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恒朝 《商》2014,(50):71-71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多民族群众生活聚居生活、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多宗教信仰共同存在,同时存在很多问题,民族、宗教、文化问题交错,这些都迫切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来统领人们的思想,指导人们的生活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而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云南成为了面向东南亚开放的“桥头堡”,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群众的生活水平因此不断得到提高。但在对外开放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外来思潮、思想的影响,产生了一些新得问题。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下,研究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策略研究,对于推进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进一步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准确分析和把握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个重要推动力: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动力;青年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是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动力。对这些推动力的深入挖掘,是当前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商》2016,(14)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是当今时代的要求,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更需要在该群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因此,把两者结合起来,借助网络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相信会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促进"中国梦"的伟大实现。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总结了基本经验,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群众所学习、接受和运用,进而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高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和对象,学生党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和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党的十八大的召开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它以崭新的视野,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认识上做出了新的贡献.因此,在十八大视域下,通过分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的研究现状,指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实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总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已成为时代性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品牌》2014,(6)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领域必争之地,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必然选择。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普遍存在文化价值取向模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空洞以及马克思主义边缘化等问题,因此,如何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整体视角出发,探索统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已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王芳 《商》2012,(16):141+140
如何进一步的推进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不断顺应时代发展和夯实全国人民共同理想的需要,对于把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物质力量具有重要意义,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要求,增强内容的感召力、吸引力、说服力,创新载体,培养人才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报告系统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进程。而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应该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要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说,党的十八大是一次大规模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普及教育活动。所以,厘清与把握这二者的互促关系,能对加快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琦 《品牌》2014,(8):113-113
抗战时期,为适应抗日救亡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继续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开辟了多种大众化途径。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实践始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紧密结合,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载体,这些基本经验对今天我们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阵地,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用社会主义核心观引领多元思潮,应对现代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所带来的挑战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共青团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具有其他组织无法比拟的群众基础、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活动优势。为此,以共青团工作为载体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使共青团工作达到了有针对性地创新。  相似文献   

11.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产物。红色文化建设包括红色文化的保护和红色文化的传承两个方面,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红色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依托红色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充分运用红色文化所蕴涵的我们党的历史经验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依托红色文化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运用红色文化所蕴涵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丰富经验去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2.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必然选择,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它对于统一全民思想、增强凝聚力,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还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3.
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最重要的社会实践的主体。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必然选择,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它对于统一全民思想,增强凝聚力量,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马恩在创立自己理论的同时,始终注意向工人阶级和广大群众宣传和灌输自己的理论,包括明确提出了“灌输论”的观点,亲自为无产阶级政党起草文件并注重宣传灌输方式的多样性等。列宁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创立列宁主义的实践中,也注重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包括进一步丰富发展了“灌输论”思想,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并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斯大林在继承列宁事业、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也十分重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研究和宣传,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为什么人”、“为人的什么碍”和“怎样为人”这三个根本性问题为线索,围绕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机制和路径三个维度,构建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逻辑和体系?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高校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6.
《商》2016,(13)
现如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途径。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重点问题,只有通过不断地研究与学习去发现问题,然后采取正确的措施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战略任务。首次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合在一起强调"三化"的整体性,既是我们党对思想理论建设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新认识。要抓好这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迫切需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拓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新境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分析中国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重要命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层次性原则。要从解决民生问题入手,使广大群众真正对马克思主义产生认同。同时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队伍,采用隐性教育方式,运用多种媒介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9.
当前,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已成为各个领域研究的时代性课题。艺术类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有责任强化自身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认知和理解,从根本上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尽管艺术院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存在一些特殊的困难,但它们也有其特殊的资源优势,因此,如何走出困境,充分利用好自身的资源优势,探索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殊路径,已成为艺术院校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必然有新气象,对于各种事业发展也必然有新要求。同时,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有新要求。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要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民中心、服务大众的根本立场,建设高质量的理论人才队伍,创新传播方式,改进宣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