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空降怎么这样难最近常听到一些企业抱怨说,中国的职业经理人就像下山摘桃的猴子,既不种树也不看护,摘完就走;职业经理人都是只做自己职责内的事,从不肯主动担当,连加班都不愿意……职业经理人又称空降兵,指不是企业内部培育而是从外部引进的高级管理人才,这些人通常都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在知名企业锤炼多年后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但他们或许是遇到了职业天花板,或许是受到其他企业的吸引(包括诱惑)而做了空降兵。战场上,空降兵天生就是要被包围的,中国的职场空降兵也不例外。我国早期的职业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人口红利”都被认为是造就“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重要源泉。然而当前沿海地区大规模的用工缺13和不断蔓延的“缺工潮”,使得中国传统的国家盈利模式受到严重;中击,缺工不仅仅是区域性的,我国劳动力供给已发生由“无限供给”变“有限剩余”的重大转折,  相似文献   

4.
一、金融危机尚未见底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主要是金融投机过度、宏观政策错误、美国经济结构畸形、政府监管不力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基于世界银行和欧洲复兴发展银行的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转型国家经济绩效的决定因素,重点分析了政策、制度、初始条件在解释转型国家经济绩效方面的作用,而且对比了这些变量中期与长期的作用差异。研究表明,不论是长期还是中期,法制环境的作用效果均显著为正;国家能力的作用效果长期为负,中期为正,但均不显著;企业治理与重组、初始条件、私有化水平、私有化速度对转型国家经济增长的效果在长期和中期均存在着方向上或者显著程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刚刚降下帷幕,堪称全球装备制造业盛宴的2012上海工博会,纵然在全球经济疲弱、发展遭遇瓶颈之际,却能逆势而动,取得3+3+10的不俗表现。即成交额3亿、意向3亿与10万之众的参观人次,这足以证明本届工博会,成功地掀起中国企业融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工博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提振中国工业、提振人气,更有企业捷足先登地融入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赶潮者。本期专题有关工博会的报道,意在引导企业的全球意识、率先融入全球工业革命的  相似文献   

7.
2011年是一个展望未来的好时机。中国经济的转型有一个先发的优势,那就是在人家还为“往何处去”而争论不休的时候,我们已经达成共识。“‘十二五’规划指导意见”公布之后,我听到社会各界的声音,可以说是一致支持,几乎没有人质疑“要不要转”,  相似文献   

8.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走不下去了,而产业转型升级却迟迟没有进展,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瓶颈制约因素,关于这一点,朝野上下已形成共识,但如何促进转型升级,如何从制造型经济走向创新型经济,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做法。我在这里简短地讲五条。  相似文献   

9.
李宝娟 《活力》2021,(21):150-151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为了调整经济结构,彻底改造经济运行模式,创造更大的效益,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内部结构,实现业务管理模式的新配置,以增加对业务管理模式的理解,提升工商管理落实效率,消除信息壁垒,确立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本文从经济结构转型发展背景下企业工商管理模式问题入手,对这一背景下的企业...  相似文献   

10.
由美国引发的次贷危机波及全球,造成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欧美各国纷纷出台"再工业化"政策,力图重塑制造业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力制高点。这些政策的出台势必对福建省的招商引资、产品出口和产业升级造成影响,为此福建省应采取以下四个应对措施: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做优传统产业;创新驱动、科技引领,做强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攀升;培育高级要素,增加对外资的磁吸效应。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2011,(9):67-67
经济转型是国家战略,也是“后重工业化”时期中国经济的必然选择。政策着力,领导人反复强调,不惜降增速也要实现转型。因此,作为政策扶持重点的创新型企业将有望引领未来发展,成为新兴行业龙头。工行理财专家认为:“当前市场上与经济转型、创新战略最契合的板块就是创业板。  相似文献   

12.
《数据》2009,(1):7-7
法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专家索朗索瓦·埃斯布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2009年至少有三大关注要点:美中经济走向、能源特别是石油价格是回升还是继续跌落、欧盟建设能否在危机中继续发展。这三个要点将决定2009年全球局势的走向。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地处南亚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印度,不仅其快速发展的国家经济引起世人注目,而且其国家经济的微观载体——企业的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学界的热门话题。认真探讨印度企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内外因素,必将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2020年,经常被作为具有长期眼光的人来讨论的年份。但是,2020年只是七年之后,实际上有点像是近期的时间点。我今天主要是针对中国来谈一谈,当然一开始想要介绍一下大的背景,就是在世界各地发生的一些情况。我觉得中国也会在接下来的七年中进一步完善它发展的框架和政策。目前,在全球经济中我们看到有很多问题,包括欧元区的问题、美国的政治僵局,还有很多不平等的现象,另外还有一些贸易的顺差、赤字问题。当然,还要根据全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技术在产业中的逐步渗透引起社会对就业结构变动的广泛关注。本文利用2013-2019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基于智能化投资和智能技术应用两个维度构建了企业智能化转型指标,从微观视角探究了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转型对内部劳动力结构转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企业智能化转型能够显著地驱动其内部劳动力结构转换,表现为智能化转型的加深会提升科技人员、营销人员等从事复杂性工作的高技能劳动力占比,而降低加工制造人员、行政人员等低技能劳动力占比。在一系列内生性分析和稳健性检验之后该结论依然稳健。(2)这种驱动效应不仅源于智能化转型对低技能岗位的直接替代和对高技能岗位的直接创造,还能通过促进企业向价值链上游的技术创新和价值链下游的制造业服务化加以实现。(3)受劳动力市场分割、行业属性和政府补贴差异影响,在低劳动力市场分割地区及企业、信息产业和低政府补贴企业中,智能化转型对劳动力结构转换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论揭示了企业智能化转型对内部劳动力结构转换的驱动效应,丰富了人工智能技术影响就业的相关研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周源  李伟 《企业经济》2023,(9):59-68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数量连年减少,企业用工和经营运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全新问题。传统的制造业企业被迫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并进行相应较大力度的转型升级。与此同时,我国的企业杠杆率也在不断攀升,如何解释杠杆率快速上升的原因成为当前研究关注的重点。基于此,本文分别构建基于宏观视角的VAR模型和微观视角的面板回归模型,分析企业劳动力、转型升级以及杠杆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劳动力供给整体上会对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和杠杆率产生负向冲击;但细分来看,劳动力减少对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杠杆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却不存在这种现象。据此建议:建立相关保障制度,稳定劳动力供给;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转型升级效率;强化金融服务,落实差异化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企业要在全球化中学会与世界共赢 从某种角度讲,今天全球生产的价值链在不断地被拉长,原本由一个工厂完成的事情,现在甚至都不是由一个国家来完成,而是把这些生产的价值链独立出来散布到全世界,在全球组合资源,形成整个价值链的体系。中国拿下全部的价值链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切入一个环节,把它拿到手里,做大甚至做强,完全是可能的。中国之所以发展这么快,并不是把所有的价值链都拿到了自己手里,而恰恰是由于全球价值链的拉长,我们找到了几个突破点,进去把它拿下来,就有了今天这样的局面。所以,是全球化给了我们机会,不能不去抓住它。发展中国家从事加工和组装,发达国家从事产品标准的制定和关键技术、核心业务的掌握,当然产品的最终价值是在全球实现。同时,伴随着各个环节产生的服务业,也不可能在某国单独存在,而是在各个国家都普遍存在,这种情况又给我们一个机会,就是不仅仅是制造,而且围绕着制造的服务业也可以拿到手里,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基本情况。这个基本情况恰恰是我们遵循了全球经济发展的规则,而不是挑战它、打破它。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的环境急剧变化,传统企业纷纷转型,以迎接挑战。不转型等死。转型则找死,面对互联网企业的咄咄逼人,传统企业迎战“互联网+”可以从全面触“网”、脱胎换骨、携手互助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黄晓玲 《中外企业家》2022,(13):151-153
经济结构转型下,企业开展日常管理,要主动探究工商管理模式创新的方法。工商管理作为企业管控的核心工作,其落实的科学性、有效性,与企业发展结合的紧密性、完善性,对于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新的经济结构转型下,企业要选取与新市场环境相比匹配的工商管理模式,针对外部经济与市场环境持续变动的背景,通过工...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物为本”的发展模式势必要减缩,取而代之的是“以人为本”。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过大的利用资源而换取较小利润的发展模式只适合经济发展初期的原始积累阶段,中国已经从一个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变,作为一个企业也应该从一个“生产型”企业向“销售型”企业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