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商》2015,(51):77-78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将新农保和城居保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推进三年来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截止到2016年一月,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50421万。而随着新农保和城居保的全面实施,对经办服务的要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现期经办服务效率低下、管理相对落后等问题限制了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稳步推进和完善。经办服务的效能直接影响养老保险的具体落实,影响了参保对象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影响了老百姓对政府的满意程度和信任度。由此可见经办服务能力的提升是经办机构的工作重心。  相似文献   

2.
秦明威 《商》2014,(40):68-68
2014年2月7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做出了具体安排。2月2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十二五”末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的并轨运行,并使之能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2月2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就相关政策和办理程序,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可以说,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制度,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一项重大突破,迈出了我国养老体制并轨改革的第一步,推动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本文主要对这一制度的意义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3.
2014年全国两会于3月3日至3月13日在京召开。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工作总体部署中强调:“社保是民生之基。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与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商业保险。”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说明新农保与城居保主要是在四个方面实现了统一:第一是制度名称的统一,第二是政策标准的统一,第三是经办服务的统一,第四是信息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社保领域的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有关社保领域的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措施。提出至“十二五”末,在全国基本实现新农保和城居保两项制度的合并。2020年前,全面建立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强,都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5.
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结合的方法研究黑龙江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问题。基于阐述黑龙江省城乡居民养老社会保险一体化现状,提出其存在养老保险基金补助存在差异、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运营水平不高、城居保与新农保政策衔接存在障碍以及管理机构整合过程难度大等问题。提出积极引导城乡居民参保、加强政策衔接和部门沟通、提高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水平、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以及信息化建设等对策建议,探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的客观规律,使全体公民平等地享有基本养老保障,促进黑龙江省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全国两会于3月3日至3月13日在京召开。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工作总体部署中强调:"社保是民生之基。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与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商业保险。"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说明新农保与城居保主要是在四个方面实现了统一:第一是制度名称的统一,第二是政策标准的统一,第三是经办服务的统一,第四是信息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商》2012,(22):13-13
目前我国并行的三种养老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养老险、城镇居民养老险、新农保,以后可跨制度"衔接互认",以保障广大城乡参保人员的权益。人力社保部日前公布《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自即日起至12月16日面向社会征民意。衔接互认有条件职保缴满15年可从新农保或城居保转入职保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贸导刊》2014,(21):F0004-F0004
2014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4]8号)。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实施,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此项制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进“新四化”建设的需要。获得了广大城乡居民的热烈拥护。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最近召开全国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全覆盖工作动员视频会议,宣布从今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计划年底前完成。目前,全国已有16个省份实现全覆盖,10个省份统一实施了城乡居民养  相似文献   

10.
王海娟 《中国市场》2014,(33):172-173
十八大报告、《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均把"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服务,提高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作为社会保障改革发展的目标和指导思想。可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管理顶层设计即将吹响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号角,而"四不出村"建设正是提升城乡居保经办能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平台和缩影。本文就以这一视角探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贸导刊》2014,(20):F0002-F0002
2014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4]8号),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实施,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此项制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进"新四化"建设的需要,获得了广大城乡居民的热烈拥护。山东滨州农民画家为表达喜悦的心情,专门创作了一组漫画作品,表达对建立全国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理解,显示了对惠民政策的拥护和支持。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养老保险是我国政府为保障农村老年居民基本生活而制定的保险制度。“新农保”与农村低保制度、五保制度等并行,为农村低收入家庭提供生活保障。通过收集2017-2020年某市189个村庄低收入家庭数据,以户主年龄作为精确断点进行回归估计,发现领取“新农保”对低收入家庭产生14%的增收保障效应;女性户主的低收入家庭比男性户主的低收入家庭领取“新农保”的获得效应更显著。低收入家庭通过“新农保”增强共同富裕获得感。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乐平 《商业研究》2012,(4):193-198
老有所养、农民社会保险权、中国农民的特殊性、统筹城乡发展、国家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分别构成新农保立法的伦理基础、权利基础、社会基础、政策基础和经济基础。新农保立法具有相应的根本法律依据和一般法律依据,保障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权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构成了新农保的立法原则。立法可以提升农民对新农保的良好预期,可以明确新农保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可以为新农保提供基本的法定标准和法律制度框架,可以妥善安排好不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可以为我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权的实现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4.
孙桂丽 《消费导刊》2014,(6):104-104,106
一、什么是新农保? 新农保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简称。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是以保障农村居民年老时的基本生活为目的的惠农政策,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濮阳县是在2010年被批准为河南省第二批新农保试点县的。从2011年开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更名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相似文献   

15.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覆盖城乡居民非从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这项制度是保障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的一个基础保障,它的方针是“全覆盖、保基本、有弹性、可持续”,因此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具有参保人数多、涉及人群广的特点,对养老保险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下面文章就新时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困境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6.
2014年2月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做出重要决定,将我国目前实施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成为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一改革将有利于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碎片化”问题的解决,对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制度改革初期,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从政策层面予以重视并尽快解决。  相似文献   

17.
王晓洁  王丽 《财贸经济》2015,(11):75-87
财政分权、城镇化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运行的两大宏观背景.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已经实现了“制度全覆盖”,而如何由“制度全覆盖”到“实际全覆盖”则成为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行的下一个工作核心.本文运用2009-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回归方法构建了两个递进实证计量模型,考察了财政分权体制下城镇化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现有财政分权体制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具有较为明显的抑制性反向作用,不利于全覆盖的实现;而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则有正向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全覆盖的实现.由此,本文提出加快提升城镇化水平、充实地方财力、构建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体制、加大政府就业支持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经历了不到三十年的时间,从1986年开始积极探索,由于缺少国家财政的支持和低水平的保障待遇,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实施效果不理想,1999年开始进入停滞搁浅阶段直至2002年。从2002年开始,为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各地开始进行由地方政府主导,有地方政府财政介入的新农保探索,创造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养老保险模式,具有地方自主性,但缺乏系统性。2009年底提出的新农保试点是由国家主导的,有国家财政介入,对实现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历程基础上,分析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新农保制度试点工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鉴于我国新农保制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为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10多年的实践与改革,我国虽然已初步形成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但还极不完善。为迎接本世纪30年代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高潮,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