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物权是排他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出台,这是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经之路,是社会市场经济体系的法律保障。制定物权法,是“为了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  相似文献   

2.
从长波关系看,西方发达国家巳进入新的长波,而我国则仍处在旧长波上升期的中间,两的发展差距近30年。这种长波关系,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良好经济发展成绩,尤其是特区取得良好成绩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也使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尤其是特区的外部条件日趋恶化。当前我国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既面临艰巨的挑战,又逢非常有利的良机。要使这种机遇胜过挑战,一方面需要国家经济主权强有力的扶持,另一方面则是特区高力度的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必然带来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的转移, 在使部分职业岗位减少的同时, 又创造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要从这个高度认识下岗分流, 放开视野, 转变观念, 走向市场, 开拓生存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本分析了市场经济不同国度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所出现的道德沦丧与经济违法现象,阐明了“发展”与经济伦理的关系,呼吁在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实践中,在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市场法制建设过程中,给予经济伦理、道德建设以高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具有相互依赖性、相互规定性,对其关系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决定着社会有机体的健康状态. 在改革开放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们把重心放在了经济建设这个点上,而忽视了最为重要的人的发展,从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人的发展是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根本目标.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18世纪中叶以来,经济理论与实践紧密围绕"私有制与公有制,以及市场竞争与政府干预"这组核心问题,形成两大阵营,进行了深入的激烈的争辩和斗争.粗略地看: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是私有制和自由市场竞争为主要力量推动发展的世纪;20世纪是政府干预和公有制发挥重要作用的世纪;21世纪是以混合经济为主流的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混合经济.在发展混合经济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把混合所有制等同于混合经济.  相似文献   

7.
七十多年来,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综合国力、科技实力、人民生活水平获得巨大跃升,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发展奇迹.改革开放前,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总量取得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取得经济发展奇迹的密码就在于: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用正确的发展战略来指导经济建设,坚持与时俱进地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坚持全国一盘棋发挥大国经济优势.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对外经济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增强,贸易环境有所恶化;二是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偏低,导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不足;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还不够成熟,新的经济增长极还没有形成;四是多领域存在技术短板,产业链供应链断裂的风险较大.未来十五年,中国仍有很大经济潜力发挥,完全有可能维持6%左右的中高速增长.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还有释放的空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将大大促进经济增长;中国人均GDP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客观上为中国长期保持高速增长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中国进入工业化后期,服务业开始加速发展;中国的城市化仍未完成,城市化将进一步助推经济增长;中国具有大国经济优势,很多潜能的发挥将延长经济增长时间.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走过了60年的辉煌历程.60年,中国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历经三个阶段,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体制和政策也发生了急剧而深刻的变革:由20世纪50年代选择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发展到1978年以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式和政策也由20世纪50年代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区域均衡发展,到1978-2002年间注重农轻重协调发展和"两个大局";再到2003年以后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今天的中国经济正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改变着GDP单兵突进式的增长,推动国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代物流技术水平的提高,已经为企业的生产、销售以及经营还有产品的储存、运输、配送等多个环节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企业拥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并且在此基础上构建成了以现代企业作为核心的物流管理系统,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了物流管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内部的物流管理部门。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在企业的经营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现代物流业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范围不断扩大,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推动力。本文对此进行探究,首先分析了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内涵,对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当前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希望可以进一步促进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提高区域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光辉的3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走过了30年光辉历程.1978年至1992年为第一阶段,是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过渡阶段;1992年至2008年,即改革的后16年为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建立到逐步完善的阶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在六个方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用渐进方式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发展市场经济相结合;"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的有效结合;在宏观调控中对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综合运用;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相互配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以来在融入世界文明浪潮中历次变革运动的经验教训,说明改革开放不仅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外在要求,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我们必须抓住发展机遇,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2.
面对全面深化改革与经济升级转型发展的需要,中国经济理论界必须进一步深入地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并且还应对常态社会与常态经济、虚拟经济、虚拟性货币、宏观调控、经济学最基础范畴等基础研究给予创新,对国有企业与公营企业的区别、货币贬值与通货膨胀的不同、新型工业化理论、农业现代化理论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等方面进行应用理论的研究。同时,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经济理论的研究还要肩负起监督政府经济工作的重任。  相似文献   

13.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首先,要深化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互关系的研究,认识它们内在的必然联系。其次,要认识市场经济的共性规律,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再次,要认识我国市场经济的特殊规律,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实践的推动作用。最后,要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4.
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对此中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在理论上进行了大量的有价值的研究和探索。从科技革命的推动与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西方经济思潮的冲击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流地位的坚守四个方面,梳理了二战以来中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研究成果,发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命力与科学性正是源于在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指导地位,首先必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与时俱进,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相似文献   

15.
论新型工业化视野下的职业技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加快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步伐。我国目前的职业技术教育远远不能满足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需要,存在着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功能认识不足等问题,必须从加快构建职业技术教育市场运行机制等入手,加快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以提高服务新型工业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混为一谈。市场经济具有二重性,既有历史进步性,又有历史局限性,难免发生经济危机。认清市场经济的二重性,才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防止经济危机,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从非结构优化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结构优化型经济发展方式;从非协调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协调型经济发展方式;从不可持续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可持续型经济发展方式;从片面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全面型经济发展方式;从投入主导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创新主导型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体系,完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形成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受到国际因素的一定影响,世界主体的转变,经济一体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初期有一定促进作用;较为成熟的亚太模式、德国模式、美国模式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国的改革指明了方向;苏东改革失败的有力借鉴,对创造性探索出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模式"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不能忽视国际因素对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形成的阻碍。  相似文献   

19.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全新的思想,反映了我们党经济建设指导理念的升华,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的高增长和高发展,但存在的各种问题也十分明显.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有效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