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慧  王天慧 《杭州研究》2010,(1):101-103
2007年开始的金融危机的是金融衍生品引发的,但是这个衍生品市场是场外市场,而不是场内市场。场外衍生品市场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帮助金融机构管理资产负债风险,降低资金成本。场外衍生品交易增长很快,已经远远超出场内交易的规模。同时由于其交易机制的弊端等因素,使市场积聚了大量的风险。金融危机两年多以来,政府在救市、确保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在寻求场外市场发展的新思路。本文对场外衍生品市场运行方式存在的风险和清算机制的路径选择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引发自2007年开始的金融危机的是金融衍生品,但是这个衍生品市场是场外市场,而不是场内市场。场外衍生品市场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帮助金融机构管理资产负债表风险,并降低资金成本。场外衍生品交易增长很快,已经远远超出场内交易的规模。同时由于其交易机制的弊端等因素,使市场积聚了大量的风险。金融危机两年多以来,政府在救市、确保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在寻求场外市场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场外衍生品市场由于缺乏监管、交易信息不透明、产品过于复杂、过于巨大的规模等原因给金融市场带来巨大的系统风险和给金融危机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也为研究者理解其作用机制和作用强度带来困难,难以把握场外衍生品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该文从场外衍生品市场近年基本发展特点、金融危机中的角色以及场外市场未来发展等三个方面分析场外衍生品市场,以求加深我们对场外衍生品市场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4.
斯文 《山东经济》2013,(4):88-96
金融危机使场外衍生品市场广受争议,政府监管的缺失被认为是酿成灾难性后果的根源之一。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一个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的信号传递博弈模型,以此分析市场参与者和政府监管者之间的动态博弈关系,推导出实现博弈均衡所需的各种约束条件。最后,依据模型分析的结论并借鉴国际监管发展的最新趋势,提出完善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助社会调研、案例分析及模型建立等研究方法,在阐述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衍生品交易和监管中积极变化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并从宏微观角度提供了对策建议,以促使企业合理利用衍生品交易规避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促进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建敏  刘杰 《山东经济》2010,26(5):116-120
市场经济框架中的证券市场必须由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共同构成,必须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体系,仅有成熟的场内交易市场而缺乏规范的场外交易市场是不能满足证券交易方式的多样性需求的。我国证券管理部门采取的关闭证券场外交易市场的政策不符合证券法的规定,实践也证明证券场外交易并不因市场的关闭而消失。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要求重新肯定场外交易市场的法律地位,但场外交易的分散性和灵活性要求尽快健全相应的法律监管制度,以保障场外交易活动的健康开展,并规避交易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黄毅 《中国经贸》2023,(14):16-18
随着我国以证券交易所为代表的场内业务快速发展,场外业务也逐步出现、日渐丰富。场外业务分属不同的部门监管。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下,中国证券业协会对证券公司为代表的场外资本市场实施自律监管,中国证券业协会下属的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证报价”)负责收益凭证、场外衍生品、非公开发行债券等场外证券业务备案,建立并逐步完善场外证券业务风险监测监控体系。本文从分析场外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估值难点入手,结合我国场外业务特点和监管现状,探讨了可能的应对措施,建议金融基础设施将估值服务纳入公共服务职能,加强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估值相关的政策协调,推动建立场外金融工具的估值技术标准,以探索解决我国场外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估值问题。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衍生品的广泛使用成为了金融风险管理领域里面一个很突出的现象.尽管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出现大大提高金融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灵活性,但它也同时给使用者带来了另类风险,更为关键的是其亏损事件有可能引发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从政府的立场来看,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对金融衍生品交易进行监管.  相似文献   

9.
金融海啸中令人谈虎色变的CDS,在国际市场已逐渐复苏,然而,在中国却遭遇了另一番命运,精心设计的CRM一出世便先天不良,无论是市场、投资人还是监管机构尚未做好迎接这个中国场外金融衍生品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0.
胡俞越  孙昉 《首都经济》2008,(11):42-44
在短短的数月之间.随着美国华尔街五大投行三家倒闭两家改制,曾经在美国创造过神话的投资银行业彻底坍塌,更压垮了美国金融业脆弱的神经,整个美国的金融体系走到了崩溃的边缘.而这一切的一切不得不归功于场外金融衍生品(OTC)这一美国人引以为豪的金融创新。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深刻地揭示了少数劣质OTC金融衍生品已经成为美国乃至世界金融危机的动力源,而OTC衍生品市场的放大效应与监管缺失,使得OTC金融衍生品市场在国际上扮演了金融瘟疫传播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目前全球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新型金融衍生产品的高风险性和监管缺失研究,认为防范新型金融衍生产品风险必须通过明确界定金融衍生品依托的基础资产标准,强化标的资产质量的基础环节监管;通过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将所有创造风险和掩盖风险的机构都纳入监管的范围之内;同时,应加快对新型金融衍生品风险监管技术的研究,打破分业监管职能,建立统一监管体制,做到监管技术上的全局性、系统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2.
在变革中刷新历史纪录,将是2008年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主题。这一年,黄金期货已燃起投资热情,金融期货呼之欲出,信用衍生品将开始试点。在交易规模爆发式增长的同时,金融监管模式也有望从主体监管逐步向功能监管转变。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巴林银行倒闭原因的探讨,从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两方面分析了商业银行应如何通过完善内控体系管理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的风险.市场风险来自于银行外部,可以通过数学模型量化.而操作风险主要来源于银行的日常营运,其量化可以选择基本指标法、标准法等高级计量法.此外还应制定恰当的操作风险战略,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确保合理的授权和责任分离制度,从而有效地控制衍生品交易的操作风险.  相似文献   

14.
场外股权交易市场的困境摆脱:国际借鉴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场外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现有的两类场外股权市场,在经营模式和交易制度等方面存在显著不同。现阶段规范和发展我国场外股权交易市场的政策条件已经成熟,应从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明确监管归属和构建有层次的场外市场等角度入手进行健全和规范。  相似文献   

15.
王蔚松 《上海国资》2012,(10):82-83
近年来,随着金融创新和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日益成熟。在当前复杂而困难的经济形势和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出于筹资利率风险管理的需要,参与了各种金融衍生品交易。其结果是,一方面企业运用金融衍生品对冲降低利率风险的重要作用正日渐显现,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企业包括深圳南山热电、国航、中铁、中信泰富等,都曾因涉及金融衍生品交易而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数额较大的亏损。人们开始以一种质疑的眼光来看待金融衍生品,甚至还出现了反对金融衍生品的呼声。  相似文献   

16.
国际新闻     
美期货监管机构承认报告制度有漏洞美国期货行业监管机构——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9月11日发表报告承认,目前,该委员会的交易商持仓报告制度存在缺陷。报告认为,过去20年来美国期货市场的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大批新型交易商涌入这个市场。商品指数交易  相似文献   

17.
孔洁 《沪港经济》2004,(6):53-54
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场 相当发达 金融衍生品最早是作为对冲交易风险的避险工具出现的,后来逐渐演化为既有避险作用、又有投机功能的独立金融交易品种。  相似文献   

18.
《产权导刊》2009,(11):14-14
做市商定价与基金主导行情 国际黄金市场的参与者大体包括国际做市商、银行、对冲基金、矿商、私人投资者以及黄金ETF。可按市场的不同将以上参与者分为场外衍生品参与者和期金投资者。  相似文献   

19.
谢思明  梁冬 《中国经贸》2014,(18):132-132
金融危机后,国际场外衍生品监管者意识到双边清算模式无法满足风险管理要求,改革清算模式成为各监管当局的首要任务。本文首先分析了相较于双边清算模式而言集中清算模式有哪些进步,然后具体总结了当前国际集中清算制度的发展情况,最后分析国际集中清算趋势对我国构建场外衍生品监管体系、完善集中清算制度有哪些借鉴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长期论争中,自由市场派占据上风并导致监管缺失,成为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其主要表现为:金融监管法律放松,长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市场的自由放任和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放纵,对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管失职等。对我国的启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审慎推动金融创新,防范金融衍生品风险,要加强对金融机构和住房抵押贷款的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