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房屋买卖日趋频繁,纠纷不断.而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并不完善,导致法院在审理此类纠纷时出现不同的判决,有的判买卖合同有效,有的却反之.实践中,农村房屋的买卖是否有效,以及是否应在宅基地上设立法定租赁权,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
从体系解释的角度而言,可以认为中国《物权法》没有明确承认物权行为的独立性,但《物权法》似乎考虑到了其与《合同法》第51条的协调,而承认了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的区分原则.如果不承认物权行为的独立性会对民法的逻辑以及实践都有所伤害,还可能伤害意思自治与法律行为制度.既然承认所谓债权合同与物权变动效果相区分的原则,而债权合同又不包括物权变动的目的与效果意思,只能承认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在一个买卖物的交易中,有物权合意的存在,实为逻辑的必然,且此逻辑不伤害法益,无变通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物权与债权之区分原则反映了法律权利归属的基本问题。在不动产登记制度中确立物权属性的对抗效力,便于解决交易纠纷中多重(竞争)关系人之间的利益冲突。选择和适用这一尺度标准,需要结合冲突利益的正当性、价值平衡之与合同原因行为的关联性进行评判。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买卖不破租赁"是学者和审判人员关注的焦点。在阐述"买卖不破租赁"规则产生、发展与演化动力的基础上,分析该规则中的法律关系,从立法精神和司法实践等角度研究"买卖不破租赁"的法律价值,为实现公正、高效的市场秩序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破产法(草案)》中提出破产企业劳动债权优于有担保债权受偿,引起众多争议。从社会收益角度看,这种顺序安排在我国是实现公平、维护稳定和有效激励对劳动债权受偿之社会监督的有益的举措,从社会成本角度看,时下反对这种顺序安排的人士所考虑的担忧或者是缺乏根据的,或者是可以通过完善配套制度来防范或解决,或者相对于社会收益而言是值得牺牲的。建议破产法草案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对不同性质的劳动债权区别对待,缩小这种顺序安排对社会信贷和企业债权人带来的可能的损害。建立针对劳动债权的审查机制以防给欺诈破产和恶意破产留下可乘之机。在破产法之外,建立针对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用的公示制度。  相似文献   

7.
法定的债权移转导致我国保险代位权制度面临着双重法律关系纠结的困境,即在本应以被保险人与第三人的请求权关系为主线而展开的代位求偿的进程中却混入了被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的保险合同关系,进而发生纠结,并给保险人行使代位权构成巨大障碍。这一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其背离了保险法损失补偿原则着重于分配补偿结果而非请求权的主旨。为此,有必要从英美法系权利法定代位的安排中寻求制度借鉴,消解双重法律关系纠结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基于现代以利用为中心的物权理论,从社区旅游吸引物权的不同利用方式入手,建构了乡村社区景区化响应模式,结合西部典型案例的分析,指出由“社区自助”走向“社区参与”,进而从“经营性参与分配”或“福利-经营性参与分配”转向“股权性参与分配”模式演进的优化路径,并提出了学界理论建构、政府法制建设、企业体制创新、社区能力培养、第三方力量助推等保障机制,以助于从根本上解决社区旅游发展中效率与公平、参与权益与资源保护等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9.
早期罗马法认为"法锁"乃债之关系的本质,将债权债务关系严格地限定于债之关系的缔结双方,债的移转被绝对地禁止.随着社会变迁,债的移转逐渐为法律所认可,债权人及债务人可以通过特定的制度实现其债权或债务的移转.罗马法历史上实现债之移转的制度大致有债的更新、诉讼代理、诉讼通知、权利继承等,本文旨在探讨比较罗马法发展历程中的各种实现债之移转的制度,并试图在理解罗马法关于债之约束力的法理基础上尝试对现代民法关于债之移转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  相似文献   

10.
"一物数卖"纠纷明显增多,物权变动法律问题的研究是解决"一物数卖"法律适用的理论基础。不动产物权变动区分原则和不动产公示原则是影响采取何种物权变动模式的基础原则。为了对数个买受人利益进行合理的取舍与平衡,以《物权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法律在中国基本确立了债权形式主义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  相似文献   

11.
刘亮  王建海 《时代经贸》2014,(4):319-320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是债权债务关系之外的第三人故意违悖善良风俗,积极实施侵害的行为并给债权人造成损害。从各国法律实践和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成立基础来看,其请求权基础规范只能是侵权法一般条款,但具体的请求权规范又有差异。通过对我国司法实践的考察,我国法院在适用一般条款处理此类案件时,法律推理的过程不明,说理不足。笔者认为,产生此类问题的根源在于对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性质认识不清,惟有承认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是债权的层面物权化的结果,才能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货物贸易中,风险是指货物在生产、运输、储存等环节因火灾、盗窃、渗漏等原因发生的意外损毁和灭失;而风险转移,实际是承担风险损失的转移。《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是调整国际货物销售合同的统一私法规则,对其中第70条关于卖方根本违约下风险转移规定的理解,我国学者意见不一。通过阅读相关著作及文献,结合相关案例对各观点进行分析比较,明确风险转移的内涵,即在卖方根本违约情形下,买方宣告合同无效,风险损失回转于卖方,若采取其他救济措施则自担风险。继而从理论与实务两方面加以阐释。明晰卖方根本违约时的风险承担问题,维系了《公约》的意思自治、交易安全的宗旨,有利于司法实践操作,以期促进国际货物贸易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村工业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农业的发展,农民环境权直接受到侵害.由于农民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农民的环境权利一直得不到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从而使农村和农业发展及农民环境权的保护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文章拟从完善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的角度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农民环境权得以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先从"一房数租"现象的感性认识八手讨论其解决的复杂性,然后试图为其提出一种理论上可能的解决思路,其中将涉及到房屋租赁合同的预告登记并在第三部分详细讨论,最后将探讨由房屋租赁合同预告登记所衍生的租赁权物权化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而言,在采矿权出让中,国家出让的是矿产的所有权而非用益物权。采矿权价款作为矿产的用益物权的对价,占矿产品的实际销售收入的比例太低。按矿产品的实际销售收入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和税收,国有矿产资源资产和税收大量流失。我国应实行矿产所有权出让,向受让人收取矿产所有权出让金、矿区国有土地使用费、矿山环境恢复费。根据矿产所有权出让金的数学模型,确定它的合理金额。按照同矿产的可采储量等量的矿产品的销售收入,征收环境税、增殖税,取消矿产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  相似文献   

16.
孙秀红 《经济师》2009,(12):67-68
对于物权的效力历来多有争论并大致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学说:“二效力说”、“三效力说”、“四效力说”。但是无论何种学说都是以物权的本质和特性为物权效力的理论依据,以公示公信为其存在的制度基础。然而由于现代物权价值观念的转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具有明显物权特性的物权,再加上对保障第三人利益和交易安全的重视,更多的债权通过公示而物权化,物权与债权的区分逐渐模糊化,物权的独特效力已不再像以往那样明显,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一、商业性债转股实施的合法性和可行性(一)从本质属性上看,二者并非泾渭分明债转股,又称债权股权化,其本质是债权物权化。商品经济社  相似文献   

18.
孙长江 《时代经贸》2014,(2):249-251
分税制确立了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但其财权事权不匹配的弊端致使地方政府事权过大、财权过小,以致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如雨后春笋,也使得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攀高、债务风险居高不下。为了规范地反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本文已财权事权划分为视角,主张从改革财权事权划分、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等角度入手,以期矫正地方。财事”失衡之格局,实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良性运行和地方政府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伴随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逐步良性变迁,公民思想观念和法律意识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革,逐步由传统型转变为现代型。但通过对四川省泸州市实地调研发现,公民对法律的认识较为肤浅,法律意识淡薄。为此,拟对现代社会中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途径展开深入论述及研究,以期对我国法治社会的建立和实现泸州大发展、大跨越的目标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企业金融化程度不断加深,为我国企业价值的创造作出了重要贡献。选取2016—2020年A股2026家上市公司,对金融化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研究。实证结果显示,企业金融化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企业金融化水平提高,企业价值也会得到相应提升;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会影响金融化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货币政策在金融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中存在正向调节效应,即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强化企业金融化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同时,建议企业合理配置金融资产,适当提升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