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国有企业隐性激励"双重缺位"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隐性激励是由外部市场竞争性激励和企业内部劳动市场隐含契约性激励共同组成的。转轨时期国有企业由于所处的外部市场竞争不充分和企业内部劳动市场的扭曲。因而存在企业隐性激励机制“双重缺位”现象。国有企业内外部隐性激励机制“双重缺位”是导致国有企业经理人员行为短期化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一个销售人员的激励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销售人员是企业里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工作表现对企业的市场竞争成败极为关键。面对这样的员工,企业怎样激励他们?这也是所有企业面ll盘的一个重要挑战。本文认为,销售人员的收入跟销售业绩挂钩是一个好的激励方式。但是,企业在设计激励机制时,要充分考虑销售人员对风险的态度和销售工作本身的风险。另外,企业提供固定销售费用,可以有效遏制销售费用的膨胀。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隐性激励"双重缺位"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认为,企业隐性激励是由外部市场竞争性激励和企业内部劳动市场隐含契约性激励共同组成的.进而指出,转轨时期的国有企业由于所处的外部市场竞争不充分和企业内部劳动市场的扭曲,因而存在企业隐性激励机制的"双重缺位"现象.国有企业内外部隐性激励机制"双重缺位"是导致国有企业经理人员行为短期化的根本原因.最后,文章给出了简要总结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企业激励机制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员激励是企业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激励机制的设计涉及到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以科学的管理学理论和模型作为基础,辅以对企业员工激励的深入调查及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激励机制的整体框架模型,并分别从信息交流过程、工作行为过程和评估分配过程的角度提出了激励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营销人员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晓华 《经济师》2008,(2):165-165,168
营销人员的工作热情直接影响产品及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与形象,建立公平合理的营销人员激励机制对企业营销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从激励理论出发,深入分析了影响企业激励机制的主要因素,提出目标激励、领导者激励、参与激励、公平激励、奖罚激励与直接利益激励六种激励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激励模式顺利实施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6.
人员激励是每个管理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尤其对于销售队伍,因其人员更加多样化,激励难度更大。常见的激励理论有:需求层次理论、公平理论、双因素理论等。销售人员中,常见的有多劳多得、价值肯定、职业梦想、得过且过等类型。对于他们的激励方式不能一概而论,要个性化地分别激励。在实际的激励措施中,薪酬化是主题,但不能忽视非薪酬化激励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族企业不断发展和完善,但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在激励机制方面,长期以来员工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调动。以温州模式为例,对家族企业在员工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考察,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并依据现代激励理论提出了系统的建设方案,以期改善家族企业高管人员和普通员工的激励现状,进而不断振兴和完善中国的家族企业。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族企业不断发展和完善,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在激励机制方面,长期以来员工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调动。以温州模式为例,本文对家族企业在员工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考察,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并依据现代激励理论提出了系统的建设方案,以期改善家族企业高管人员和普通员工的激励现状,进而不断振兴和完善中国的家族企业。  相似文献   

9.
激励机制的构建,应该根据工作关联度以及组织文化导向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激励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人员的不同需求,选择相应的激励手段。文章在分析了高校财会工作特征以及高校财会部门组织文化导向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高校财会人员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激励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中的功能越来越显得重要,已经成为企业以人为中心管理的核心。现实申的企业在应用激励理论时存在激励观念陈旧,没有把人作为一种资本看,并盲目激励的现象;很多企业还存在照搬其他企业激励方法,激励模式单一、忽视精神激励、企业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效用不持久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树立新的激励观念;明确激励对象,避免盲目激励;采取多种激励方式,重视精神激励的方法,以完善企业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