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本文将中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构造门槛回归实证检验模型,采用1997—2011年的数据,验证了各地区政府公共投资存在门槛效应及Armey曲线关系。研究指出,东、中、西部最佳公共投资规模应分别为各地区GDP的13.947%、21.557%、32.666%,政府公共投资的规模超过最佳公共投资规模时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效应。整体而言,东部地区政府公共投资过剩,而中西部地区却存在投资不足。因此,东部地区需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合理利用资金,避免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中部地区应适度扩大其公共投资规模,控制公共投资规模不超过门槛值,同时也应注重资金的合理配置,提高投资的效益;西部地区需要大幅扩大其公共投资规模。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中国能源强度的演变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变化对能源强度的冲击及识别主要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论文使用2000-2016年中国30个省区的能源强度及相关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省区能源强度具有显著空间相关性,能源强度水平相似省区倾向集聚分布;城市化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禀赋对省区能源强度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则为负向;从溢出效应来看,东部省区的城市化水平、西部省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能源禀赋均产生了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而东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则产生了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空间溢出效应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3.
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基本条件。但是先前的研究鲜有讨论基础设施投资影响整体经济增长和产业地区分布的作用机理,本文借助新经济地理学的模型思路系统分析了基础设施投资的短中期效应以及相关间接效应,发现:基础设施投资虽然在短期内不利于整体经济增长率最大化,但是能在中长期通过培育形成落后地区的内生增长机制,从而推动全国性经济增长,并最终实现理想中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在构建公共投资与住宅或土地价格关系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检验了公共投资对地价、房价的溢价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土地价格受公共投资的影响最显著,公共交通投资对住宅的溢价值相对较高,生态环境投资对土地和住宅的溢价值也较高;教育投资,尤其是中学教育投资对两类房地产的溢价值较为稳定,以燃气普及率为代表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对土地和住宅的溢价值也较为稳定。这一结果说明,我国城市居民住宅区位需求已向多元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交通易达性是居民住宅选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经济繁荣与发展的基础,重新设计房地产税种和税率是我国房地产税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本文沿袭空间经济学研究范式,对LS模型进行拓展后深入研究了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对产业区位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当存在拥挤效应时,改善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公共基础设施的公共政策将经济从经济增长率高、产业集中度低和收入差异小的均衡推向经济增长率低、产业集中度高和收入差异大的均衡;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比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更有效,因为改善区域公共基础设施进一步放大了市场失灵的负面效应,这说明促进技术扩散并降低拥挤成本效应的政策才是最优区域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6.
利用1980~2010年的数据通过误差修正模型进行验证,实证结果显示:基础设施投资已经对人力资本积累产生了"挤出效应";人力资本投资显示出比基础设施投资更强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通过实证分析认为要使基础设施投资能够起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应该提高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以及使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的投资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7.
基于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的中国式分权体制,建立一个中央与地方及地方政府间的博弈竞争模型,考察转型期我国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行为.结果表明:中央政府强调经济增长和地方政府重视财政激励,令地方政府过分偏向基础设施投入而忽视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在资本流动的情况下,禀赋条件好的地区其地方政府更“重基础设施、轻环境治理”,禀赋条件差的地区其地方政府反而会相对减少基础设施投入,而更重环境公共物品投入;地方政府间的环境公共物品提供存在策略性互补行为时,溢出效应的上升将使两个地方政府的环境公共物品供给增加,地方政府间的环境公共物品提供存在策略性替代行为时,溢出效应的上升将使两个地方政府间的环境公共物品供给出现“骑跷跷板”特征.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讨贸易开放影响我国地区发展差距的机制,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地区从贸易开放中受益的多少决定于该地区的要素禀赋特征,因此贸易开放能多大程度上影响地区发展差距取决于要素的地区分布。利用1997—2007年的数据,研究发现,贸易开放使收入水平高、基础设施好和人力资本存量高的地区受益更多,而这些地区都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这种贸易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棘轮效应”机制是形成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由于地方政府的"政策效力半径"与自然的"经济半径"之间存在差异,加上地方政府较多关注于本地区经济利益,在市场经济的边界溢出效应下,地理空间上势必形成省区之间的空白区域.当官员更多考虑自身晋升时,经济溢出效应的增大会缩小政策效力半径,使边界效应增大.应建立服务型政府,以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政府的主要投资方向,对政府和市场的界限进行重新考虑和界定;还应完善上级对下级地方政府的政策协调,同时加强监督和制约;进而避免因盲目追求利润和晋升而使地区发展失衡以及区域边界发展停滞,减少政府干预或不作为因素导致的落后状况.  相似文献   

10.
财政支出结构、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构建四部门模型,分析了财政支出结构与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发现: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确定的,依据公共支出与生产性支出之间的不同比例关系而异;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确定的,依人力资本存量存量是否达到一定的临界条件而异,而这一作用的大小受制于教育资金中政府投入比重与财政支出中公共支出比重;基础设施投资与公共卫生支出能促进经济增长,但这一正向效应的大小受制于财政支出中公共支出的比重;政府教育投资有助于经济增长,这一作用的大小与教育投资回报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安徽省为例,分析了地方政府财政投资的经济效应。首先,财政投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投资以公共品和服务为主,对基础设施和公共管理投资比重较高;财政投资以内资企业为主,特别是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其次,分行业面板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投资对产出存在显著抑制作用;财政投资规模对经济增长无显著影响。因而,推动安徽经济持续增长需要不断提高安徽居民收入,并且降低财政投资增速,从而更好的发挥企业在生产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等领域的公共投资可以增加或减少某些产品的进口需求,教育、科技等投资可以通过产业联动和乘数效应推动某些行业出口的发展,而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在资金筹措上的争夺又会减少某些产业的出口.实证分析表明,公共投资与贸易顺差、进出口总额、进口额之间具有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机制,其中,公共投资的贸易顺差效应为正,进出口总额、进口效应为负;公共投资对贸易顺差增长误差的解释能力较强,而对进出口总额、进口额增长误差的解释能力有限;从短期来看,进出口总额和进口与公共投资只存在单方面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公共资本具有产出效应和外溢效应。基础设施的外溢效应主要体现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促进生产技术进步;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人力资本的外溢效应表现为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和导致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公共科研对私人研发存在替代和互补效应,其中基础科研互补效应更加明显。我国公共资本存量低于最优规模,腐败降低了公共资本效率,应设计良好的机制来激励公共资本供给和防止腐败发生。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0—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以要素配置为切入点探究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作用机制,并划分样本讨论地区间的异质性。实证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通过优化劳动力与资本要素的配置效率提高总量生产率。分样本检验显示,内陆地区对人才与资金的需求缺口较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效应的边际贡献显著;由于沿海地区的劳动力结构未能与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相适应,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劳动力中介路径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天津市公共投资和经济增长进行计量分析得出:天津市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巨大,其中,文教科学卫生事业支出相对弹性最大,积极作用最为显著;企业挖潜改造支出次之,而基本建设支出和支农支出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并据此提出要客观评价天津市经济发展阶段,注重天津市公共设施建设,同时要优化基础设施投资的结构效益。  相似文献   

16.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的稳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使农业经济长期受益,从而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和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但是两者仅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应提高对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视程度,优化投资结构,促进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公共投资、私人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河北省政府公共投资、私人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河北省政府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对GDP增速的增长有正相关影响,这在三个实证模型中都得到了验证;而三个实证模型共同指出,河北省政府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之间的相关性很小,可能既不存在挤出效应也不存在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18.
公共投资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把公共投资作为政府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并已开始利用公共投资的扩张手段来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文章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对我国在东、中和西部区域的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效应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中和西部区域的公共投资对各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不同区域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别,其中西部区域的公共投资效应明显低于东部和中部区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不断加强。有关公共文化服务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论文选取的是少数民族分布较为广泛的八个省区,以我国文化部公共文化服务司的主要职能为研究指标,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法)实证研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对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所取得的成绩进行绩效评估,从而对这些地区的现状进行实证基础上的归纳和概括,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中国省际间1997~2011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动态广义矩估计和分布滞后模型,将就业、投资与经济增长纳入统一的理论分析框架,经验评估了福利性公共支出对长期经济增长的直接和间接机制。分析发现,福利性公共支出通过促进就业和投资的间接作用机制增进了长期经济增长;就直接作用机制而言,福利性公共支出增加了税收筹资,造成居民和企业形成税后报酬率下降的预期,反而不利于经济增长。政府在扩大福利性公共支出规模的同时,要借助结构性税收调整和支出政策激励企业扩大就业,通过公共品供给机制效应外溢引导产业间投资要素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福利性公共支出的就业增长和投资增长功能,才能有效促进均衡的长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