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浙商》2011,(18):36-36
日前,中国首部华侨华人研究蓝皮书《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1)》发布。蓝皮书显示,留学生不愿回国发展,中国富豪移民海外,中国财富流失他国现象已比较严重。蓝皮书指出,白1978年改革开放至2009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即国家公派、单位公派、自费留学)的总数为162.07万人,留学回国人员的总数为49.74万人。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发布的《中国国际学校蓝皮书2020》从全球人才流动的角度,对中国国际学校进行了再定义:"中国国际学校是改革开放后在我国兴起的一批集中在基础教育(幼儿园至高三)阶段,部分或全部采纳国际课程模式及评估体系的学校。"蓝皮书指出,中国国际学校是聚天下英才的粘合剂,是全球人才环流的助推器,是国际人才培养的试验区。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世界经济和国际教育发展的全球化进程,中国教育事业走过了改革开放与快速发展的二十多年。近年来,以培养多层次、离新人才为主的国际教育合作交流与自费出国留学呈快速发展之势。至2005年底,中国的各类出周留学人员总数已达93万人,其中2000-2005年出国的留学生占65.21%。特别是近四年来,自费留学人数已连续超过10万人,均超过当年留学总数的91%。自费留学已经成为中国留学教育的主体,也成为改革开放亮点中最值得关注的社会历史焦点。  相似文献   

4.
《商》2015,(42)
<正>一、背景2010年,国家教育部启动《留学生中国计划》,争取到2020年全国当年外国留学生人员数量达到50万,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学生流动目的地国家。一般认为,我国来华留学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后有了跨越式的发展,特别是在来华留学生的规模上有了巨大的增长,2014年,共有来自203个国家和地区的37.7万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其中来自发达国家的人数也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这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国策  相似文献   

5.
9月,又到一年留学季。1978-2013年,中国总计输出300余万留学生,其中超过90%是自费留学,中国留学生也因此成为各国的“财神爷”。根据国际教育协会和美国国科院年度报告,外国留学生每年预计可以为美国带来24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其中近30%为中国留学生。  相似文献   

6.
"双一流"大背景下,中央重点实施"留学中国"计划,积极提高来华国际教育水平,但来华留学生的金融需求存在一些痛点问题,金融服务水平不平衡,网络化、体系化不足问题突出。文章从来华留学发展趋势特点及金融服务现状出发,基于对来华留学生抽样调研数据、技术接受与行为金融理论模型的分析,发现来华留学生存在教育费用管理变革需求并实证研究造成来华留学生在华金融行为现状的因素及显著性水平,得出感知易用性是影响来华金融行为的最为显著性因素的结论,以此对来华留学互联网金融产业参与主体提出可行性建议,突出体现来华留学金融产业价值,推动来华留学国际一流金融服务配套产业建设。  相似文献   

7.
由全球化智库(CCG)与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共同研究编著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0—2021)》蓝皮书于近日发布。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并未明显影响留学实际需求,但受全球疫情蔓延影响出国留学有所延迟。在疫情发生后,英国成为最受青睐的目的地国。随着我国学生赴美留学人数或遇拐点,我国学生出国留学目的地多元化时代即将到来。自费留学仍然是我国出国留学的最主要群体,留学大众化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此外,留学人员回国人数持续增加,拥有国际视野成为海归群体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世界经济和国际教育发展的全球化进程,中国教育事业走过了改革开放与快速发展的二十多年。近年来,以培养多层次、高新人才为主的国际教育合作交流与自费出国留学呈快速发展之势。至2005年底,中国的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已达93万人,其中2000~2005年出国的留学生占65.21%。特别是近四年来,自费留学人数已连续超过10万人,均超过当年留学总数的91%。自费留学已经成为中国留学教育的主体,也成为改革开放亮点中最值得关注的社会历史焦点。  相似文献   

9.
每年有10万余越南学生到国外留学,但目前只有十分之一的学生留学中国。本研究通过对在云南学习的越南留学生问卷调查发现,通过越南留学中介机构和在中国留学过的越南学生口碑相传,有很多越南学生希望来中国留学。但由于对学生入学汉语要求不高,在中国云南留学的绝大部分越南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完全听懂老师授课,在文化和生活适应方面部分学生也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目前越南学生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即将来华留学的和已经在中国的越南留学生,以及中国留学生管理部门提出了多个促进和完善越南学生留学中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荆中 《中国工商》2002,(6):129-129
根据教育部的报道,2001年到中国留学的外国学生有5万人,日前,总共已有35万外学生到中国来留学,首次与中国在国外的留学生数目相当。这是自1854年容闳由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归国,近150年的中国现代留学史上,中国派出的留学生第一次与接纳的留学生旗鼓相当。这是中国将迎来第二个“汉唐盛世”的信号,中国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文化和科学技术上已受到世人的广泛瞩目,它足可与2001年中国竞获奥运会举办权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1.
事件     
《饭店现代化》2012,(12):8-10
《中国会议蓝皮书》暨《2011年中国会议统计分析报告》发布11月2日,在"第五届中国会议经济与会议酒店发展大会"上,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发布的《2011中国会议统计分析报告》显示,北京、上海、大连成为目前我国举办国际会议最多的城市。在参加统计的34个城市中,北京以举办107个国际会议排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由中国社科院、利丰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流通蓝皮书:中国商业发展报告(2013-2014)》(以下简称"蓝皮书")显示,中国电子商务进入O2O时代,移动网购前景良好,预计2016年中国网购规模将达3.6万亿元人民币,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10.8%。报告透露,内地网购市场发展迅速,2013年中国内地网购市场交易达到1.85万  相似文献   

13.
2014年1月22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往北京发布的《国际人才蓝皮书》指出,根据过去一年多所发生的移民情况,中国环境问题的加剧成为精英和富裕阶层移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新年伊始,相关机构纷纷发布关于2022年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预判.2022年,经济政策会有哪些变化?商业领域会有哪些机会?企业如何调整战略方向?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2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2021年中国经济预计增长8.0%,2022年预计增长5.3%左右.浦银国际的《2022年市场展望:东边日出...  相似文献   

15.
EC备忘     
事件 7.8% 刚刚由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二OO二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中国经济蓝皮书》)预测,今年中国GDP增长率可达75%,而明年的GDP增长率甚至可能超过今年,达到78%。 蓝皮书预测2002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达428万亿元人  相似文献   

16.
王阳 《新财富》2013,(11):66-69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虽然群体的壮大稀释了留学的光芒,但无论是对于留学国家、所学专业的选择,还是出国的方式上,中国学生的选择都更为理性和多样化。而学成归国,依然是70%留学生的第一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会展》2012,(1):42-45
2011年11月,中国会议酒店联盟发布了国内首部《中国会议蓝皮书》。蓝皮书显示,根据国际会议和大型会议协会对全世界232个城市排名,中国内地举办国际会议的城市前3位分别是北京、上海、成都。从这个排名来看,成都已经跻身我国国际会议举办城市三甲。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在留学目的地选择、留学生规模、留学生回流等方面均具有一定共性。中印两国留学生都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为主要留学目的国,而由于历史文化差异,中国留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日本和韩国,印度留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英联邦国家。近年来,随着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内用人环境的不断优化,两国留学生均出现大规模回流。为吸引更多海外高端人才回流,中国可借鉴印度的成功经验,建立“科学人才库”、创设“海外华人日”、增加海外留学生的祖国认同感和自豪感,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留学生回流政策。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1985-2010年中国留学归国率和经济、科技、教育、生活水平四个方面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相异回归模型,运用多种检验方法和OLS方法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2002年前后中国对海外留学生的吸引力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经济规模、科研氛围、教育投入和生活水平对归国率有重要影响,这为我国有针对性地创造条件吸引本国人才“回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运用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对留学生数及学成回国人数进行预测。不难发现出国留学生总人数和留学生学成归来人数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学成归来人数占出国留学人数的比例在逐年增加。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内地发展很快,吸引人才的政策落实的越来越好,国内用来研究的硬件设施在水平上逐渐与发达国家缩小。政府应抓住时机。营造宽松自由平等竞争的学术科研环境、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安定的生活环境;发展风险投资业。改善创业软环境;拓宽留学回国人员就业渠道,增强对留学人才回归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留学人才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