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76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38例,给予两组患者常规利尿、强心、抗感染、抗血管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左西孟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LVEF)、心输出量(CO),同时对不同时间患者血清CD4+、CD8+、CD4+/CD8+、NK细胞水平进行检测观察。结果治疗1天后两组患者LVEF及CO水平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LVEF及CO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两组患者CD4+治疗前后均有明显变化,观察组患者CD4+提高水平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CD4+/CD8+治疗前、后水平变化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D8+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患者NK细胞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结论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机体免疫能力,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及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共68例,随机分为:A组(治疗组)35例,予左西孟旦及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静点,B组(对照组)33例,予常规硝普钠,多巴酚丁胺等药物静点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1周后NTpro-BNP及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变化情况,评价呼吸困难改善情况。结果左室射血分数A组明显高于B组,NTpro-BNP A组明显低于B组,A组呼吸困难评分明显低于B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静点左西孟旦及重组人脑利钠肽可以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作用及最佳剂量。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北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剂量(10 mg)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大剂量(20 mg)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改善的时间、术后住院观察时间,以及治疗前后患者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脑钠肽(BNP)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时间、术后住院观察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LVEDD、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LVEDD、BNP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LVEF、LVEDD、BNP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多巴酚丁胺与巴胺联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8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就诊顺序编号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病情改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后显效率为52.9%,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显效率为35.3%,总有效率为85.3%,研究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炎症吸收率达85.3%,对照组患儿炎症吸收率为61.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发热、心率、喘息、肺部啰音等病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重症肺炎患儿行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能切实改善患儿病症,具有显著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其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卧床时间、并发症等相关情况。结果干预组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舒适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于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老年患者70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观察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5例失眠,7例便秘,5例腹胀,11例腰酸背痛;观察组4例失眠,3例便秘,7例腹胀,8例腰酸背痛,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舒适护理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按患者入院治疗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患者予以尿激酶治疗,瑞替普酶组33例患者予以瑞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临床再通率、病死率以及并发出血率。结果瑞替普酶组患者临床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该组患者并发出血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210例,随机分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心功能。结果观察组在心功能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等方面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心功能得到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4例出现肌肉疼痛,停药后自行缓解。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采取何种临床治疗护理方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更好。方法挑选2010年12月~2012年12月于我院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患者80例,其中40例采取常规护理结合综合护理的方案,进行临床治疗护理,归入A组(实验组);40例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案,进行临床治疗护理,归入B组(对照组)。对治疗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均好于B组,其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联合综合护理,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极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66例,将其分为试验组92例与对照组7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雾化吸入利多卡因,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基本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气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试验组患者雾化吸入利多卡因1h后,PaO2和氧合指数较同时期对照组升高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第4天,咳嗽、咳痰和喘息症状均有所缓解,试验组患者咳嗽和喘息症状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AECOPD中,雾化吸入利多卡因可早期改善氧合,缓解患者咳嗽和喘息症状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急性心力衰竭救治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将63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对照组不采取该措施。对比两组在好转、治愈率及平均住院天数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好转、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心力衰竭救治过程中,配合恰当的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比伐卢定联合挽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I)溶栓失败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6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肝素+挽救性PCI治疗,观察组采用比伐卢定+挽救性PCI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肌钙蛋白Ⅰ(cTnⅠ)、超声心动图心功能参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左室舒张功能比值(E/A),随访并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0,P=0.315);PCI术后,两组血清CK-MB、cTn T、cTnⅠ水平及超声LVEF、SV、E/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3、1.163、0.795、0.351、0.309、0.471,P=0.101、0.124、0.214、0.363、0.379、0.319)。随访期间,观察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χ2=4.009,P=0.045)。结论伐卢定联合挽救性PCI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失败患者的治疗,疗效与普通肝素相当,但在治疗安全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某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9月诊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取静脉溶栓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的基础上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死亡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较短、死亡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期间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康复进程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8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分别给予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90.9%对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均连续治疗15d。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5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组有效率(95.0%)较对照组(82.5%)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协同作用,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替硝唑、阿莫西林两种药物治疗急性肠胃炎的效果。方法选取112例急性肠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取得患者同意后,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阿莫西林治疗)和观察组(阿莫西林治疗+替硝唑治疗),各56例,观察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4%(53/56),对照组为80.36%(45/56),两组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患者共有2例(3.57%)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8例(14.29%),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肠胃炎的治疗中,与单纯使用阿莫西林相比,联合应用替硝唑,可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晚期再灌注患者的血脂影响及临床预后。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晚期再灌注患者予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治疗3个月后复查血脂变化及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病率。结果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明显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血管事件中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心绞痛再入院的总发生率16.7%,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使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显著下降,并能降低梗死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脑出血患者73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对照组33例患者给予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优于单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两药联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并提高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EFG-B)和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心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血清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反应蛋白(CRP)、肌红蛋白(Mb)、GDF-15、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髓过氧化物酶(MPO)、肌钙蛋白Ⅰ(cTnⅠ)、同型半胱氨酸(Hcy)较治疗前明显下降,VEFG-B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每搏量、心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改善患者心功能,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