临床用药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缺乏主动性。结论中药口服制剂的不良反应监测应得到充分重视,而制药企业应加强产品的不良反应监测研究,切实提高社会卫生保障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临床应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其合理应用,为临床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本院收治发生抗生素不良反应的60例患者,观察抗生素使用情况,统计分析其不良反应。结果 60例患者发生抗生素不良反应所涉及到的抗生素种类主要有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其中引起不良反应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共21例(35.0%),其次为青霉素类13例(21.7%)。不良反应的种类多为皮疹、恶心呕吐、腹泻、发热、肾损害、神经系统损坏和心率变化等。结论抗生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症状较多,临床使用时应注意用量和时间,以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为主。  相似文献   

11.
抗生素是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之一,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作为抗生素的生产和使用大国,抗生素在我国医疗事业中的地位不容小觑。但是抗生素的过多使用会促使病毒产生抗药性,并对人身造成许多伤害。由于各方面因素,抗生素在我国的合理性应用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本文针对当前我国临床抗生素使用的形势,分析了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根源和所造成的后果,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办法,以实现抗生素临床应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抗菌药物是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之一,随着新型抗菌药物的不断出现,药物资源愈加丰富,临床滥用抗菌药物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药品不良事件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多。因此,只有针对西药抗菌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加强预防才能降低不良反应,保证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临床药学上关于联合使用中西药进行治疗已经十分普遍,而且普及到多个临床科室[1]。相关调查资料显示[2],合理配伍应用中西药,能够优势互补,疗效显著,体现在疗程缩短、剂量减少、毒副作用减轻等方面。表明中西药结合使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式。医学界也普遍认可这种治疗模式。但是近年来,随着中西药联用增加,加之部分中药的药物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多种西药联合应用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措施进行探讨及研究。方法选取北海市人民医院药剂科2017年1—10月开具的1500张西药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对西药联合应用的处方数量进行统计,并对多种西药联合应用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归纳。结果 1500张西药处方中共计有1320张多种西药联合应用的处方,其中275张(20.83%)发生了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发热头疼、浑身无力、皮肤症状如皮疹、水肿、睡眠不足等,这些不良反应中以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最高;采取多种西药联合应用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包括不良配伍、重复用药、剂量不当以及给药途径不当等,联合用药种类以多潘立酮与颠茄、复方磺胺甲噁唑与维生素C、茶碱与大环内酯类、乙酰水杨酸与消炎痛、诺氟沙星与乳酶生为主。结论临床采取多种西药联合应用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对患者的疾病康复意义重大。但是,如果出现疏忽就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给患者的生命带来威胁。因此,为了避免多种西药联合应用产生的不良反应,医师必须要加强用药监督和指导,以确保用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西药物联用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上升,这与患者自身因素及医源性因素有关。因此,医院管理部门与临床医师应给予足够重视,加强业务学习,与药师沟通协作,深入开展研究,明确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为临床医师合理进行中西药物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11年收集的81例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1例ADR中,抗感染药占45.7%,中药制剂占14.8%。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结论临床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药制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检测和规范使用,减少或避免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为临床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查阅、分析近年来喹诺酮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并整理、总结其常见不良反应现象及针对性防范措施。结果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现象较多,并可累及个体多个器官及系统。结论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使用喹诺酮类药物,重点关注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严格执行合理用药措施,以提高该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不良反应。方法对收集的235例阿莫西林与146例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前者纳入单用组,后者纳入复方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良反应发生类型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分布、应用、体质量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用组患者皮肤及附件、全身系统、呼吸系统、肝胆系统以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复方组,单用组患者的胃肠反应、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复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用组患者3 d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明显高于复方组的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相较于阿莫西林,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较早、症状轻,不良反应集中在皮肤及附件、胃肠道、全身,但可增加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风险,针对伴有以上系统合并症的患者,需谨慎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目前中药联合使用中普遍存在的不合理性进行讨论,希望引起医师和药师的重视,提高中药联合使用的合理性。方法通过抽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100例门诊中药处方,筛选中药联合使用不合理处方,分析其原因。结果 100例门诊中药处方中,中药联合使用不合理处方有17例(17%),不合理性多见于医生不懂药物配伍禁忌,存在"十八反"、"十九畏"处方以及药物剂量的不合理性。结论通过对中药联合使用中存在不合理性的分析与思考,有针对性的改革中药处方的配伍禁忌,以便医生更加准确的应用中药制剂,给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治疗服务。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药体制和新的中成药被研究和应用到临床,也有大量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剂在临床中使用,其不良反应并未得到完善的检测。因此,我国临床用药的中药药学监护越来越具有必要性,本文详细阐述了这一药学监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下一步发展做出展望,希望能够通过开展中药药学监护工作来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