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保险受益人丧失受益权规定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保险法》第六十五条与第六十四条相矛盾 我国《保险法》第六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或伤残的,或者故意杀害被保险人未遂的,丧失受益权。”可见,受益人丧失受益权的法定情形是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或者伤残的.或者故意杀害被保险人未遂的。即使受益人不是出于获得保险金的目的,只要他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或者伤残的,或者故意杀害被保险人未遂的,受益人都丧失受益权。然而,根据《保险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被保险人死亡后,  相似文献   

2.
杨信 《特区经济》2012,(4):254-256
我国《保险法》第42条明确规定在某些特殊情形下保险金可以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鉴于保险金与遗产的差别,以及受益人依法丧失受益权时保险金支付的不同主张,一些学者对该条规定提出质疑。其实当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中的地位得以明确,保险金与遗产之间的关系可以厘清,并且坚持受益人丧失受益权之"清除受益人说",则被保险人死亡后出现《保险法》第42条规定的相关情形时,保险金转为被保险人的遗产就应当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加入世贸后新形势的需要,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作了针对性的修改。近年来,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和法律环境的持续变化,现行保险法中的一些规定已经不适应保险业发展和监管的需要。为此,中国保监会再次启动保险法的修改工作,于2004年11月19日发布了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修改征求意见的通知。  相似文献   

4.
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保险法规定保险合同要遵循保险利益原则,是否具有保险利益,直接关系到投保人对资格、保险合同的效力和保险金的赔偿问题;而当事人是否具有保险利益又有赖于对保险利益范围的确定,即当事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某种利益是否属于保险利益的范围。因此,确定保险利益的范围就显得十分重要。我国《保险法》第53  相似文献   

5.
李斌 《新财经》2009,(5):54-55
新《保险法》在经过了三次审议后,2月28日获得人大表决通过,将于2009年10月1日实施。与现行《保险法》相比,新《保险法》在哪些方面进行了修改?在大家一直关心的理赔问题、保险资金运用问题以及保险公司高管违规问题上,又作了哪些新的规定?就这些问题,《新财经》记者采访了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系主任王绪瑾教授。  相似文献   

6.
寿险保单质押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涉及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受益人、保险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利益,法律关系较为复杂,操作过程中存在法律适用依据模糊、质押标的不确定、质押当事人界定及其权利义务的划分不明确等法律问题有待理顺。我国应在《保险法》中将寿险保单质押面临的法律争议问题加以明确规定,同时对此项业务面临的风险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是1995年6月30日八届全国人大第十四次常委会审议通过,并颁布实施的。这部《保险法》的颁布实施,对维护国内保险市场秩序,规范商业保险经营行为,强化国家对保险业的监督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保险市场的迅速发展,这部于四年前制订的《保险法》某些规定和某些条文已不完全适应于新的形势,加2其本身也有一些不完善之处,因此有必要在适当的时候对这部法律进行一些修订和完善。这是加强和完善国家对保险业监督管理的需要,也是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宋继鹏 《魅力中国》2014,(14):316-316
《保险法》中规定的保险人的明确说明义务是立法者为保护投保人和被保险人而设定的法定义务,保险法司法解释二对其作了进一步的解释说明。明确说明义务的范围和标准直接影响着保险合同当事人的利益,应该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刘根  王丹华 《南方经济》2004,(10):25-27
不可抗辩条款是人身保险合同中的一项常用条款,大多保险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保险法通常都规定了不可抗辩条款。其目的在于限制保险人的解约权,保护投保人的利益。我国《保险法》第54条第1款已有相关规定,但与国际上的普遍做法有较大差别。因此,需要正确理解和适用不可抗辩条款。  相似文献   

10.
李宁怿 《中国经贸》2012,(16):93-93
本文以中国保险业反洗钱工作的开展的背景为出发点,对刚出台的《保险业反洗钱工作管理办法》进行简要介绍,并归纳了《管理办法》对《保险法》在洗钱管理规定中的补充,并据个人浅薄之见分析了《管理办法》的不足,并提出了自己不成熟的想法与总结。  相似文献   

11.
赵杰宏  章银杰 《特区经济》2005,(12):264-265
《保险法》11条13款规定:“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保险利益作为保险合同的客体,具有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12.
<保险法>作为规制保险经营活动,规范保险人,保护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在现代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新<保险法>总结了以往司法实践的有益成果并借鉴了国外先进立法模式,对规范与保障保险关系各主体有了更加具体的规定,而作为保险关系各方主体权利义务的集中体现--保险合同,表现的尤为突出.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保险合同订立的不同阶段中产生的问题,旨在为进一步完善新<保险法>相关规则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3.
陈改 《中国经贸》2009,(20):111-112
新《保险法》已于2009年10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较2002年《保险法》,此次《保险法》的条文内容作了大规模的修改,其中不少条文昕涉及的法律理论是前一部《保险法》所未明确的,必然会给各保险法律主体在理解和运用法律时带来一定困难。在本文中作者就新《保险法》第十二条第二款、第四十八条、第十六条第六款之间与第四十九条第一款、第十六条第二款、第四款之间的理解问题展开初步的探讨,以期能够厘清新《保险法》中所涉及的恶意保险入与保险利益,善意第三人与如实告知义务两个法律理论的内部关系,以达到正确理解和运用新《保险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李红润 《特区经济》2010,(9):245-247
保险告知义务是保险法上最大诚信原则的重要体现之一,它要求保险告知义务承担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将其所了解的有关保险标的的一切重要情况如实告知保险人或其代理人,不得有任何隐瞒、遗漏、误述或欺作。对此,我国《保险法》第16条有相应的规定,但该规定仍有不足。本文从国外保险立法的相关规定入手,对保险告知义务的主体、告知义务的内容及告知义务产生的法理基础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保险法》第16条的完善作了些许思考。  相似文献   

15.
新《保险法》给保险机构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修改案)正式实施,引起了保险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新《保险法》对我国的保险机构到底意味着什么?保险机构对此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保险法》的这次修改充分考虑到了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我国保险业自身的发展,突出了我国保险业今后改革与发展的国际化、市场化取向,这将会进一步优化我国保险业的资源整合与配置,给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市场氛围和业务空间。一、保险公司的经营自主权扩大了。市场经济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各主体经营的自由和自主性,但原《保险法》规定,主要保…  相似文献   

16.
保险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理赔难已成为制约保险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新保险法从理赔时间的确定,保险利益的规定,不可抗辩条款的引入,对被保险人如实告知义务的减轻,责任保险中第三人的直接请求权,这五个方面论述了新保险法对被保险人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赵晗  张超 《辽宁经济》2013,(3):86-87
保险条款越来越复杂,多数投保人对所签保险合同中涉及自身利益的关键内容不能够准确理解,甚至有人不清楚免除责任条款,而《保险法》中对保险人的明确说明义务规定又过于模糊,实践操作中出现很多问题,同时也引发了大量的纠纷。本文从《保险法》的立法方面,说明义务的主体、对象以及履行方式等对说明义务提出建议,试图解决保险法规与实践操作脱节的问题,规范保险人的明确说明义务。  相似文献   

18.
从今年10月1日起,修订后的《保险法》正式实施。历经3次审议通过的新《保险法》共8章187条,较现行《保险法》的158条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和亮点。比如,新增了不可抗辩条款,规定理赔30天内必须核定,车险超额保费保险公司应退还,二手车交易车险将随车走等。不过,有专家指出,虽然新法亮点频频,修补了以前法律的不足之处,但仍存在着一些漏洞令人费解,如被称为最大亮点之一的不可抗辩条款中缺少在世期间4个字,似有过度维权之嫌。  相似文献   

19.
李展 《中国经贸》2009,(16):94-96
作为保险法上的核心概念,保险利益原则在保险合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保险合同的效力要件,甚至成为保险法的基本原则。本文基于《保险法》的最新修改,就保险利益原则的适用和创新,进行必要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王宇  王蕊 《魅力中国》2011,(2):155-155
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保险法》,与原法相比,新《保险法》在保险合同法律规范、保险行业基本制度、保险监管等方面进行了完善,对于完善我国保险法制、改善保险业经营环境、促进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