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出口退税政策演变及相关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5年中国出口退税制度正式确立以来,出口退税一直是中国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期间历经了多次重大的改革和调整,从而也吸引了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本文首先概述了中国出口退税政策从正式实行至今的演变历程,然后从出口退税的理论依据以及中国出口退税对出口和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财政收支、国民福利等方面的影响对已有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和梳理,旨在加深我们对中国出口退税政策的认识,并为国内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研究线索。  相似文献   

2.
【英国《金融时报》6月13日】我同意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政策建议的核心内容:中国应允许人民币升值并采取政策手段刺激内需,而不是压低人民币汇率,用政策来限制内需。世界银行(World Bank)最新的季度报告显示,第一季度中国出口净值在经济增长中占到3%以上。只要净出口占经济增长的比例保持在如此高的水平,刺激内需就会面临出现真正经济过热的风险,因此汇率调整似乎是进行更广泛调整的必要部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石建勋 《西部论丛》2008,(12):56-58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避免经济衰退,国务院近期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落实这些措施的投资额到2010年年底约需4万亿元人民币,投资规模远远大于1998年所采取的投资拉动内需的规模。此次政策调整释放出“保增长”的强烈信号,有助于防止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的风险,对稳定资本市场的预期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房地产价格的财富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弘 《北方经济》2007,(7):38-40
消费不足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性因素。中国经济增长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局面很难长期维持,这一增长方式在未来的几年里将不可避免地面临重要调整。这样的调整对快速发展中的中国经济将产生负面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如何完全取决于消费。届时,如果消费不能成长为代替投资和出口的增长支柱,中国经济很难排除硬着落的可能。刺激消费增长是中国政府最近提出的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之所在,也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2008年,我国经济走势尤如过山车。上半年保持基本稳定,通货膨胀是最突出的问题,实施适度从紧的调控政策。下半年,特别是9月份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后,我国经济陡然降温,经济状况呈自由落体运动,开始了新世纪以来的第一次大调整,工业产出增长速度降至18年来的新低,保增长成为最紧迫的任务,调控政策从紧缩直接跳跃到宽松。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  相似文献   

6.
2008年是中国经济运行由升转降的一年。这种变化既因为受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变化的影响,也因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同时也是数年来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综合体现。可以认为,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转折性变化,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因此只要政策调整适度,  相似文献   

7.
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大动荡,2009年我国经济保增长的压力不容忽视.当然,基于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有利因素,加上宏观调控政策的推动,保增长问题应该还不是太大.但在保增长中,切忌穿新鞋走老路,保增长勿忘调结构,保增长也不仅仅是保GDP增幅,更重要的是保民生.在化解当前矛盾的同时,为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唐烨 《沪港经济》2010,(8):56-57
近日,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国际金融市场再次震荡,国内股市也大幅下跌。有人又开始为中国经济增长率担心,认为“保增长”应成为宏观调控政策的主题,一些人甚至希望中国能够回到两位数增长,实现“V型”调整。  相似文献   

9.
【世界银行2009年3月】经济政策由于当前经济发展的短期和中期政策目标有所重登,因此在制定政策目标时应当尽可能考虑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期目标。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由于全球经济前景很不看好,出口会大受影响,这使得扩大内需、提高国内消费变得更为重要,而这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关键。应将更多关注的重点从完成短期增长目标转到改革议程上。另外,通过使用并扩大社会保障网络,并同时辅以教育及培训的加强,也能减缓经济下滑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投资、消费、出口,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在“保增长”政策措施中,出现了不同动向。3月5日公布的计划报告。阐述了对2009年“三驾马车”的预期和措施,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经济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1.
4万亿,不仅反映了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大调整,还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一直以出口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开始转变为以内需拉动为主……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上半年,各类经济数据都表明,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效果显著。在促内需、保增长的转型中,有学者提出了"压出口"、"减出口"的建议。笔者认为,这种依靠牺牲出口市场换取国内市场的做法不可取。  相似文献   

13.
我国这次保经济增长,不能像1998年那样依据扩大出口来达到目的,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如果继续试图通过扩大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那必然会回到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上,而这种经济增长模式迟早是要出问题的。其次,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影响到全球的消费和实体经济,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已开始大幅度下降,我们不可能仅靠出口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因此,此次我国保经济增长的关键,是要全方位地启动内需。  相似文献   

14.
市场中的不确定性持续存在,对于全球经济前景的担忧也日益加剧,如果美国或欧洲出现二次探底,中国应采取哪些政策措施? 在2008年至2009年的经济低迷期间,中国成为了一个醒目的亮点,随着经济刺激相关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实施,中国在2009年贡献了全球经济增长的50%。中国经济增长对于贸易贡献的依赖程度已逐渐降低,而中国出口中面向美国和欧元区的比例也在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5.
汪巍 《环球财经》2012,(6):72-73
尽管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同英国贸易与双向投资近年来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促进经济增长,英国政府将扩大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出口作为政策优先的目标。这一政策成效显著,2011年英国对华出口增长了28.8%。  相似文献   

16.
易宪容 《西部论丛》2008,(12):14-17
在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中国经济面临下滑风险的情况下,11月9曰,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拉动内需的十项新举措。11月10日,又公布了十项新举措的具体政策。可以说,这十项新举措的落实,意味着中国新~轮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拉开了序幕。为了让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与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保中国经济增长是应对这种冲击最好的方式。而为了保增长,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出现了重大转变。如新措施中提出,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这就是以提振内需,弥补外需的不足,防止经济增幅大幅下滑,在今后两年多的时间里,政府将增加约四万亿元的投资,并以此对经济进行最为直接的拉动。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世界经济低迷,中国经济增长也出现大幅度滑坡趋势。针对经济形势的重大变化,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及时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宏观调控目标由“双防”调整为“一保一控”,2008年年底又进一步调整为“保增长”。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分别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本报告分析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实施细则进行及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胡少维 《开放潮》2002,(1):19-20
2001年以来,尽管世界经济环境不好,中国经济仍保持了比较高的增长。但由于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增加,如果2002年中国扩大内需的政策力度没有增大,市场化改革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话,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很可能出现下滑势头(比2001年),因此,为避免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过快,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需要在体制、制度和政策上做出必要的改进和调整。2002年要维持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格局,应该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并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在千万百计扩大出口需求的同时,又要着力于开发国内需求,…  相似文献   

19.
去年此时.正值国际金融危机汹涌来袭,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提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积极的、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四万亿投资、“双扩张”政策、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提高出口退税率、IPO……“一揽子”刺激政策及时、有力、紧密相扣。  相似文献   

20.
许可 《亚太经济》2002,(2):23-25
本文回顾并展望了2001-2002年的泰国经济形势。2001年,泰国出口增长减退,经济增长放缓,经济情况不容乐观,2002年,在世界经济低迷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大环境下,泰国的出口产品面临中国商品的激烈竞争,泰国希望依靠出口大幅回升而使经济大幅增可能性较小,泰国政府计划刺激内需以促进经济增长,预计2002年泰国经济将维持较低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