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重冲突下的外汇管理体制变革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芳 《武汉金融》2007,(6):44-46
本文认为我国外汇储备过快增长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内部目标和外部目标相冲突,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对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巨大冲击,使国际收支进一步失衡,增加了外汇管理的风险和成本。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主要源于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和严格的外汇管理制度,因此必须对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进行重大调整,尽快实行完全的意愿性结售汇制。完全的意愿性结售汇安排可以抑制我国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提高外汇的使用效率并且有利于缓解我国的国际收支失衡,改善我国的国际贸易环境。  相似文献   

2.
国际收支顺差与外汇储备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国际收支双顺差和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局面.本文用实证方法,建立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和外汇增长关系的模型,分析指出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与外汇储备增长长期密切相关,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向外汇储备增量的转化效果明显强于经常项目;外汇储备增长受储备导向和储备经营渠道等影响.并据此提出强化储备经营管理,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管涛 《中国金融》2007,(5):50-52
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仍在加剧,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矛盾。现在,我国外汇储备每年增加一两千亿美元,2006年年末储备规模突破了一万亿美元。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必须把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同时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自2001年以来,外汇管理部门就主动顺应形势变化,围绕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目标,加大政策调整力度,深化外汇体制改革,逐步放宽境内机构和个人持有与使用外汇的限制,加强对投机性外汇资金流入和结汇的管理。上述工作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外汇持续供大于求的局面,外汇储备规模还在不断膨胀,人民币升值压力仍未有效释放,社会各界对此非常关注。本文拟就大家比较关心的几个问题谈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4.
郑润祥 《中国外汇》2006,(12):58-59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连年顺差,国家外汇储备急剧增加,国际收支失衡。为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央行提出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外汇资金运作理念,给企业和个人更多使用外汇的自主权,避免外汇过度集中到中央银行,缓解央行对冲压力。将国家掌握的外汇储备向银行、企业和居民个人分流,以实现外汇储备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九五"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项目的分析,指出,贸易顺差和直接投资成为支撑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2大项目,服务项目、收益项目、证券投资项目、其他投资项目及误差与遗漏则成为直接制约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4大项目.所以尽管我国的外汇储备呈现出持续增长势头,但受制于新的国内外形势,包括全球经济环境的恶化、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滞后、走私与资本外逃对外汇储备增量的侵蚀、黑色或灰色收入的增加等,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压力增加,外汇储备增长的基础趋向薄弱.因此,如何实现我国外汇储备的可持续增长仍然是我们长期关注的课题,文章最后还提出了实现我国外汇可持续增长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6.
自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大为改善,人民币汇率稳定,中国的外汇储备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期。1993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仅为212亿美元,1996年12月突破1000亿美元。从1994年到1997四年间,外汇储备累计增加1187亿美元、1998年到2000年,中国外汇储备增速减缓,外汇储备累计增加257亿美元。  相似文献   

7.
郭晓毅  甄妮 《中国外资》2012,(12):56-57
近年来,出口创汇一直受到我国政府的支持,国际收支的双顺差,使我国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事实证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过于庞大,增长速度过快,管理效率低,使我国的外汇优势渐变成了使用困难,如何对我国巨额的外汇进行合理的使用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近年我国外汇的增长情况,并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现状,建议外汇应当发挥其在改变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境内企业出口收入应及时、足额收回境内一直是我国贸易外汇监管的基本要求,这是与我国过去涉外经济状况、国际收支情况相适应的。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出口贸易额的大幅增长,外汇储备持续增加。外汇已不再是稀缺资源,贸易外汇监管所面对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出口创汇一直受到我国政府的支持,国际收支的双顺差,使我国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事实证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过于庞大,增长速度过快,管理效率低,使我国的外汇优势渐变成了使用困难,如何对我国巨额的外汇进行合理的使用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近年我国外汇的增长情况,并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现状,建议外汇应当发挥其在改变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在国际收支双顺差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下超常增长。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我国国际收支仍呈"双顺差",但顺差规模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复苏,大量"热钱"涌入,使外汇储备增加从而对我国货币政策造成影响。本文从理论上阐明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储备与货币政策的内在联系,分析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大额顺差,外汇储备增长迅速,由此带来的货币投放量增长过快、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冲击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宏观经济健康发展的隐患。本文通过对天津市贸易外汇收支情况的调查,以期发现影响贸易外汇收支变化的因素,合理评估贸易外汇收支形势,为完善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周济 《中国外汇管理》2012,(9):11-11,13-15
外汇局日前公布的2012年一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显示,国际收支由上年四季度的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重回“双顺差”;同时,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今年一季度新增外汇储备1238亿美元,3月份外汇占款也增加较多。这些数据引发了新一轮关于资本流动以及外汇储备增长的热议。那么,当前的国际收支状况到底怎样?我国是否已重新面临资本大量流入的压力呢?  相似文献   

13.
与其它所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一样,中国曾经长期苦于外汇缺口对经济发展的制约。1950~1965年间,中国外汇储备从未达到过2亿美元,其中有7年不足1亿美元。直到1981年,中国外汇储备才首次突破了10亿美元大关,但此前的1973年、1980年甚至出现了外汇储备为负的情况。到1990年,中国的外汇储备首次突破了100亿美元。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外汇缺口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相应地,扩大国际收支顺差、增加外汇储备成为我国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4.
10月1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上半年国际收支数据。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显示,中国上半年依然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格局。但是相较去年同期.顺差大幅收窄。而9月份.外汇占款和外汇储备明显增长表明外汇正在加速流入中国。  相似文献   

15.
当前,困扰我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的主要特征是国际收支双顺差持续增长和短期热钱流入使外汇储备持续攀升导致外汇占款迅速增加、银行存贷差过大等.这种经济运行逐步积累的潜在流动性危险已经表明我国流动性明显过剩.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外汇储备日益增加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高额外汇储备会同时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和消极作用,国内外众多学者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本文从制度因素(强制结售汇制和外汇制度)、根本原因(内外经济失衡)、直接条件(国际收支双顺差)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高额外汇储备形成的原因,并对其管理提出了对策:优化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提高收益率;扩大对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17.
解析影响货币供给的外汇储备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外汇储备增长迅猛。据央行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末我国外汇储备突破了2000亿美元大关,至2002年末达2864亿美元,2003年末迅速飙升至4033亿美元,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外汇储备持有国。2005年6月末,外汇储备更是创下7710亿美元的新高,据估计到年底中国外汇储备将超过8000亿美元。同时,根据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数据,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额中,来自资本与金融帐户以及其他非常渠道的结汇资金比重越来越大,而不同来源的外汇储备其经济内涵各异.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影响外汇储备规模的进口额、进出口贸易差额、实际利用外资额、国际收支经常帐户差额、外债余额、外汇等因素作为考察对象,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1984~2003年间的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及相关分析得出:国家外债余额、汇率及其制度变动是中国外汇储备量增长的决定因素,而进口规模、进出口贸易差额的变化、实际利用外资额以及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差额与外汇储备具有很高的相关性,从而间接影响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论文据此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瑾 《浙江金融》2003,(9):42-42
改革开放前由于长期闭关锁国,外汇收支数量有限,外汇储备量自然也很小,从1953-1979这26年中,我国外汇储备最多的年份是20多亿美元,最少的年份只有2亿美元,个别年份外汇储备为负数.这样小规模的外汇储备对国内货币流通没有大影响.从1979年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与国外的交流规模越来越大,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的状况对国内货币流通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因我国外汇收入目前主要是贸易外汇,在出口贸易中,半数以上是农轻产品和初级产品.  相似文献   

20.
能力储备:我国外汇储备管理转型的新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立 《金融博览》2006,(5):32-33
外汇储备主要是指中央银行的外汇资产,一定的外汇储备是一国进行经济调节、实现内外平衡的重要手段。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动用外汇储备可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当国内宏观经济不平衡,例如出现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可以动用外汇组织进口,从而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的平衡;当汇率出现波动时,可以利用外汇储备干预汇率,使之趋于稳定。因此,外汇储备是实现经济均衡稳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经济影响增强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确定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对于维持我国宏观经济稳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