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深化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亚伟 《经济师》2009,(6):95-9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面临新的形势,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
朱赤  王艳  高海滨 《经济师》2008,(1):132-133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也是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发展的需要。现阶段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不能使用“齐步走”、“一刀切”的做法,而是要实事求是。遵循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原则,并注意到后勤“育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解放和发展高校后勤生产力,减轻高校负担,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一条根本出路。高校后勤社会化就是要将后勤服务脱离高等学校本身,纳入市场经济体系,实现后勤服务组织形式社会化,服务对象社会化,经营方式市场化,为此,高校后勤改革要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后勤职工队伍建设,合理使用国有资产,加速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4.
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绍英 《经济师》2001,(8):203-203
后勤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教学科研顺利进行,满足广大师生员工生活需求必不可少的工作。高校后勤工作搞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和发展。首先,原有后勤管理体制使高校负担越来越重,那种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高校“办社会”和行政性的管理体制、无偿供给性的服务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要求。李岚清副总理在谈到高校改革时曾指出:“看来制约高校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后勤,后勤是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后勤改革势在必行;其次,从目前高校后勤的现状也决定了我们必须走改革之路。高校多年来形成的供给制模式的后勤体制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高校对后勤“包”得太多、“统”得太死,缺乏应有的活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高校后勤自身暴露了许多不适应高校发展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一是后勤职工手捧“铁饭碗”吃高校的“大锅饭”,管理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经济效益的高低,同职工的切身利益没有挂起钩来,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二是尽管高校每年对后勤投入大量资金,但由于后勤服务的设施老化、管理不善,加之各种费用的不断提高,后勤经费仍感十分紧张,严重不足,甚至难以维持不断的维修和更新。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高校后勤工作的要求也相庆提高,后勤服务投入越来越多,高校的负担越来越重。三是后勤管理手段较落后,漏洞较多,浪费比较严重。四是少数职工素质难以胜伤本职工作,服务水平跟不上,工作较率低,满足不了服务对象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王庆勋  闫军 《经济师》2005,(9):110-110,112
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为时代背景,归纳了高校后勤企业家的内涵,阐述了后勤企业家所具备的使命感和敬业精神、求知欲和学习能力、战略思维和预知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危机意识和预控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沟通技巧等特质,并得出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呼唤后勤企业家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7.
构建实体运作模式加快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在思想认识和理论依据上改革作出深层次和前瞻性的把握与研究,通过探索与创新,形成各有特色的运作模式,探讨了解决改革实践中有关问题的对策,促进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高校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推向深入高校后勤工作是学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应着眼于服务第一的观念,建立健全有效的后勤保障网络,形成全方位、高质量、功能齐全的后勤服务系统,以保证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及生活需要,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要清楚地看到,任何一项改革必然伴随着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长期以来,许多同志对实行社会化保障在思想观念上一时难以转弯。有的习惯了传统的保障方式,认为原有的保障模式可靠、保险;有的只顾眼前利益,不愿从全局上考虑问…  相似文献   

9.
后勤的经济属性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后勤既有教育属性,又有经济属性,两者的辩证统一是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要要求。高校应该重视后勤的经济属性,继续加大对后勤的扶持力度,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型高校后勤实体。  相似文献   

10.
组织是管理实践的载体,管理实践需要有一定的组织结构为依托。组织结构设计的依据要以能否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组织结构的选择必须适应组织的不同战略、组织的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环境和技术发展的实际。有效的组织结构选择对增强各类经济组织的适应性和生命力是至关重要的。现时代,制造业选用网络型组织结构极富生命力,同样,在我国高等教育后勤服务社会化中也可加以借鉴,使高校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缓解发展中的矛盾,提高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1.
对西北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年来的经验与成就进行了全面总结,阐述了改革采取的主要做法和具体实施步骤,总结了十年来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初,并对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借鉴国外高校后勤服务模式,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高校的后勤社会化程度很高。通过对比分析中外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体制的不同,宿舍和餐饮管理与服务状况的不同,加深了对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认识和理解。笔者认为建立完全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政府应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并制定系统的操作性强的改革措施,高校要建立开放有序的校园市场。我们必须借鉴国外高校的后勤服务运行模式,引入市场机制,稳步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全面推进社会综合性变革及服务社会化的大趋势下,如何恰当地导入和利用丰富的社会性商业资源,优化高校后勤保障供给工作的运作质量及服务效率,是当今高校后勤机构亟待解决的关键课题.笔者研究了现实我国广大高校中后勤供给业务外包工作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制定出了构建高校后勤服务业务外包策略模型、完善评审考查、监管及诱导体系建立等应对策略,给现实我国高校的后勤服务监理机构实施物资供应及服务业务外包机制运作提供相应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国欣 《经济师》2006,(5):90-9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具体问题。文章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要成就和意义、高校后勤实体的属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系统创新包括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等。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观念创新是先导,体制创新是基础,机制创新是保证,管理创新是重点,而单项创新的融合-系统创新则是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 构建新型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新型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是当前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然选择 ,文章对构建新型后勤保障体系面临的难点与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军旗 《经济师》2010,(5):101-102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许多高校已对原后勤服务进行了剥离,成立了后勤总公司,但目前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文章通过产权理论对当前的改革进行分析,寻找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作者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理论结合实践,探讨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模式、主体、抓手和效果四个问题,提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没有"万能模式",要建立与当时当地的实际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和完善工作机构;后勤实体不是法人主体;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抓手就是后勤自身的员工,要用好和管理好后勤员工;衡量后勤社会化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师生对改革的认同程度等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财务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校后勤大部分已同学校分离,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存在,后勤与高校不能完全脱离联系。此时,加强高校对后勤的财务管理,规范和制约后勤集团的财务行为,是促进后勤集团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公安高校与地方高校相比,在培养目标、教学要求和管理方式等方面有其特殊性。公安高校的后勤改革一方面无法完全实现社会化,另一方面又必须接受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所以,如何贯彻落实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精神,优化资源配置,建立高效、优质的后勤服务体系,找到符合公安院校特点的后勤工作改革方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