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比较氯沙坦与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以及这两种药物的经济学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实验,将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的分为氯沙坦组(41例)和贝那普利组(41例),给药剂量分别是氯沙坦50mg/d和贝那普利20mg/d,疗程为8周。每两周随访一次,治疗前及治疗后2、4、6周,分别进行坐位收缩压、舒张压测量并进行疗效比较。并对两种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6周末,氯沙坦组有效率为82.9%,贝那普利组为80.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平均DBP和SBP均有显著下降,两组间血压降幅无显著差异(P>0.05)。氯沙坦组的成本-效果比值要高于贝那普利组。但是,干咳等副作用发生率氯沙坦组为2.4%,贝那普利组为9.8%,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氯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安全、有效,患者依从性较好。相同单位疗效时,贝那普利组的成本较低,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中高度高血压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10月我院内科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0例,基于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A组、B组、C组,A组患者口服80 mg/d缬沙坦,B组患者口服5 mg/d苯磺酸氨氯地平,C组患者口服5 mg/d苯磺酸氨氯地平+80 mg/d缬沙坦,连续服药12周,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行测量。结果 3组患者在治疗12周后的舒张压、收缩压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下降(P<0.05)。与A、B组相比,C组降压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A组患者的降压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治疗12周后,A组总有效率为65.0%,B组总有效率为52.5%,C组总有效率为92.5%。结论对于中高度高血压治疗而言,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的临床疗效较佳,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安全性高,可以维持24 h降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缬沙坦氨氯地平对单一降压药物不能达标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降压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自身对照,观察50例单一降压药物不能达标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服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剂量1片/d,如2周后血压未降至150/90mmHg,则剂量增加,最大剂量2片/d,疗程共4周,观察血压、心率、血钾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服用缬沙坦氨氯地平2周时,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服用缬沙坦氨氯地平4周,收缩压、舒张压下降更为显著,患者不良反应轻微,无患者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结论缬沙坦氨氯地平能安全有效控制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FD患者120例,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伊托必利50mg,3次/日,餐前15~30min,口服,贝飞达0.63g,3次/日。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5mg,3次/日,奥美拉唑20mg,2次/日,餐前15~30min,口服,疗程均为两周。两组患者服药1周复诊,并记录症状改善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χ2=5.565,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伊托必利与贝飞达联合治疗消化不良,能迅速改善症状,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好,价格适中,患者易于接受,是目前治疗FD较理想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及单用阿司匹林治疗习惯性流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朝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习惯性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对照组分别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血浆黏度(PV)、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沉降率(ESR))、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活产率、足月产率、分娩周期、分娩出血量。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PV(2.51±0.22)m P·s、HCT(39.11±2.03)%、ESR(28.52±1.75)mm/h与对照组(2.48±0.23)m P·s、(38.96±2.05)%、(28.47±1.78)mm/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V(1.23±0.08)m P·s、HCT(25.64±1.52)%、ESR(16.37±1.46)mm/h、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1.89±0.14)m P·s、(33.42±1.97)%、(22.64±1.52)mm/h、(15.00%),观察组患者活产率97.50%、足月产率7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5.00%、52.50%,观察组分娩周期(38.15±1.34)周显著长于对照组(31.32±1.07)周,观察组患者分娩出血量(320.17±11.34)ml显著少于对照组(389.45±15.67)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习惯性流产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仅能有效延长患者分娩周期和提高其活产率,还能改善机体血液流变学和减少分娩出血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使用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时采取长疗程的递减疗法对于疾病的疗效,同时和每日用药疗法比较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所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接收治疗的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递减组和持续组,两组患者入选后进行相应的饮食调整,同时给予赛庚啶;其中,递减组口服氯雷他定片,第1~2周剂量为口服10mg,1次/d;第3~4周口服10mg,1次/2d;第4~6周口服5mg,1次/d,疗程为6周。持续组则给予氯雷他定片口服10mg,1次/d,6周是一个疗程。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每两周1次复诊,对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且随访1个月。结果递减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0.00%,复发率为30.00%,明显优于持续组的63.33%和56.67%,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氯雷他定片长疗程递减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优于每日疗法递减组,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室重塑、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 选取鞍山市中心医院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案从中选取应用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的149例患者纳入贝那普利组,另选取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的149例患者纳入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心室重塑指标: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质量指数(LVMI);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33(IL-3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心肌损伤指标: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肌钙蛋白Ⅰ(c TnⅠ);活动耐力指标:6 min步行试验(6MWT)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心肌损伤与活动耐力指标、心功能指标、心室重塑指标、炎症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 BNP、c TnⅠ低于治疗前,6MWT长于治疗前,且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NT-pro BNP、c TnⅠ低于贝那普利组,6MWT长于贝那普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SV、LVEDV低于治疗前,LVEF、CO高于治疗前,且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LVESV、LVEDV低于贝那普利组,LVEF、CO高于贝那普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VST、LVPWT、LVMI低于治疗前,且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低于贝那普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CAM-1、TNF-α、IL-33低于治疗前,且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组低于贝那普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能够改善CHF患者的心室重塑、减轻心肌损伤、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增强活动耐力,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丹参注射液联合地高辛片的疗效.方法 3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2 组,治疗组在治疗原发病及伴发疾病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丹参注射液静点,地高辛片0.125~0.25mg 口服,每日一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地高辛片0.125~0.25mg 口服,每日一次,均4 周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部分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均好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黄芪、丹参注射液与地高辛联合应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效果明显提高,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头痛合剂治疗紧张型头痛(TTH)伴焦虑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太仓附属医院脑病科门诊就诊的TTH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乙哌立松,5 mg/次,3次/d,每晚睡前30 min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1片/次,1次/d,每晚睡前30 min口服。治疗4周。必要时,服用布洛芬胶囊,1粒/次,2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院内制剂头痛合剂,水煎至400 ml,1剂/d,2次/d,温服,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焦虑评分、失眠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同型半胱氨酸(Hcy)、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变化;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随访6周头痛发生率及每次持续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Hcy、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及随访6周,观察组头痛频率、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痛合剂治疗TTH,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中医证候、不良情绪、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睡眠障碍,远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所收治的84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将其分为3组,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组患儿每日吸入2次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孟鲁司特钠组患儿每日吸入1次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组患儿每日吸入2次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同时每日吸入1次孟鲁司特钠,疗程均为8周。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孟鲁司特钠组、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孟鲁司特钠组复发7例(25.0%),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组复发6例(21.4%),联合治疗组复发3例(10.7%),可见联合治疗组复发率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而言,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孟鲁司特钠临床疗效较佳,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应用于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收的需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丙泊酚药物麻醉治疗路径,试验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药物麻醉治疗路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入睡时间为(4.2±1.3)min、苏醒时间为(6.8±1.5)min,对照组入睡时间为(6.8±1.4)min、苏醒时间为(9.5±2.1)min,试验组患者入睡、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对照组为16.7%,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需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中,相比于单纯应用丙泊酚药物麻醉治疗路径,右美托咪定药物麻醉治疗路径的麻醉效果优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中西医结合与单用西药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08例首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和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疗程8周,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8周末两组总有效率、HAMD评分、不良反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单用西药组,中药可明显减少抗抑郁药物引起的相关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微创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58例,基于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开胸手术组(开胸组)和胸腔镜手术组(胸腔镜组)。开胸组行传统开胸手术,胸腔镜组行胸腔镜手术微创治疗。结果与开胸组相比,胸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所切除的肿瘤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均为100.0%。胸腔镜组住院时间为(7.7±2.3)d,3例使用镇痛药物,引流时间为(2.4±1.5)d,总住院费用为(14 210±2 341)元;开胸组住院时间为(10.2±2.6)d,13例使用镇痛药物,引流时间为(4.2±1.7)d,总住院费用为(13 340±2 169)元。结论胸腔镜手术微创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临床疗效较佳,术后疼痛轻,创伤小,安全性好,费用不高,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易被患者及其家属所接受,是一种微创、先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就硫酸镁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急性发作期偏头痛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急性发作期偏头痛患者124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每日口服600mg非甾体类药物布洛芬+60mg谷维素+100mg肠溶阿司匹林,连续服药7天以上;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10mg西比灵,加用30ml含量为25%的硫酸镁,连续静滴3天;维持1个月以上。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前后显效率明显要优越得多,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第4天血清镁浓度为(0.82±0.27)mmol/L,治疗前为(0.65±0.25)mmol/L;治疗组治疗后第4天血清镁浓度为(1.09±0.25)mmol/L,治疗前为(0.62±0.27)mmol/L,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镁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硫酸镁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急性发作期偏头痛较为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无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属于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深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左甲状腺素钠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患者血脂、甲状腺激素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朝阳市中心医院确诊的148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所用替代治疗药物分为甲状腺片组69例患者和左甲状腺素钠组79例患者,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脂、甲状腺激素指标变化,并对比组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用药治疗后,左甲状腺素钠组患者的TC(3.24±0.97)mmol/L、TG(1.49±0.62)mmol/L、LDL(2.01±0.47)mmol/L、TSH(2.28±0.32)m U/L水平均显著低于甲状腺片组(均P<0.05),而FT3(4.41±1.06)pmol/L、FT4(17.25±2.75)pmol/L水平均显著高于甲状腺片组(均P<0.05);左甲状腺素钠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8.86%)与甲状腺片组(8.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甲状腺素钠不仅能够改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分泌水平,而且还能纠正血脂异常,因此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治疗中应重视左甲状腺素钠的作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所收治的10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均在入院后及时对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进行纠正,限制钠盐摄入,给予吸氧,在停用血管扩张剂3 d后,开始口服缬沙坦,首次剂量为80 mg/d,而后再逐步扩大剂量,最大剂量160 mg/d。结果治疗前患者的心率、心胸比、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后二者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98例患者在治疗后心功能得以改善(58例IV级有效,40例Ⅲ级有效),总有效率96.1%。本组患者中有3例出现头晕,无1例出现电解质紊乱、干咳等不良反应。结论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较佳,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泮托拉唑钠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收治的2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每日餐前口服1次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观察组患者每日餐前口服1次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同时每日餐后口服2次马来酸曲美布汀。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嗳气、胃部烧灼感、上腹饱胀症状分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上腹痛症状分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总缓解率为78.4%;观察组患者总缓解率为80.4%。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泮托拉唑钠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较佳,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缬沙坦、拉贝洛尔对妊娠高血压患者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成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缬沙坦及拉贝洛尔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治疗前舒张压、收缩压、24h尿蛋白定量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张压、收缩压、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LIF、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IF水平高于对照组,Hcy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9%,与对照组7.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缬沙坦、拉贝洛尔治疗妊娠高血压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血压水平,调节血清LIF、Hcy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与阿卡波糖治疗二甲双胍控制不佳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98例用二甲双胍(至少8周,用药剂量应≥1500 mg/d)治疗且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仍为7.5%~11.0%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沙格列汀组和阿卡波糖组,各49例。两组患者治疗二甲双胍的剂量和用法不变(1500 mg/d),沙格列汀组加用沙格列汀,阿卡波糖组则加用阿卡波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b A1c、空腹血糖浓度和血糖达标率(Hb A1c<7.0%),以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的Hb A1c和空腹血糖浓度均显著降低(均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2周时沙格列汀组患者的Hb A1c和空腹血糖浓度均优于阿卡波糖组(均P<0.05);治疗12周后沙格列汀组患者血糖达标率(Hb A1c<7.0%)优于阿卡波糖组(P<0.05),但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血糖达标率(Hb A1c<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沙格列汀组明显低于阿卡波糖组(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沙格列汀与阿卡波糖均能有效治疗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但与阿卡波糖比较,沙格列汀发挥疗效快,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舒利迭(50/500μg)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治疗中肺功能/血气分析、不良反应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4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就诊COPD稳定期患者60例。患者均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及止咳化痰等常规处理,治疗组给予舒利迭50/500μg,对照组给予舒利迭50/250μg治疗。观察6个月内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变化,检测6min步行距离、Borg呼吸困难评分,观察急性加重频数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水平比较,治疗组肺功能改善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Borg呼吸困难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急性加重频数的发生比较,对照组较治疗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应用舒利迭(50/500μg)治疗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可提高患者肺功能、健康生活质量,可减少COPD急性加重频数,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