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朱静波  于华 《理论观察》2011,(4):168-169
外汇指定银行在外汇管理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既是外汇资金运转的枢纽又是外汇管理的对象还承担代位监管的职责。所谓代位监管是指国家外汇管理机关通过或借助外汇指定银行对外汇主体交易有效实施外汇审核、监督和管理。近年来我国外汇管理思路和管理手段改革不断深入,易刚局长“五个转变”提出后外汇局更多地转向后台监测分析.外汇指定银行则代替外汇局承担越来越多的一线审核工作,其执行外汇管理政策的合规性直接关系到外汇监管的效果。当代位监管和银行自身利益、客户利益发生冲突时.银行如何对待是做好外汇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升值形势下在华跨国公司的外汇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阳 《亚太经济》2006,(4):105-107
本文阐述了控制外汇风险的管理决策程序,指出跨国公司应当把管理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作为重点。跨国公司可以采用“套期保值”或通过提前错后收付法、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等来管理交易风险;管理经济风险需要涉及到企业的生产、销售、财务等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3.
李博 《特区经济》2009,(6):275-27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双向流动的迅猛发展,我国跨国公司与世界各国的贸易联系日益频繁,外汇业务迅猛增长。尤其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我国跨国公司所面临的外汇风险日益突出。加之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变动频繁,外汇风险给我国跨国公司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并引发了一系列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跨国公司面临的外汇风险,以及现阶段我国跨国公司外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积极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瓦解之后,西方国家开始实行浮动汇率。浮动汇率制的建立,极大地影响了跨国公司的国际涨营环境。跨国公司要检验国际范围内的经营成果,制定经营决策,就会受到外汇会计暴露的影响。本文将讨论外汇会计暴露的概念、跨国公司财务报表的外汇换算方法、如何运用外汇远期来管理外汇会计暴露以及外汇远期管理外汇会计暴露的评价,供我们的跨国经营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汤静  高嘉磷 《中国经贸》2009,(10):158-159
在现有个人外汇投资方式不能满足投资需求的情况下,个人外汇保证金交易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但由于目前国家法律以及监管的不完善,我国外汇保证金交易还处于盲目发展阶段,面临许多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一、前言所谓银行展业三原则,即“了解客户”“了解业务”“尽职审查”。近几年,基于展业三原则开展的外汇业务逐渐被应用于外汇管理实践,并为外汇管理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银行外汇管理中的展业三原则,既是适应加快健全宏观监管体系的需要,又是调整银行监管、外汇政策的基本要求。然而,在银行外汇业务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银行部门需给予高度重视。基于银行外汇管理执行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分析,探索银行外汇管理展业三原则的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7.
资讯     
《新财经》2005,(11):10-11
政策外汇远期交易规则发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日前发布《全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外汇远期交易规则》和《全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外汇远期交易主协议》,分别对会员管理,交易系统、报价与交易、保证金、交割与结算、应急交易、信息披露等作了明确规定。这意味着我国外汇远期交易市场启动的条件已经初步建立。  相似文献   

8.
朱静波 《理论观察》2009,(5):167-167
为进一步了解个人外汇管理政策执行效果及银行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银行个人外汇业务合规经营。国家外汇管理局齐齐哈尔市中心支局在对个人外汇业务专项检查中了解到,银行个人结汇业务办理情况不容乐观,个人结汇业务亟待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9.
车睿  王嵘 《发展》1998,(11)
随着跨国公司的大量涌现,世界各国企业合并浪潮的掀起,各国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加强,外汇风险无所不在。本文旨在对企业外汇风险的预防提出一些观点和解决的办法。随着外币业务的多元化发展,企业可能引起外汇风险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一般主要存在三大风险,即交易风险、...  相似文献   

10.
对跨国公司来说,做好外汇风险管理的会计工作十分重要。具体有这样一些步骤:①确定管理时间的长短是一个季度还是一年。如果时间过长,由于汇率变动状况很难准确预测,管理效果往往不够理想。②预测汇率的变动状况,主要预测汇价可能上涨还是下跌,  相似文献   

11.
王东 《中国经贸》2010,(15):52-55
外汇金融资产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充足、合理的外汇金融资产和健全的外汇金融资产管理体制,是应对内外冲击的重要防线。对于我国来说,资本项目的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必然进程,随着我国资本项目开放度的放宽,外汇金融资产规模也在不断攀升,这既体现了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范琳 《中国经贸》2013,(2):122-122
2011年4月1日,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正式开展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交易,标志着我国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交易正式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对帮助进出口企业对外汇资产、负债和预计的应收应付的款项进行保值,满足企业更加多样化的避险需求,进一步提高客户财务稳定性,有效防止汇率、利率风险。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到了新的时期,出口企业也越来越多,外汇衍生品同时也应运而生,但还是处于发展阶段,与国外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文章分析了外汇衍生品对于出口企业的意义;外汇衍生品的套期保值避险功能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对出口企业外汇衍生品交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描述。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比较缓慢,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提出了外汇衍生品交易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所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薇薇 《理论观察》2010,(6):106-107
随着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与日俱增,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也变得日益重要。为此,我们需要系统研究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外汇风险、政治风险、海外投资及融资、资金管理、税收等财务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科技进步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任何国家不可能完全依靠自身进行科技创新,因此国际技术扩散便成为各国技术进步的重要捷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在国际技术扩散过程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进入90年代以来,许多跨国公司纷纷来华进行直接投资。据不完全统计,全球500家大型跨国公司中已经有200多家进入我国。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我国储蓄与外汇不足的缺口,部分缓解了资本不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是,我国吸引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首要目标─—通过跨国公司的技术扩散来推动国内相关企业与…  相似文献   

16.
在制定外汇管理政策时,我国外汇管理层将转变外汇流入越多越好、外汇流出越少越好的观念,加强对外汇流入的监测与管理,逐步建立正常、合理、可调控的流出机制。在管理中注重强化市场意识。转变管理方式,减少行政干预,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对于资本项目的外汇可兑换政策,外汇管理局官员认为,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一个过程,国际上并  相似文献   

17.
开放经济下外汇占款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4年我外汇体制改革,基本奠定了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但是,此后大量的外汇占款逐渐给我国的贷币政策带来了新的问题,这就是如何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更好地调控贷币供应量。本文以统计资料为依据来说明近年我国外汇占款的特点以及对贷币供应的影响,分析目前外汇占款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并进而建议在现有条件下适当放宽银行和企业保有外汇的比例,以达到减轻外汇占款对贷币供应带来的压力。  相似文献   

18.
黄少安 《山东经济》2007,23(2):F0003
转轨时期国有银行脆弱性是金融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特别是对中国这样一个制度变迁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国有银行脆弱性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中国银行改革选择了渐进式的制度变迁之路,以牺牲金融效率为代价获得了暂时的金融稳定,但也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国有银行脆弱性到底到了什么程度,制度根源何在,如何预防和化解,我国目前仍缺乏系统、全面的深入研究。最近,山东经济学院山东区域经济研究院陈华博士的新著《转轨时期国有银行脆弱性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问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该书是一本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专著。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外汇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现状我国构外汇市场经历了外汇调剂市场和银行间的外汇市场两个阶段。外汇调剂市场又经历了组建、形成、发展的过程。1980-1984年是我国外汇调剂市场组建阶段,中国银行在北京、上海、广州等12个城市设立了外汇交易服务所和外汇信托部办理外忙调剂业务。1985-1987年是外汇调剂市场的形成阶段,1985年11月深圳市率先成立了外汇调剂中心,外汇买卖双方可在外汇调剂中心直接地进行外汇调剂交易。  相似文献   

20.
章旌 《沪港经济》2008,(9):44-45
2008年6月12日,中国银监会在其网站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办外汇保证金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叫停外汇保证金交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