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村手工业中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商品生产,近代以前,由于种种原因,商品生产的规模受到很大限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社会分工和生产力的发展。有不少人把近代农村手工业与古代等同看待,认为近代农村手工业仍然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实,这种看法对古代也不是完全适用),看不到近代农村手工业中发生的巨大变革,本文的目的就是要说明,在近代,在商品生产规模急剧扩大的情况下,农村手工业的社会分工和生产力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更明确的说,是发生了质的变化。这是一个相当大的题目,若将全国各地各种农村手工业的…  相似文献   

2.
草帽是继丝、茶、棉之后,近代浙江省又一重要的外销手工业产品。浙江东部沿海地区的农人自古就有用灯芯草等草类进行草编的传统。晚清时期,浙东地区所产草帽打入国际市场,草帽贸易骤然兴起,但又因质量等问题而走向衰落。民国初期,金丝草帽、玻璃草帽等新式草帽受到欧美消费者追捧,彼时外国商人被浙东女性的草编技术所吸引,开始输入高档草料,并传入新式编帽技术,推动草帽业复兴。近代浙东草帽业的最大特点为以女性为主要参与者的半工业化性质的乡村手工业。同时,浙东草帽业经历了业主制到包买制的制度变迁,使得草帽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制度变迁成为草帽业得以延续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3.
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近代广西的手工业发展迅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手工业的兴革对广西圩镇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作用。手工业和圩镇的繁荣发展有利于处于转型阶段的广西社会经济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机器工业与传统手工业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研究者有的过分强调它们之间的竞争性,有的过分强调它们之间的互补性.通过对近代江西作具体的个案分析,可以发现,机器工业与传统手工业之间其实是一种相互斗争相互依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伏牛山区是近代我国柞蚕业三大产区之一。清朝中期以前,其柞蚕业生产数量微不足道;清朝中期,山东柞蚕放养技术传入之后,伏牛山区柞蚕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开始取代桑蚕业成为蚕业经营的重点;清末民初,在国际市场需求的刺激下,伏牛山区柞蚕业达到了鼎盛时期。但是,由于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以及其他因素,近代伏牛山区柞蚕业在经历了短暂的兴盛之后就迅速转入低谷。本文试对其发展原因、特点、市场变化及对伏牛山农村社会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后,沿海通商口岸城市首先开始向近代化工商业城市转化,城市周边农村的农业生产结构、乡村手工业、社会经济结构随之发生变化,由此促进了城乡关系的近代化转型。本文以东南沿海的重要城市福州和厦门为个案,探讨近代城市发展与农村社会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论近代上海地区棉纺织手工业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棉纺织手工业,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基本内容之一。历史的车轮循入近代,家庭棉纺织手工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上海作为近代首批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生最早的地区,全国最繁华的新兴都市,上海地区棉纺织手工业的演变过程更有典型的意义。 (一) 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纺自织的手工业生产,在上海地区有着悠远的传统,是农家不可或缺的生计来源。 元代元贞年间,纺织之具改进,上海地区的棉纺织手工业获得更快发展。著名纺织家黄道婆来到乌泥泾,“始教制捍纺织之具,至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各有其法,贩鬻他邑,邑镇人赖以为业。”农家子女,七八岁即能纺絮,十二三岁即能织布。农事稍隙,秋成之后,“纺织之家,瘁纤纤之女手,经伦万缕,听轧轧之缫车,灯火通宵,投梭忙碌。”一般日成一匹,巧女快手或通宵不寐者竟至一日两匹之多,“一日经营,供一人之用有余”。有清一代,“妇女纺织佐衣食,不第乡落,虽城市亦然”,“男子耕获所入,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已罄,其衣食全赖女红”。穷苦之家,“赖此营生,上完国课,下养老幼”,过着最低水平的小农经济生活。  相似文献   

8.
中国发网之源流可以追溯到元代的网巾。明朝时期,佩戴网巾成为朝堂与民间流行的一种服饰礼俗。清朝,受剃发蓄辫政策之影响,网巾失去了适用空间。至宣统年间,西方的发网加工技术在中国的山东省等北方地区开始传播。丰富的原料供给,简单的生产工序,低廉的生产成本,促成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世界发网手工业生产之中心,山东省又成为中国发网手工业生产的中心。中国发网远销美、英、德、法、意等欧美国家,其销路以美国为主。受漂染技术不佳、不良商家以次充好、运输不当、欧美妇女头饰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从1924年起,中国的发网手工业开始走向衰落,发网价格下跌,出口贸易额减少,工厂裁员乃至停产。中国近代发网手工业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活动,它通过对外贸易出口的方式促进了中国华北农村手工业的发展,为农村妇女提供了谋生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刘玉桥  杨载田 《经济地理》2001,21(5):538-540,549
徐霞客的《楚游日记》,经济地理内容丰富。本文结合有关史料分析,概括出明代湘南农业、手工业、采冶业以及交通运输、集市贸易等有关经济地理要素的发展状况,对现代湘南经济发展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近代山东蚕丝业改良李平生山东蚕丝业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商周时代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春秋战国以降,有关“齐鲁千亩桑”的记载不绝如缕,齐纨鲁缟成为中国丝绸精品的象征,“齐鲁衣履冠带天下”的兴旺景象一直持续到盛唐时期。宋朝以后,随着全国经济中心的南移。山东...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在我国封建社会内部的经济结构中,广大小农经济的自给体,乃是自然经济的基础,其主要形态,就是小农业与家内棉手纺织业的紧密结合。然而,只要存在一定的社会分工,在小私有者的基础上,简单商品生产也是会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迄鸦片战争前,我国农民家庭棉织业的小商品生产,在某些地区已很发达,并且在与棉纺织手工业直接联系着的踹、染业中,已经出现了不少手工作坊。但是,在棉纺与棉织的部门里,是否也已经出现手工作坊与手工业工场的资本主义萌芽?鉴于棉纺织手工业在全国各地极为广泛的分布和在整个社会经济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而这是在研究我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民间工业会计核算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作为工商业交流的语言—会计,在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工商企业管理等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国自办工业开始出现,随着企业不断发展,传统手工业所采用的会计方法渐渐与大工业生产、大规模企业不相适应。本文透过近代中国民间工业会计核算的历程,深入分析近代会计的改革与发展及其艰巨性,为我们当今会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及启示。  相似文献   

13.
山西经济人文自古称胜,有关晋省手工业、商业的资料,古籍记载尤多,珠玑琳琅,美不胜收。近年来。晋省经济史的研究,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与重视,有许多中青年史学工作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并已在许多重要课题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张正明同志及其所著《山西工商业史拾掇》就是其中之一。 从《山西工商业史拾掇》的内容看,共分七大部分,包括煤炭业、池盐业、制酒业、制醋业、近代工业、明清晋商、大德通票号共七个专题,广征博引,资料充实,有根有据,言之凿凿。深入解剖了数千年来晋省经济的发展,展现了当代社会科学日新月异的面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以来,在中国经济史研究领域已出版了不少部有关中国经济通史类型的著作。在中国经济专史方面探讨专业、商业、田制、税制、外贸、财政、货币等等的专著也不少,甚至对国债、钞券、邮政、物价、关税、合作运动等等的专史也曾刊行,唯独有关中国工业发展的历史专著却一直是个空白。为什么出现此空白?我认为不外是来自两个原因。一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到解放前夕,尚未形成其完整体系,无必要编写它的专史。二是我国的近代工业虽起步较晚,而封建手工业的存在却已有两千余年的发展繁荣历程,如再联系到古代青铜器、陶器等的制造,地就得追溯到夏商时代。要编写一部系统的中国工业专史、决不能仅阐述其近代工业,必须对封建手工业和更早的工艺发展过程也有所论述。但是,封建时期的手工业一向包容在商业之内,连古代有名的盐铁制造富豪也被看作是“因通商贾之利”而致富。到战国后期将工商视为“末业”之说出现以后,手工业的发展实况更不受史学家们的关注,此所以历代《食货志》均未给手工业发展情况设立专篇予以表述。因此,在编写一部中国工业发展史时,对其封建手工业部分之资料的爬梳整理难度是相当大的。至于我国名闻于世的古代精美陶器、青铜器、如无精湛的工艺技巧即不可能制成,这也是编写古代手工工艺发展历史著作的不可缺少部分。但此类史料在我国文献中几乎没有记载,只有通过对现代大量出土文物的验证才能窥见其发展概况。如无大量出土的文物为依据,则夏商和周代前期的此类工艺发展概况已无法知晓,更不谈将它写成史学专著。基于上述两个原因,若干年来中国工业发展史之成为空白实为势所必然。当然,即使在今天要编著一部中国古代工业史仍有较大难度。因为将未经过系统整理的浩瀚文献史料和分散的考古文物资料进行分析概括,即须具备敏睿的分析能力还得付出长期的辛勤劳动,才可望做出成果。  相似文献   

15.
天津开埠后,货栈业逐渐兴起,其经济中介的作用在天津商业史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货栈促进了天津与商业腹地的经济联系,加速了商品流动,对近代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货栈的勃兴以及作为北方交通枢纽的便利,确保天津成为近代华北的物漉中心.脚行则是搬卸物流功能的载体,也是沟通货栈业与运输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论清末商会与行会并存的原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资产阶级力量的逐步壮大和西方势力入侵的影响,以及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转变,一种新兴的工商业者组织——商会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诞生了\马克思在分析西方近代社会问题时指出:“行会一跟工场手工业接触,就衰落下去了”①,还指出“一般地讲,凡是在资本家和工人兴起的地方,行会组织……总是同时消逝的。”③但中国近代的情况与此不同,传统形式的会馆、公所等行会组织在商会成立后仍然继续存在,成为商会的组织基础和支柱,商会与行会在近代中国社会长期并存。本文拟就此社会现象及其存在的原因作…  相似文献   

17.
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下游流域.,早在唐宋就取得了基本经济区的地位,明清以后更有发展。但在古代,由于其内部各分区之间联系松驰,影响了其政治上的重要性。进入近代以后,由于中国被迫对外开放,对外贸易取得相应发展,轮运业、电讯和铁路交通的发展也为长江流域经济的紧密联系提供了有效手段,特别是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使长江流域经济愈来愈成为一个整体,并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代长江流域紧密的经济联系主要是通过长江沿线的大中城市进行的,而这种经济联系本身也给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下面,我们将分别对长江流域城市经济在近代中国的地位以及这种经济联系的手段、内容和作用作一历史考察。  相似文献   

18.
丝织业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业行业,而浙江又是全国最为主要的丝织业基地之一。据文献和考古发掘证明,浙江的丝织生产约有四千七百余年的历史,期间经历了漫长的盛衰过程,形成了丝织生产的独特模式。本文拟就鸦片战争后的近代浙江丝织业的发展演变,作个粗略的概述和分析,以期对浙江近代经济史的研究有所深入。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近代植棉业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打破了中国传统的经济生产布局,洋纱洋布的大量进口,对中国的植棉业和纺织业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国际国内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下,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中国民族纺织工业的兴起,曾一度刺激了中国农村植棉业的复苏和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棉花产区的布局。本文仅以江苏省为例,对近代该地区的植棉业发展状况作一简单的概述。  相似文献   

20.
隋唐五代时期,经济繁荣、文教发达,制砚业作为重要的手工业生产部门更是得到显著发展,砚的种类更加丰富,制作技术不断专业化和艺术化,砚式风格日趋多元,制砚区域愈加广泛.由于以往的经济史研究中对制砚业鲜有专论,故而在综合运用考古资料和文献材料的基础上,对隋唐五代时期制砚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较为详细的考证,有助于增进人们的了解,深化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