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娜 《品牌》2014,(11):238-238
心理问题已经成了现代社会普遍的问题。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考试焦虑;厌学;师生关系不协调;同学关系不融洽;家长的管制、单亲家庭的伤痕都是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原因。其中关于早恋的青春期问题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单亲家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一直受到社会的关注,如何使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加优秀,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商》2016,(3)
叛逆是部分青少年成长中出现的行为变化,其原因在于生理发育与心理成长不同步,独立意识与自立能力不同步,以及青春期萌动与自我意识之间的剧烈冲突。叛逆期青少年的教育和成长,不仅是家庭和学校教育的难题,也是社会工作大有作为的领域。依托学校小组工作和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可以使叛逆期青少年的教育和成长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商》2016,(3):288-289
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和社会成长的重要时期,伴随着成长会面临很多困扰甚至危机,无法面对或解决时就会出现厌学、网瘾、暴力、自杀等问题,如何走出逆境、抗击压力就对他们的抗逆力提出巨大的挑战。本文从小组工作方法的独特性出发,针对初中生的问题与特点,利用专业的方法提升其抗逆力,帮助他们面对和走出逆境、抗击压力。  相似文献   

5.
黄均红 《现代商业》2012,(6):282-283
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和心理迅速变化的时期,是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转变的特殊时期,营造健康、和谐的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法制环境,强化法制教育,为青少年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紧迫的任务。本文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品牌》2015,(2)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的成长倍受党和政府的关心、重视。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问题加以论述。首先以中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作为本文论述的起点,其次阐述培养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客观必要性,最后论述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提高中学生法律意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柯锦泉 《中国报业》2012,(2):136-137
大众传媒的主流功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对青少年成长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其存在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对青少年的成长也产生一些不利的作用。应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出发,净化媒体环境,提高青少年的媒体素养。  相似文献   

8.
符丹 《中国报业》2012,(12):203-204
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问题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作为当代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青少年自身身心的发展受到了万分关注。其中,心理发展是否健康就在青少年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一些调查资料显示,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影响最大,家庭环境、家庭人际关系等因素紧随其后。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针对我国青少年休闲体育发展现状做了一定分析,明确当今情况下青少年成长的身心需求以及青少年休闲体育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方法.在对青少年加以一定的引导和教学的同时,完善和加强相关政策,从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出发,三位一体进行配合,提高青少年自主选择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发展更适合青少年身心成...  相似文献   

10.
于涛 《消费导刊》2009,(17):247-248
当今的中国青少年处在一个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整体格局之中,社会的变化、经济的改革以及文化的多样性,都会使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困惑。如果不及时对他们进行辅导和帮助,青少年的自杀现象将会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呼吁全社会对青少年的关爱已经成为一个岌待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迪尔凯姆的《自杀论》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分析中国青少年自杀的社会原因,而且也有助于我们寻求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网络对于青少年在社会化中的作用发挥的既有利也有弊。互联网虽然可以开阔青少年的视野,加强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开发青少年的内在潜能,但总体上负面影响突出。主要是学生沉溺于网络,既耽误学习,又损害身体。针对现实问题带来的危害,我国应尽快健全有关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利用网络进行犯罪或传播不健康信息的行为发生,实现现有青少年组织和权益保护机构的网络化,使青少年认识到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避免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伤害,引导青少年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孩子怎么啦?任性、烦躁、害怕学习、怕吃苦、沉迷于网络,等等,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文章分析当前青少年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图书馆可以引导孩子们通过"悦"读而改变,图书馆可以成为青少年成长的一翼。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单亲家庭是指至少有-个孩子与单身家长居住在一起的家庭.从家庭经济评价的角度,把单亲家庭定义为:"一个收入单位,其中只有生亲或养亲,带着需要抚养的在学或学龄前子女".单亲家庭属于有缺憾的家庭,其结构的不完整,限制了其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品牌》2014,(7)
单亲家庭学龄儿童的人际交往障碍问题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普遍存在,需要在学校里得到老师、同学的引导和帮助,也包括社会工作适时地介入,共同关注帮助下一代。选择"增权"视角作为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单亲家庭儿童人际交往障碍中出现的权能缺失和无权感,本文结合实习实践经验,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外力推动与案主个体互动相结合,挖掘单亲儿童的内在潜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无权感,促进单亲家庭儿童的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15.
《消费导刊》2013,(11):I0008-I0008
青少年的幸福健康成长,关系到每个家庭、涉及到整个社会,寄托着国家希望,对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关爱青少年,优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保障他们安全成长,是一项利在当代,  相似文献   

16.
夏煜 《中国科技财富》2011,(15):120-121
田坤,不想单纯用律师的身份定义他,因为他所做的事实非一个律师的身份所能涵盖。他曾参加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热线的志愿者队伍,积极为青少年解决成长问题,并且他还参加了12355热线的试运行工作,并组织了多  相似文献   

17.
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为我国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尺度,如何把这个道德观彻底地渗透的到生活的各个细节,尤其是网络的虚拟世界中,让青少年可以更加健康的成长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应完善网络道德观教育,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主体地位,预防网络给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青少年时期又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黄金时段,是人生道路的岔路口。青少年时期的角色转换意味着青少年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个人角色不再单一。据此,界定了青少年以及角色的有关概念,系统分析了青少年角色转换的主要内容和主要障碍,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在青少年角色转换过程中的教育实现途径,以便更好的促进青少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网瘾”行为干预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虎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2):67-67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正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社会各层面,上网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互联网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它的负面效应,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探究其摆脱网络成瘾的办法,将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那么,在当前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如何针对青少年的"网瘾"行为进行有效干预机制,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毒资"损失、误工损失、失业损失、伤残损失和矫正投入费用等五方面分析了青少年网瘾对家庭经济的危害;同时向广大家长提出了五方面的对策建议:从建立和谐家庭开始,给青少年必要的娱乐舞台,欣赏青少年的成长过程,让青少年充实起来,引导青少年正确上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