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品安全溯源体系是由欧盟为应对“疯牛病”问题而逐步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始于1997年。鉴于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在控制食品安全风险、理清监管执法部门的职责等诸多方面卓有成效,因而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高度重视。而“三鹿牌婴幼儿问题奶粉”、“陈化粮”、“石蜡火锅底料事件”等食品安全恶性事件证明,我国的食品安全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先国 《财贸经济》2011,(7):91-96,136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们生命健康的重要问题,近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恶性事件频发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存在的严重漏洞。本文对发达国家食品监管体系的特点以及在该领域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分析,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建设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3.
《工商行政管理》2012,(2):44-45
有效处置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是工商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2011年,上海市工商局妥善处置了“染色馒头”等18起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总结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经验,我们主要是突出了“快”、“溯”、“慎”、“度”四个字。  相似文献   

4.
燕峰 《中国品牌》2013,(7):77-77
6月17日,“2013拿国食品安全周暨第五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在北京正式启动和举行。本次宣传周以“社会共治,同心携手维护食品安全”为主题,动员伞社会关心、支持、参与食品安全工作,推动并早日形成社会共治的格局。  相似文献   

5.
今年1月,山东省工商系统食品安全监管暨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现场)会议在新泰市召开。会议总结了三年来全省“四项制度”建设的经验,即以实施食品安全“四项制度”为手段,在全省流通环节初步建立起了食品安全监管循环一体制的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由规范食品经营者自律“三条线”到信息追溯系统“点对点”的有机结合,“四项制度”追溯理念深入人心,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状况显著改善,群众消费安全感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6.
6月11日,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工信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粮食局、食品药品监管局、中国科协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12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暨第四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拉开了为期10天的食品安全宣传周序幕。当天,来自政府、企业、协会、媒体、科研机构和生产一线的代表围绕宣传周“共建诚信家园,同铸食品安全”的主题进行深入全面的研讨。论坛还举办了“诚信自律与食品安全”、“科技发展与食品安全”两个分论坛。  相似文献   

7.
《工商行政管理》2012,(2):33-34
一、“十制一化”模式的主要内容“十制一化”即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制度、食品上市准入制度、食品市场巡查监管制度、食品抽样检验制度、食品市场分类监管制度、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制度、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退市制度、食品安全监管执法责任制度、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制度、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协调协作制度和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它紧紧抓住了流通环节食品市场准入、交易行为和市场退出三个关键环节的规范和监管,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体系,是我们积极推进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四化建设”,更好地依法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强化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具体抓手。  相似文献   

8.
我国将在“十一五”前期,重点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研究、食品安全标准研究、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食品安全溯源与预警技术研究,食品安全综合技术示范等五个方面的攻关。  相似文献   

9.
“2006农产品大流通‘双十佳’颁奖晚会”昨晚在东莞市体育馆落下帷幕,全国首次评选的“十个食品安全优秀农批市场”和“十个食品安全优秀农产品供应商”(简称“双十佳”)揭晓,代表东莞参评的信立国际农产晶贸易城成功入选。据了解,“食品安全2006农产品市场与供应商‘双十佳’  相似文献   

10.
食品安全监管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事关千家万户。如何确保食品安全,如何使“还能吃什么,还敢吃什么”不再成为问题,社会关注,消费者关心,国家有关管理职能部门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强调:“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要继续加大对食品安全各项工作的投入,创造有利条件,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管理队伍素质,切实解决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绝不可等闲视之。市场越开放,经济越发展,越要予以高度重视。本期话题,关注食品安全。沉重,但不能不面对。  相似文献   

11.
自律才有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梅 《北京工商》2003,(11):52-52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消费者对饮食的需求已经从“吃饱”、“吃好”进入到“吃安全”、“吃健康”,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促进了食品相关产业高速发展,由此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怎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维护食品安全?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增强食品生产  相似文献   

12.
2014年6月1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中国食品安全诚信宣言大会暨首届食品诚信联盟峰会”,主题为“诚信、安全、保障--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行动公约”。 会议由中商联副会长兼秘书长姜明主持。首先由王民副会长宣读了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商联名誉会长顾秀莲的贺信。顾秀莲在贺信中说“希望中国食品安全诚信宣言大会办出特色、办成精品,成为宣传食品安全知识的知名品牌和加强食品安全交流与合作的一个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3.
我国2009年制定的《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是在反映国情、顺应民意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具有五个方面的亮点:一是首次以“食品安全”的名称命名该法,二是强化了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三是建立了“缺陷食品”召回制度,四是明确规定了名人代言虚假广告应承担的连带责任,五是首创了“假一赔十、损一赔十”的规则。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山东省聊城市工商局在深入推进食品监管“四项制度”、食品经营自律“三条线”标准和进销货“一票通”的基础上,结合网格精细化监管和GPS移动监管系统等方式,创造性地实行食品安全标准化监管体系,构建起了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食品安全监管质量和效能大大提升。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山东省聊城市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文峰。  相似文献   

15.
《工商行政管理》2012,(23):64-65
今年5月,我们扬州工商局率先推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开创了全国食品流通环节经营企业参保“食品安全责任险”的先河,受到中国保监会的高度关注。首批20家中小型食品销售企业与保险公司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单》,为自身食品经营行为构筑了一道“安全门”。  相似文献   

16.
一、食品安全标准的理解应用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本法规定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公布前,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现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生产经营食品”。截至目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还没有制定和公布。那么,目前当食品生产经营者违反上述“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等国家标准时,  相似文献   

17.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但近年来时有食品安全问题见诸报端,2013年5月4日“两高”有关食品安全司法解释施行,从法律层面规定了利用“地沟油”加工食用油、非法生产、销售“三聚氰胺蛋白粉”、“工业明胶”、“瘦肉精”及含有“瘦肉精”的饲料等,将被依法予以严惩.从食品的生产到销售再到消费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政府、消费者三个方面在这个系统的每个环节上都要明确的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8.
媒体对越来越多“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不仅为食品安全的专业研究者提供了详实的研究事实,还对食品消费的普通民众产生了重要的景响。因此,我们应该从各个角度探究媒体曝光“食品安全”事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糖烟酒周刊》2007,(36):113
近日从北京“第五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上传来喜讯.山东扳倒井集团荣膺“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荣誉称号。本届年会由国家公安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企业联合会、北京市食品安全监督协调办公室等单位发起组织。获得。  相似文献   

20.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纲要》在食品安全领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实行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工程。调整优化食品产业布局,加快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推动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实施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加强生产经营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加快构建全程覆盖、运行高效的农产品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强化信用和智慧赋能质量安全监管,提升农产品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农产品食品药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完善信息化追溯体系,实现重点类别产品全过程可追溯。”作者围绕《纲要》中的最新要求,提出了食品安全监管应从五个方面重点发力:一是在“全”字上下功夫。二是在“升”字上做文章。三是在“智”字上求实效。四是在“链”字上动脑筋。五是在“溯”字上再突破。这对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如何落实《纲要》的最新要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