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丹  李现总 《价值工程》2010,29(17):109-110
本文以山东省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来研究山东省人口流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山东省的人口流动与人均GDP之间有显著的关联性。其中,流入人口对经济的贡献大于流出人口的贡献,流入到城市的人口的贡献大于流入到乡村的人口的贡献水平。  相似文献   

2.
与世界上各国相比,中国的城市人口增长率是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城市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规模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和城市所致,可以视为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城市是我国经济增长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和现代化因素最密集的地区,城市人口承载能力最高,经济产出最大,经济效益最好。城市化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后也仍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中国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实现城市化,城市化是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土地供给对中国城市增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城市生产活动和劳动力居住提供空间的土地供给,对城市增长模式具有重要影响.在我国域市产业迅速集聚、劳动力流动的制度约束逐步放松的发展背景下,城市土地供给的数量和结构对城市经济、人口规模和结构及劳动生产率增长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以2000年-2006年中国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的数据建立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城市土地供给对城市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产业用地供给对城市GDP增长有明显的作用,但其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步下降,而技术及人力资本的贡献在不断增大.居住用地供给充足的地区劳动力增长较快.实证结果表明城市政府应根据城市自身产业发展与劳动力需求制定差异化的城市土地供给规划.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给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中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达3倍之多,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种收入差距造成了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流动,这种流动直接促进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城市人口不断增长。保持人口数量的适度增长对于经济相对高速发展特别是人力资本高度集聚的城市是必然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给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中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达3倍之多.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种收入差距造成了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流动,这种流动直接促进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城市人口不断增长。保持人口数量的适度增长对于经济相对高速发展特别是人力资本高度集聚的城市是必然而且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给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中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达3倍之多,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种收入差距造成了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流动,这种流动直接促进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随之而来的是城市人口不断增长.保持人口数量的适度增长对于经济相对高速发展特别是人力资本高度集聚的城市是必然而且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住房泡沫给家庭经济活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带来了巨大挑战,改变着家庭人口规模和城市人口流动规模.本文在索罗增长模型基础上构筑了住房泡沫与城市人口增长的理论框架.通过分析住房泡沫变化对家庭生育和迁移决策的动态影响机制发现:住房泡沫对人口增长的直接影响取决于经济增长方式;住房泡沫从抚养成本和家庭收入两个方面改变家庭净抚养人口数,进而间接影响人口增长率;住房泡沫通过驱动资本增长率,调整产业间劳动力配置,间接使人口增长率随资本增长率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8.
高房价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在繁荣了房地产市场进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扭曲了城市经济的结构布局与增长动力,从而降低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导致城市引力的弱化。运用2005~2016年北上广深四个一线超大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住宅商品房价格等因素对人口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房价对人口流入存在着抑制效应,住宅商品房价格每变化一个百分点,将会引起城市人口净流入量减少约0. 42个百分点;高就业水平与良好的教育创新环境能够促进人口向该地区流动;城市环境状况与收入水平虽然对人口流动有影响,但目前不是影响人口向该地流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是工业革命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和城市文明的普及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表现。城市化就其本质来说是伴随经济增长而发生的不断调整包括劳动力、资金和土地在内的社会资源配置的自然历史过程。劳动力由农业转向非农产业,由农村转向城市;资金伴随劳动力转移而流动;土地由农业用途转向非农用途,城市地域扩大,是这一过程最重要的三个方面。通过劳动力对土地的替代、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劳动力和资金在城市地区的高效率利用而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是这种资源配置的调整和转移的经济理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人口流动是城市化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和必然结果。一个城市的建设 ,必须从城市的实际出发 ,根据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城市发展状况 ,作出人口增长的科学、合理、严密的规划 ,使人口自然增长 ,人口机械增长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更好地适应城市的改革开放的需要 ,下面就温州城市人口管理谈谈我们的体会。  一、温州市城市人口管理基本情况  温州市 1998年年末人口为 718.0 4万人 ,其中温州市区 (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 )人口为116 .48万人 ,全市土地面积 11784平方公里 ,市区 10 82平方公里 ,全市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 0 9.3…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6,(2):19-21
本文通过分析绍兴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对人口流动的演变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研究表明:绍兴市人口密度中长期将呈现缓慢增长趋势,且流动人口的增长速率高于户籍人口的增长速率,特别是越城区、柯桥区成为流动人口的主要聚集地。同时,结合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认为加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增强城市服务功能等措施,有利于科学调控人口规模和结构,促进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诸如创新创业者等高级人力资本大城市流动聚集的动力问题,即该群体为什么在这里聚集而不是另外其他地方?传统观点认为,诸如收入和工作等经济因素在高级人力资本城市流动中起着关键作用。但是,根据对北京1200多个创新创业者访谈和问卷调查,结论并不完全是这样。单纯经济因素并不是该群体大城市流动聚集的唯一动力,甚至不是主要因素;相反,城市可提供的学习资源、公共服务、包容性、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等社会文化因素作为一种新动力在人口城市空间流动聚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该群体的城市抉择不仅赋予了人口流动研究更多的社会文化意义,而且还为下一步城市增长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首先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城镇化和如何城镇化是否影响经济增长。如何城镇化用三个指标来度量:一个是城市集中度,全省城市人口中最大城市所占城市人口的比重;二是大城市人口比重,即省内100万人口规模以上的城市总人口占省城市人口的比重,三是最大城市人均GDP。通过引进交叉项、利用两步回归分析(工具变量回归分析)方法检测如何城镇化是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经济增长,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和如何城镇化都影响经济增长。如何城镇化对经济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直接影响表现在最大城市经济发展和大城市人口比重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间接影响表现在城市集中度通过城镇化率影响经济增长。最后提出从城镇化率和如何城镇化两个方面着手有效推动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人口与劳动就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年,我国人口突破了12亿大关,这个事实提醒我们,在经济高速度增长的同时,人口问题仍然不容忽视。近年来,在全国各地流动的人口达8000万之众,汹涌澎湃的“民工潮”冲击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城市劳动失业率不断呈上升趋势的情况下,总计达2亿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中的相当一部分正在以无序的形态流入城市,形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探析2003—2014年中国中小规模城市对于地区增长的重要贡献。结合专业化理论,在确定城市分析单元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城市功能的经济分类,进而提出了城市等级指数。对城市等级、城市规模与地区差距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城市功能专业化通过替代城市规模对城市和区域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城市等级与城市人口规模积极相关,一些城市的城市规模与城市等级不一致,特别是在中小规模城市中更为突出,城市等级呈现高度的空间异质性。本文最后提出了中小规模城市在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开始了突飞猛进的增长,特别是市场经济的确立,为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活力。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社会的变化,我国的社会从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逐渐发展到今天,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数量相当,这是我国发展历史中一项重大事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城市人口涌向城市也会为社会发展带来新的问题,而缓解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农村人口城镇化,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两个问题是城镇化进程中两个核心问题,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同步对于城镇化的稳步进行以及国家建设的协调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城镇化基本概念性问题的基础上对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同步实现问题作了简单研究。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其中主要是流动人口迅速增长,流动人口对城市建设和首都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给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带来了巨大压力,使城市人口承载力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引导人口有序流动,提高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任务已经十分迫切。文章首先分析了北京市流动人口现状,其次采用时间序列法,依据2000年~2011年数据预测到2025年北京流动人口规模约为1340万人(不包括临时性流动人口)。最后从功能定位、城市布局、产业规划、市场和政府、区域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北京市流动人口调控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市民化:篱栅重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秀金 《人力资源》2006,(13):18-19
近年来,政府逐步放宽了人口流动和迁移政策,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998年进入建制镇以上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为5482万人,1999年上升为6683万人,2002年猛增到 9400万人,比上年增长了47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比重的13%。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工不仅没有实现向市民的转变,反而成为游离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边缘群体”,市民化进程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9.
殷宗武 《乡镇论坛》2008,(11):33-34
人口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城市外来人口持续增长,这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必然趋势。深圳市作为国内外来人口比重最大的城市,外来人口综合管理成为城市建设中一个不可避开的话题。一方面,外来人口以自己的勤劳、智慧为当地的经济建设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另一方面,少数外来人口犯罪也给深圳的治安带来不小的压力,让深圳不得不正视。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随着城市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人口流动量明显增大,在农村,流动人口主要是农民。其流动方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及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农村人口流动主要因为外出务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