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财政风险的金融视角:共生性及其破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金融风险与财政风险存在着内在相关性。近年来我国财政赤字的逐年俱增,同时金融风险成为财政或有负债主要的来源,金融风险向财政转化的比例过高,我国已经进入“强金融,弱财政”的宏观经济状态。在金融视角下对财政赤字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寻找化解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之策。  相似文献   

2.
结合我国国情,深入全面了解整个政治经济与社会领域,实施深入改革,政府治理的关键点在于,通过深入财政改革,将财政转型变成现实.从国家治理角度探讨财政审计与财政制度构建策略,为财政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理念,将现代国家的国家治理与财政视为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对新中国财政制度变迁的分析因此也必须以国家治理的阶段性变化为依据。本文回顾了发达国家历史上国家治理与财政的同步演进。根据国家意志与国民意志之间所经历的冲突、并立和融合三种状态,将国家治理划分为“强国”“富民”和“民主”三个发展阶段,并据此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个时期的国家治理特征。在各个时期,财政制度的具体内容与形式虽然有所差别,但满足该阶段国家治理的需要都是其变化的内在驱动力,突出表现为财政的经济治理职能、社会治理职能和政府治理职能相继成为财政制度建设的重点。通过明确国家治理概念、划分国家治理阶段、界定与国家治理相匹配的财政职能和梳理国家治理背景下的新中国财政制度变迁,本文尝试将“国家治理”理念构建为真正能够用于阐释和说明具体财政现象的分析性原理。  相似文献   

4.
5.
文章从国家审计和国家治理的关系入手,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提出财政审计发展是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重要路径的观点,并对当前财政审计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推进财政审计全覆盖、突出绩效审计目标等方面,对深化财政审计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国家审计和国家治理的关系入手,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提出财政审计发展是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重要路径的观点,并对当前财政审计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推进财政审计全覆盖、突出绩效审计目标等方面,对深化财政审计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从资源配置的系统结构认识财政,财政是政府以公共权力进行的资源配置,是连接政治、经济、社会三个领域配置资源的媒介,关注的是“联系”,资源的“来龙去脉”。国家治理是政治治理、经济治理、社会治理的有机体,财政治理是协调处理政治、经济、社会三个治理系统之间的秩序,强调的是“界限”,治理规则的确定性,关键是财政自身的治理,即预算机制和预算能力。现代财政就是公共财政,预算规制秩序之中运行的财政,财政现代化就是财政公共化。中国式财政现代化的制度基础是“公共权力+财产权利”即“双元结构财政”,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经济领域主要是市场效率问题,关键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关系;社会领域主要是社会保障的公平和劳动力再生产的负担分配;政治领域关键是制约支配资源配置的公共权力。  相似文献   

8.
财政决算系统的反应了政府对财政资源的配置效果,对督促政府充分履行受托公共责任,提升政府的政治信任,完善国家的治理体系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充分了解上下级审计机关与财政部门编制决算草案和预算执行审计部门之间的配合问题,充分借鉴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促进信息化审计目标的实现,提升审计成果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财政持续、高质量发展,在以下十个方面改革中取得重大进展:完成预算法修订,为财政法治奠定坚实基础;重构预算体系,完善预算管理制度;调整税制体系,优化税制结构;实施“营改增”,推动“供给侧”改革;调整个人所得税制,推进公平分配;明确央地支出责任,规范转移支付;实行债务余额管理,探索地方政府发债机制;改革税收征管体制,构建高效统一的征管体系;全面推行绩效管理,建立“三全”绩效管理体系;建立派驻监管局,改进和强化财政监督。  相似文献   

10.
现代国家治理具有治理主体多元化、运行方式多向度、作用边界清晰、注重契约精神等鲜明特征,财政是有效实施国家治理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监管手段。发挥财政在现代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需要针对制度建设、财政运行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进一步牢固树立市场观念、契约精神、法治意识、适度保障理念和国际视野等现代财政治理理念,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夯实财政经济发展基础,健全财政保障及约束机制,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财政制度,以有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治理体系,不是西方财政理论的简单借鉴,而是对中国历史理财智慧的时代性转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调适、西方经济学的本土化融合而形成的独特治理体系。具体而言,新时代中国创造性转化了中国历史上“邦国大本”“养民为先”“礼义秩序”等传统理财思想,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人的立场”“生产再循环”与“真正共同体”的政治经济学学说,创新性发展了政府与市场关系、福利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经济理论,从而在实践上生成了独特的财政治理体系。基于古今中外财政智慧的创造性转化视角解构新时代中国财政治理的创新现象,或可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探索建立一个既能融合中国话语和体现中国特色,又能涵盖人类社会一般规律的财政治理理论和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财政分权对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的影响,发现两者间有显著的负向关系。即在中国式财政分权的体制下,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地方政府越可能忽视环境问题,没有动力去加大环保治理投资。  相似文献   

13.
14.
不同体制下的企业体制决定了其会计运行机制,由于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在用物权、用人权、用财权方面未能充分独立自主,使其会计运行机制表现出目标多元化、会计管理体制名不符实,资金管理制度行政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刘琪 《财政监督》2012,(34):53-55
审计风暴以来,无论是审计署公布的审计工作报告,还是审计结果报告,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审计逐步完成了从幕后到台前的角色转变,而财政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所受到的关注程度也逐渐提高。财政审计从单纯地审计财政收支真实、合法逐步转向审计财政收支真实、合法、效益并重,从审计难处理到审计  相似文献   

16.
会计的发展过程展现了会计发展变革的一般规律。当前,推动我国会计变革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会计可能和需要的变革主要包括会计计量的拓展、会计治理功能的发挥以及有关领域的实践创新和理论探索。另一方面,国家治理现代化为会计理论的发展和繁荣创造了历史机遇,会计研究人员应该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7.
陈龙 《财政研究》2020,(11):21-32
财政能力是国家能力的基础和核心。从财政汲取能力和公共产品供给能力研究财政能力,并以财政收入的量和财政支出的效率作为衡量标准,不能充分揭示财政能力的内在特质,并限制了其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财政能力的基本问题,并提出"需要"的满足过程亦即风险的形成过程,"三种需要"的矛盾运动是公共风险产生的根源,防范和化解公共风险是财政能力的逻辑起点和最终体现。从公共风险视角,基于国家治理的"3+1"架构,提出了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中的财政能力集,以及财政在伦理道德中的规范和引导能力,并提出风险分配的公平与正义是财政的基本伦理。本文还提出这些财政能力并非平行的,而是具有层次性。财政能力的延展,呈现出不均衡向均衡动态发展、协调性日趋增强等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介绍美国、欧洲、日本等国财政危机发展的基础上,研究了当前各国开展财政整顿面临的障碍性因素,并提出促进全球财政问题走向均衡的建议,如切实提高财政透明度,财政调整政策应纳入外部冲击应对机制等。  相似文献   

19.
财政改革不只是财政制度本身的改革,更要服务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要。财政收支不只是资金运动,而应看到收支现象背后所反映的政策意图。从财政支出来看,支出与政策目标要相匹配,要体现国家治理的目标。财政收入的取得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而同样要与国家治理的节拍相适应,尽可能不妨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发挥,尽可能地促进收入分配目标的实现和宏观经济的稳定。财政改革需要解决好我国需要什么样的财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财政基本功能界定和财政机构分工进行了梳理,认为财政收入组织和财政支出组织的关键问题是采取“一体化”设置还是“分设制”设置,这也是财政监督的重要内容。我国财政实行收支机构分设、预算和支出执行机构内设于财政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一体化”于财政部、政府采购办公室内设于财政部的基本架构,基本适应我国现有国家治理体系的要求。同时,为进一步提升现代财政治理能力,本文建议进一步提升预算编制和预算管理功能,将现有财政部预算司升格为“国家预算局”,由财政部代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